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今天去看了森林人2.0XS

這篇大陸的文章可供樓主參考看看^^:
http://auto.sohu.com/20100317/n270878787.shtml

雖然他是拿2.5XS去比較,就樓主要購的車款可以在評論上做加減,供你購車參考!
VC66-C Mi Max3

swallowman wrote:
這篇大陸的文章可供樓...(恕刪)


沒想到2.5XS的起步這麼快,可惜台灣的胖福沒有2.5XS...
swallowman wrote:
這篇大陸的文章可供樓...(恕刪)


照這一篇報導,森林人因為自動扭力分配+電子限滑的關係,
前後軸都有類似LSD(限滑差速器)的效果?
若是如此,我對森林人的興趣就增加了不少.

不過我以前曾看過有人把impreza 開到沙地去,也是卡住不動.駕駛者
還是四輪傳動車的前輩,在業界赫赫有名.照上述報導,此類似
LSD作用的情形似未改善沙地上的行進能力.

請問眾森林人車主,有人試過開上沙地嗎?
有!!!用「開」的進去,用「拖」的出來。



wkh2006 wrote:
照這一篇報導,森林人...(恕刪)

電子限滑裝置跟限滑差速器的作用有點類似,但原理完全不同,個人還是認為限滑裝置較適用於平緩路面的應用,畢竟它只是小扭力的輸出,且感覺對煞車系統蠻傷的,對於有落差的越野需求,還是要回歸LSD或鎖前後差才有足夠的動力!

沙地行駛讓我想到outlander GT,可惜30沒引進!太可惜了!

ps:其實蠻想看看國外forester XT pk outlander GT,但似乎是王不見王~_~"
VC66-C Mi Max3
沙地也好泥土地也罷,太軟的千萬別亂進去
不然你是哪種車都可能會吃鱉的

swallowman wrote:
電子限滑裝置跟限滑差...(恕刪)


小弟其實也挺好奇的,像EVO那樣要鎖特定輪來修正舵角的性能車,煞車來令或碟盤是不是要常換?尤其是去跑賽道或山路時,高速下鎖單邊時的磨耗應該會遠高於沙地或泥地脫困
nagasitori wrote:
小弟其實也挺好奇的,...(恕刪)

應該是只有類似tcs那樣的輕煞,一邊煞另一邊增加扭力來提升過彎,之前有po過的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5PlPHWR308

對此小弟其實有種另類的想法:像沒限滑裝置的4wd車種,關esp,拉手煞車,加油門到讓車身移動,不知是否也能通過類似交叉軸地形的測試!很好奇,如果有場地道具來試試,我是會想試看看^^"
VC66-C Mi Max3

swallowman wrote:
應該是只有類似tcs...(恕刪)


E-LSD的原理是用煞車讓打滑輪減速,只要打滑輪的轉速低於或等於未打滑輪,動力就能送到有摩擦力的地方去。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車速通常都不高,所以對煞車的負擔應該是還好。
小弟之前的疑問則是針對修正舵角的功能,而非E-LSD的功能。譬如EVO的S-AWC會在入彎前用煞車讓彎內輪減速,減輕轉向不足的現象。因為作動的時機速度通常都很高,磨耗跟發熱的情形應該會比單純的E-LSD還嚴重吧?
nagasitori wrote:
E-LSD的原理是用...(恕刪)

這樣說是沒錯!但畢竟是不同層次,sawc主要也是應用於一般路面的操控,讓其range更大,當然胎跟煞車的損耗也相對大很多!forester也不是常跑這類地形的車主會想購買的車種!

其實30的車分得很清楚,性能車就是注重性能操控,越野車就是注重越野!各走極端!

outlander是屬於較中性的車種(但越來越偏都會用車了),沒加e-lsd我也很納悶,30也不是沒這技術,且猜想也不是很貴的電子裝置說=.=!

e-lsd目前只有在pajero上面有(4H模式,awd鋪裝路面使用),但在4HLC、4LLC則是鎖前後差,真是很奇怪,既然能鎖前後差,誰還會去使用e-lsd=.=",30該不會那種交叉軸地形歸類於一般路面吧=.=",反正越野功能大部分都集中在那隻達卡王身上了!
VC66-C Mi Max3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