• 18

2009 IMPREZA WRX STI 改裝紀實("完整版" 同場加映 印象對決 Blitz EVO X!!)

faberjan wrote:


再搶一次頭香 ~...(恕刪)


Faber兄
你一句話
我一定等你




HYM1100s wrote:
挖咧~~

圖片終於...(恕刪)


肛溫哪~
原來是因為圖片SIZE太大
縮到100多K後就統統OK了
真是豬頭啊

謝謝你的指教!




kennyChan wrote:
超棒的..
長了不少...(恕刪)


選STI的原因很簡單
1。外型
個人覺得EVO X 太高調﹐太殺~
雖然也有看過掀背的LANCER RALLIART (類似IMPREZA WRX定位)
我還是比較喜歡斯文一點的外觀

2。排檔系統
我是手排的基本教義派 (MT Fundamentalist)
EVO雖然也有手排
但台灣好像沒有

3。售價
兩者差滿多的
快70萬內
不是開玩笑的
雖然有BBS﹐RECARO
但也沒有差那麼多吧

4。入手難易度
STI有現車
EVO X 好像從那台認證的進來後就沒有消息了
所以想買也沒門
除非從貿易商進口


yang6628 wrote:


還沒上市...光...(恕刪)


正解



iamblue3 wrote:
再改turbo + ...(恕刪)


我那個STAGE ONE TWO THREE 是按照日本HKS來定義的啦
不然每個人的STAGE都不一樣
有的人的STAGE TWO就是上3037大渦輪了
不過你的意見我會參考~
您....沒有在反諷吧?




ben0981 wrote:

可是我看Bestm...(恕刪)


(以下為從雜誌得到的資訊﹐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個人同意)

日本的STI是2.0L 高轉速(8000RPM>6500RPM)高增壓(1.4 BAR>1.0BAR)引擎外加密齒比六速手排
所以在賽道上的優勢不可同日而語
台灣進的是歐規
六速齒比較疏
第五檔就進入超比檔了
日規的是第六檔才超比檔
所以動力銜接方面
日規完勝

在進入很多小彎道時候
歐規的可能會面臨二檔太高三檔掉出扭力帶
而日規卻是剛好三檔的扭力帶出彎直接入四檔
所以才會有你看到在日本都是STI略勝一籌的感覺


尿尿滴到鞋 wrote:
P大...不好意思....(恕刪)


我的是3.3版本
專門對應GR系列
已經出了
你LAG了哦~

根據我的TUNER
目前供油/點火/空燃比已經作到1.6BAR
EVC顯示最高是在1.5BAR
因為再上去原廠ACTUATOR頂不住會泄壓

我文章的內容都是來自我的親身經驗
沒有聽說也沒有強者我朋友
同時額外裝了很多儀器在監控著引擎的狀況跟溫度
改好到現在也快跑2000KM
也覺得和原廠無異
沒有怪聲音
溫度也沒有飆高
動力輸出線性
TURBO LAG 微乎其微
我認為原廠引擎對我的設定完全吃的下來
除了那個一大早冷車發車會咳嗽熄火之外....

當然
路遙知馬力
有待時間證明~

所以
你說渦輪可能會壞掉
我想不是沒可能
週邊配套沒作好就有可能

馬的會不會太多廢話了?

可惡要是我的JETTA還在的話......

一定跟你尬上去!!! 搞不好還能幹掉你喔

哇哈哈阿哈哈
不好意思...因為我有上官網看...可是我沒有看到有GRB或GRF的專用線組...

還是你可以提供一下...你的線組編號給我嗎...

在請問一下...你有用HKS的MAP跟吸氣溫嗎...

還有請問一下...改了V PRO之後...連續可變氣門還能做動嗎...

不好意思...問題有點多...因為小弟這一陣子會入手STI...所以問題比較多請多多見諒...

d10redwolf wrote:
馬的會不會太多廢話了...(恕刪)


就等你的JETTA來吧~
3Q for coming!


尿尿滴到鞋 wrote:
不好意思...因為我...(恕刪)


資料我手上沒有
要問TUNER
不過給你個資料看看
http://www.modi-auto.com.cn/html/ModiCar/Coolcar/3713/index5.htm

HKS的MAP跟吸氣溫?
我的電腦的MAP嗎?
是有參考日本的
不過不一樣內
因為日本是2.0L

2.5L的美國人玩的比日本人厲害也玩的比較久

吸氣溫?
我的V-PRO能直接讀到進氣的溫度
我想原廠電腦也有這個資料
你只要能插OBD II
應該就可以讀到

連續可變氣門還能做動嗎?當然可以啊
如果不可以不就馬力倒退魯~

趕快入手開箱
然後跟我聯絡出來賞車順便交流心得
想那麼多幹什麼!!
punbo wrote:
該來的還是來了淺談改...(恕刪)


看您的文章真的會讓人目不轉睛喔!
您現在可說是GRF車主改裝的標竿了! 呵呵!
當然沒有反諷啦!, 你這部車真的改的很好.

我很喜歡, 改turbo 以後把wastegate 跟actuator 跟著換吧:D
chenghsun wrote:


看您的文章真的會...(恕刪)


標竿不敢當
只希望別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啊

文章就當作閒暇之余的娛樂吧~
我只是愛現啦
還有很多改很大的新鯊更低調
等待大家去發掘

基本上都是抱著拋磚引玉的心情
這樣自己花的才值得
少許人改裝
大家都能見識到過程以及分享成果

看能不能將GRF/GH8系列的改裝風潮再稍稍帶動起來~
人家大陸這邊可是改的嚇嚇叫!




iamblue3 wrote:
當然沒有反諷啦!, ...(恕刪)


我還在等套件啊~
EVO X 都已經出了強化的actuator 跟 專用的oil cooler
GRF真的要加油!

