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全新第六代 Forester 油電系統,與 Toyota THS有何異同?

前面有人提到的 toyota 的 i-Force max 確實是Toyota 給油電全時四驅給的答案。但是就針對的是北美大排量皮卡拖曳需求


Subaru的AWD 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扭力轉換要透過行星齒輪,要提供更大的扭力需要的成本可能指數成長,不如傳統變速箱那麼容易。但是可能定位是在一般節能省油的情境下,再多了一些AWD,這樣設計我覺得很ok。

而 i-Force Max 還是有搭載傳統的AT變速箱,用並聯式hybrid的方式來實現AWD。AT內部雖也是行星齒輪,但算是用多階段(multi-stage)的行星齒輪所以扭力放大比較容易。所以要更注重越野,Toyota hybrid 還是走到 AT 這條路

Toyota 還有另外一個方案是PHEV的e-four。因為在虧電的時候,傳統THS e-four 後輪電機必須要用類似串連式的方法供電,但是e-four的電機通常功率都不高,真正要滿血輸出需要大電要有電讓引擎跟電池一起出力。因為THS PHEV電這條路通常功率會比純HEV的大上許多,再加上電池比較大且可以用CHG mode充電。只要有電,就是可以滿血輸出4WD。所以要越野可以看看RAV4 6th GR Sport PHEV有沒有機會進來
速霸陸搭配CVT變速箱(ACT-4)的四輪傳動系統與AT變速箱(VTD)及MT變速箱(DCCD)的四驅系統都不一樣
TOYOTA的THS系統好不好 要看使用的場所
如果是要玩完全沒路的場所 如下溪 岩場
還是去買皮卡 或標準有前中後鎖的越野車比較實在

如果只是玩玩沙 走走林道 滾一下泥
THS還是加減可以玩

非傳統越野車 要說越野能力有多好
都是假的...
畢竟價格就是擺在哪....
多數用路人不會買台越野車 每天開上下班
加上油耗 建構還有維護成本落差太大....

油電系統的E4 可以說就是簡化版的假四傳車
但 也沒有濫到那麼不堪入目
至少 你要去走林道 去露營 去海邊
相較於2WD而言 都還是能有基本的四傳能力

當然 你要自已開台THS去玩沙
沒帶脫困板或是沒有其它四傳車陪同
陷車時 就不要哇哇叫....
畢竟 這只是一台省油取向的假四傳車...
別讓王菲去打張飛.......

至於THS版的假四傳車 有多不堪
看完下面的影片就能知道了....
多數的都市用路人
看到裡面的路況 都不會考慮把車開進去XD


(這是和台灣相同版本的油電E4 不是汽油版4WD)


(我滿喜歡這個YT主 都是開著RAV4到處跑 也是和台灣一樣的油電E4)

RAV4 E4 有滿多版本的
一些國家銷售的E4 有些版本沒有TRAIL功能...
有的影片用的RAV4
如TRD字樣 或ADVENTURE 這是傳統汽油的四傳版
T開頭是NA 2500cc A開頭是NA 2000cc
也不在討論之內....

當然 有人會說 這些路況都是SET好的也行
但 至少影片中的E4也是辦的到...
對了 這台E4 油門隨便踩 油耗都至少有18KM/L以上.....

要講脫困 要講越野....
Land Cruiser系列, Sequoia, 4Runner, Tundra, Tacoma, Hilux等車型越野能力也不俗,
雖然同級別中Toyota的越野車取向都是穿越屬性比較強
上面同學說的這些 就是絕對解XD
拿THS版的RAV4來攀比上面這些 太高估他了...
但 對一般99%使用鋪裝道路的用車人而言...
THS系統倒是很經濟實惠的選項~

純哈啦
相較THS多了一支中軸...
是為了要達成SUBARU念茲在茲的全時AWD....
滿可惜的...
如果未來的汽車市場終將走向全電化...
後雙馬達就能做的事...
難道還是要搞一支中軸出來?

這是因為在THS系統要做到無中軸全時AWD 不難...
但 要加大電池容量跟發電機 及後馬達散熱...
才有機會達成全時AWD....
這成本會高出很多...
所以才多了一支中軸將引擎動力給後軸....
不然 只靠發電機跟回充 電力是不夠用的...
但 加上去的成本 勢必反映到售價
我想這也是SUBARU不得不面對的
Monte920 wrote:
在美國, 用i-FORCE...(恕刪)


基本上油電都是為了降低市區的能耗,高速場景是內燃機最佳工況,所以電機、電池在高速上反而變成負重,所以市區使用場景佔比高的客群才適合多花錢去買油電

Subaru在北美市場的客群需求是輕度越野能力和承載式車身舒適性,加上部分客群是從皮卡、非承載式SUV等車主換來Subaru的,所以對他們而言Subaru本身就很省油了,因為他們對比的是皮卡

這次Forester油電在北美市場就是進一步吸引城市偏多的用戶,又需要偶然的戶外屬性,算是補足了需要油電「真」四驅的空缺,越野能力雖不如汽油版,但在同級別油電車型中算表現可圈可點,又兼顧雨雪天氣公路行駛的循跡性

(4Runner可以視為北美市場的Prado/LC250)
popcorny wrote:
前面有人提到的 toyota...(恕刪)


i-FORCE MAX本身就是為了越野去向,不太可能用在一般的承載式車身,所以細分來看客群已經不同(雖然有可能重疊)

