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假若subaru在大陸生產又引進台灣,還會買嗎

可以買呀,WHY不買

那一堆3C也都大陸做的,那不是就不要用
回文是美德,現在就積德
或許我是井底之蛙~
但是我覺相信台灣國內絕對有組裝高品質汽車的技術與實力~
中國現有能力輸出日系小車到歐洲並不代表台灣組車能力就相對差~
其實在不在台灣國內組裝已非單純技術上的問題~
市場,成本與獲利大概才是車廠的考量
車廠設廠中國,考量的不外乎就是人力,原料與市場~
汽車組裝線上人力需求仍然密集~
其他設備及技術則由原廠導入.....

真的~
讓我選擇
若是在中國生產又引進台灣,我不會買耶~
我寧願選MIT或是找其他值得我信賴的產地生產的~
要不然就乾脆轉檯買別牌的~
除了技術我相信MIT
另外也希望能透過消費大眾的需求,讓車子留在台灣國內繼續生產
養活該產業中下游的一大票人
並且留在國內消費刺激經濟~
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也不能過度保護喔~這可是會養出沒競爭力的企業喔~
我的道理就這麼簡單~
這個應該就不是政治了吧~
其實我認為不管是MIT還是MIC, 重點是品管的標準是不是跟MIJ相同? 國際大廠的零件一定是全球採購的, 所以來源可能差異不大, 若是最後成車的品管水準有確保, 我想哪裡做的應該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吧? 只是不禁為台灣的汽車製造廠擔心.....面對ECFA, 未來MIT的車還有什麼優勢??
如果是日本工程師品管,我就考慮.
如果只是去當主管而已,那就抱歉了.

其實大陸生產的沒啥不好,只要品牌國家自己支持了,其他國家沒有不支持的理由.
例如中國的1A2B,要是外銷德國歐洲的版本拿來賣台灣,OK啊.
但是別拿內銷的麥台灣就好.

所以支持中國的要說清楚,是拿外銷版本還是內銷版本來賣台灣,免的被觀感模糊焦點.
畢竟台灣的品管跟中國或者其他國家有所差異性,所以無法以一蓋全.
看到好多但書啊。(那個很抱歉現在才來回文啊,這幾天忙,有上來也是針對幾篇比較有趣的回一回)

品管問題一直被提起。中國製造已經是行銷世界了。你手邊使用的產品請翻一翻。
不少還是MIC,而且還是來自鴻海。
不需要說明鴻海是哪一國的公司了吧?
很抱歉喔。連台灣人都只幹主管了,因為很貴。
那更貴的日本人幹品管嗎?
不是『外國』人當品管,東西品質就堪慮嗎?

再來,1A2B有內銷外銷差異?就我去賞車的經驗。
歹勢或許我眼矬,我分不出來差異在哪。
那個售價假如還有這樣差距,別說我本人了,我想在地的中國人也會大罵。
(根本就沒差好嗎,都是同一個版本的,沒有中國內銷costdown版)
更不用說競爭力了,中國可是有一堆台灣沒有設點的名車服務廠。
都還是原車進口。1A2B要是那個售價還有分內外銷版本。
怎麼創造一年還有5萬輛的銷售成績?(光1A2B就有5萬...看這市場差距多大。)

我不知道對岸車廠的零件是自制的還是進口的。
不過我知道台灣本田的零件是號稱全日本進口的(所以售價那麼貴),台灣只有組裝。
名符其實的組裝車廠。
我知道偷料不等於質感不好。不過誰知道一樣的車種,對岸的質感還好過台灣的?
(對照過CRV3,C8,Fit,Camry,Teana,開引擎看,看底盤,掀地板,看整體內裝。售價,質感,配備,MIT完敗)
那要挑MIC還是MIT?要說這是普羅大眾的錯誤觀感也好。
我現在就告知你們這殘酷的事實:MIT的車子品質已經不如MIC。你們還活在10年前嗎?

最後我不信什麼養活多少人的婦人之仁,我只信過渡保護失去競爭力這種鞭子。
要我掏出錢,請您拿出相對的品質,等價交換。

Subaru最好還是繼續在日本生產吧。哪天真的移到中國生產。
我還真怕Subaru這品牌會因為銷售不佳,從台灣消失。
我在台灣就少了這安全模範生的選擇了。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疑? 中國Audi/Merc/Bmw生產線現在已經從0到有生產了阿?
進步好快...
記得2年看香港的雜誌是寫說整車進去, 在中國裝輪胎 以節省貨物稅....不知是真是假
先看看其他感覺怎樣吧....之前alfaromeo版也在講這種問題.


不過, 萬一價廉的歐洲車進入台灣對SUBARU搞不好影響更大.... 台灣的歐洲車我一直覺得被overpriced...
大陸製
感覺水準會下降
沒那價值
要大陸產
還不如台灣組不就好了
是啊

如果台本來台灣設廠組裝會偷東偷西

憑什麼相信Subaru去中國設廠生產就不會偷東偷西?
阿堯STI wrote:
還好~~~基本上~~...(恕刪)


兄弟很了解情况啊,呵呵!
如果可以回到當年GC8與GF8一台90萬左右的價格....
實在想不出為什麼不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直不直就不知道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