不過那個SPEC C的噴水裝置我還滿有興趣的
原廠GRF隨隨便便都抓油溫跟水溫...
punbo wrote:
不過那個SPEC C的噴水裝置我還滿有興趣的
原廠GRF隨隨便便都抓油溫跟水溫...


關於這點,你可以先試試拆掉下護版,我的經驗是可以降低5度油溫.
我後來是拆下護版,並以ECUTEK直接修改風扇開啟溫度(不需改風扇控制器,
直接修改ECU數值即可),原廠水龜+原廠水箱,夏天幾乎都能維持在90~95度水溫.
其實100~110度水溫就原廠車而言仍屬正常,不需太在意~
不過GRB有設計較好的車側散熱通道,散熱效果已比GD GC好上很多了

至於那個噴水裝置,我個人是沒啥感覺(STI spec-C 12L水箱+pivot控制器)
沒有新井敏弘說的那樣好用...

另外,B25C由於缸徑大,使得活塞邊緣不耐高增壓摧殘會有碎裂危險,
以原廠活塞而言不建議打到1.5bar這樣的高增壓(那是EJ207 才會這樣的設定)
請確定您的tuner不是用日本規格拿來套在B25C上~~

很期待您的測試成績~以我的WRX為例,EJ20+TD05 1.2bar 以ECUTEK remap
輪上馬力跟原廠GRB差不多,100-200約13秒, 友人的GDB改日規2.0引擎,原廠渦輪
一樣使用ECUTEK,最佳成績是11.8秒~

以您的改裝,猜測輪上大概有280p左右(這是IHI RHF5的極限了 )預估100-200應有12秒左右,
希望有機會能用D-box測試看看~~

skuller兄你好﹐

下護板拆除....OK 下次試試看
這樣引擎室會不會很容易變髒啊~

我說的抓水溫平常是不會﹐包括市區走走停停
就跟你說的
溫度都在攝氏90~95度
但是
只要興致一來
幾次紅線換檔
CAMP2都會馬上發出警告聲
低頭一看
馬上就是攝氏98~102度
我最高錄得的水溫是115度


skulker wrote:

至於那個噴水裝置,我個人是沒啥感覺(STI spec-C 12L水箱+pivot控制器)
沒有新井敏弘說的那樣好用...


這個就真的要有用過的人才知道
謝謝你的意見!!

不過這好像已經是變成SPEC C的標準配備
裝了可能爽度比較高




skulker wrote:


另外,B25C由於缸徑大,使得活塞邊緣不耐高增壓摧殘會有碎裂危險,
以原廠活塞而言不建議打到1.5bar這樣的高增壓(那是EJ207 才會這樣的設定)
請確定您的tuner不是用日本規格拿來套在B25C上~~


這個我有想過
下次回去會跟TUNER討論一下
因為我說的1.48 ~1.5 BAR都是從進氣歧管的壓力錄得
從EVC來看的話
峰值就只有1.38~1.4 BAR
再上去的供油點火是有作
但好像也上不去

之前沒改方排時
也是1.2 BAR左右就到頂了
拿掉觸媒後才上的去

所以我說還要再觀察
搞不好
下一篇發表的就是我的挫塞文....
knock knock knock...


skulker wrote:


很期待您的測試成績~以我的WRX為例,EJ20+TD05 1.2bar 以ECUTEK remap
輪上馬力跟原廠GRB差不多,100-200約13秒, 友人的GDB改日規2.0引擎,原廠渦輪
一樣使用ECUTEK,最佳成績是11.8秒~

以您的改裝,猜測輪上大概有280p左右(這是IHI RHF5的極限了 )預估100-200應有12秒左右,
希望有機會能用D-box測試看看~~


給你看看我之前改到STAGE 2時候拉的
當然只是拿來和我自己的車作個比較而已 改裝前 vs 改裝後



曲線和第一張的比
因為轉速單位不同
一張是從3200~6000 rpm
另外一張是從4000~6600 rpm
所以雄雄一看還覺得怎麼輸出怪怪的

我是很期待下次回去換好一點的機油再拉一次
因為STAGE 3 弄好後都還沒拉過馬力
個人感覺觸媒拿掉後整個車的力量都出來了

當然
在路上跑感覺還不賴
高速有延伸下去
不會有被掐住的感覺
如果你們有D-BOX的話
大家也可以約出來一起交流一下
punbo wrote:
日本的STI是2.0L 高轉速(8000RPM>6500RPM)高增壓(1.4 BAR>1.0BAR)引擎外加密齒比六速手排
所以在賽道上的優勢不可同日而語
台灣進的是歐規
六速齒比較疏
第五檔就進入超比檔了
日規的是第六檔才超比檔
所以動力銜接方面
日規完勝

在進入很多小彎道時候
歐規的可能會面臨二檔太高三檔掉出扭力帶
而日規卻是剛好三檔的扭力帶出彎直接入四檔
所以才會有你看到在日本都是STI略勝一籌的感覺
...(恕刪)


可是TOP GEAR(是歐規的)測的也是GRB比較快也
但是就沒快那麼多了...

只是覺得很奇怪幾乎各國媒體測出來都是GRB單圈成績較快
只有台灣說EVO較快??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