THS的PHEV取向應該還是會著重於市區場景,畢竟純電續航有限,不可能把野外的脫困能力全部押在滿電全功率輸出,而且電機的輸出也是要重新調整成適合越野,Toyota大概率會把這部分的細分市場留給Subaru,畢竟都是自己控股,網內互打沒有好處
pasuya4881 wrote:
速霸陸搭配CVT變速...(恕刪)


是的

ACT-4:Forester, Crosstrek, Impreza, Outback, Ascent, Legacy等非性能取向車型

中差是液壓多片離合器,預設前60%後40%

VTD:WRX(CVT), WRX Wagon, Layback等車型

中差是電子多片離合器+行星齒輪組

VCD:WRX(MT)

中差是黏性差速器(其實嚴格來說算是LSD的一種)

DCCD:WRX STi專屬(已經買不到新車了

前差:多片式LSD(Clutch-Type)

中差:行星齒輪組+電磁多片離合器

後差:螺旋齒LSD(托森差速器)

要注意,CVT的VA/VB WRX依然是VTD系統喔!
acelucifer wrote:
TOYOTA的THS...(恕刪)


THS的E-Four本身取向就是市區雨雪道路循跡性,所以是給城市比例高且不太需要輕度通過性的客群,也就是台灣大多數的車主

Subaru的客群是需要輕度通過及越野能力,又需要承載式車身的舒適性及油耗,本身也不可能跟非承載式車型比越野,比起非承載式的4WD,在雨雪公路的循跡性也更優秀,就看客戶的用途比重占比多少

成本允許的話,頂多是多個P4 電機串並聯,捨棄傳動軸的話就已經跟本身真四驅的訴求背道而馳,而且電池加大的話也會影響Subaru縱置底盤接近橫置空間的優勢,所以目前的方案也是多方考量下的設計
zzzrrrzz wrote:
小弟實際體驗這次油電...(恕刪)


今日試了試乘車,發現X-Mode不會關閉怠速熄火,這點確實會影響越野時的使用,待後續更新改進

至於延遲,可能是視線移動的時候有的延遲感,我目前試下來,安全情況下視線不離開好像就沒有延遲感,不過我再確認看看這個訊號是無線傳輸還是有線的
Dustin_555 wrote:今日試了試乘車,發現X...(恕刪)
若進入X-MODE模式後,引擎運作仍然走油電的馬達先動,引擎後動,這樣比起油車越野可能會有一定程度負面影響,希望後續越野控制的韌體可以有進一步調整~

目前豐田旗下也是有很棒的越野相關科技與車種,只是在台灣特別是RAV4因以休閒為出發點,就不會用到太多,其實真的要越野,小弟也建議買皮卡,其實小弟買5.5代森林人前也有考慮過福特皮卡,因為柴油扭力充沛,車身又非常適合越野,但實際上坐過後座,就真的不考慮,因坐姿太挺,實在不太舒服~而且小弟已經脫離硬派越野的年紀,現在都講求休閒樂趣,不太再有挑戰心態,最終也直接考慮休旅車就好~不過整體而言,FORESTER的越野能力強過RAV4是無庸置疑,野外遇到路況不佳總是比較安心

目前森林人採用ACT-4的4WD架構,雖然被詬病不如早期SUBARU的DCCD優秀,但實際上SUBARU對於利用夾煞車來限滑,在微電腦系統已經很發達的年代,是真正務實的做法,而且SUBARU夾煞車控制是相當積極,所以只要4WD多片離合能讓壓緊讓前後軸達到各50%,左右側再積極夾煞車限滑,先前國外影片對森林人的越野能力評價仍是相當高,但是多片離合比較不適合長時間越野,所以林道還可以,純挑戰越野就要小心

其實三菱outlander的SAWC系統,也是一樣目前已經是簡配的概念,但實際上透過電腦控制,表現還是有一定水準喔
zzzrrrzz wrote:
若進入X-MODE模...(恕刪)


承載式AWD本身就是以公路為主,越野能力一定不如非承載式,Subaru也只是在承載式車型中有一定的輕度越野能力,當時也是被車主改裝成AWD發現效果不錯,Subaru才自己做

所以Subaru的市場還是一種兼具雨雪公路及輕度戶外活動的客群,在北美可能會搶到部分皮卡跟越野車的客群,但是影響不大

Subaru早期的DCCD也只搭載在STi上,其實早期非STi車型採用的是VTD或VCD,跟早期的系統對比,ACT-4是把機械簡化(為了能耗、維修、保養及妥善率等方面妥協),強化電控,所以其實越野效果是差不多的,讓人覺得越野能力下降主要是CVT跟多片離合都怕熱,長時間撞風量不足的情況下效果會衰減甚至過熱保護,所以Wilderness版才多了變速箱額外的冷卻系統,使其能負荷更多脫困場景

如果把DCCD放在一個非承載式車身SUV或皮卡上,我想會是個可以兼顧高低速以及全時四驅的越野車,前提是Subaru要匹配的好Torque converter(STi A-Line是個慘痛的例子)

SAWC的好處是靈活,而SAWD的訴求是抓地力跟循跡性,其實是取向不同的四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