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我們之後買的Subaru可能會變成Made in China

跟MIC的品質比起來,小弟倒是會比較擔心SUBARU。本來就不算強勢品牌,若是貿然投入鉅資到中國設廠,一但市場打不開,到時候建廠成本可就難回收了。所幸森社長說他會評估評估再評估,所以一年半載還不會有大變化才是...
不可說 wrote:
你可以這樣想但TOYOTA都不敢這樣想


有必要這麼嗆嗎? 是哪邊得罪你了?

我們公司就是拿toyota當作模範, 學習裡面的許多管理方法....沒必要這麼瞧不起人吧? 我是有"這樣想"嗎?

此外, 你以為電子業沒有variation? 電子業的variation比較不重要? 電子業就不要求盡量降低variation嗎?

我這邊要講的是"人的態度是由教育而產生的, 跟血統無關"....就這麼簡單....
不可說 wrote:
那你就是沒待過機械製...(恕刪)


再回你一個, 同樣都是BMW, 哪個產線生產出來的車問題最少? 德國嗎? 有興趣可以看看bmw的板....

這一切都是人為因素, 而人是可以教育而改變的, 你硬是要瞧不起台灣/中國人, 硬是覺得大和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血統最棒, 那是你的自由, 但那不是事實....

要是他們都那麼棒, 怎麼還被我們公司打到落花流水....或是怎麼解釋bmw的良率問題....

changyc wrote:
我知道你的意思....
而我想強調的則是"同樣都是人, 只要公司給予足夠的訓練, 設定相同的標準, 沒道理中國人就輸日本人"....
(恕刪)


大大說的蠻有道理的
不過把您的話再仔細思考一下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

我剛剛到中國的時候也是這麼覺得,
但是後來發現我眼中的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打個比方來說好了

三種等級的鞋子(隨手打的名字,這裡的牌子或是名號不是重點)
1.中國強
2.nike籃球鞋
3.義大利高級手工皮鞋

我知道的中國,第一跟第二種他們都可以輕易做出符合出廠標準的成品
(價錢還很漂亮,所以一堆外國人來中國開工廠)
但是第三種,我相信以目前甚至是5年後的中國都沒辦法很容易的生產出來

事實就是大到整個國家的風氣還有人民從小的教育,小到日常生活小事情的"眉角",
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一家當地工廠的生產品質.

這樣子從小養成的心態還有做事態度,是很難用大大的一句
"同樣都是人, 只要公司給予足夠的訓練, 設定相同的標準, 沒道理中國人就輸日本人"
就可以說的清楚的...

對工作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的要求,也不是一本SOP或是幾百小時的教育訓練可以養成的
之前大大有提過的兩個龜毛國家,看看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再來看看中國人從小生長的環境,
你覺得這種差異造成的不同工作心態是只要給予足夠的訓練跟相同的標準就可以弭平的嗎?
至少在我家工廠,這樣子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啦...
客戶對我們的要求,都在0.05mm左右,就是一般說的5條.
公差小於0.05mm的也是有的.
也有地方是不用公差的

有時客戶會特別要求要偏公差的上限或下限.
因為他們自己也會有微調
所以公差準不準,或重不重要,要看地方.

汽車板件很重要,但組裝更重要.
有些尺寸沒進,但組裝ok,基本上是不會有問題的.
因為這些不是重要尺寸.

幫世界各大車廠做過東西
大家要求得都差不多
沒有因為你是ISUZU或RR就有很大的差別

這個討論串,大家沒有刻意去貶低大陸製的意思
不要戰成那樣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不可說 wrote:
那你就是沒待過機械製...(恕刪)


看看人家BMW怎麼說(有關南非設廠):
According to BMW communications executive Richard Carter, this was due to its investment i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Other countries said that SA couldn't build cars up to BMW Germany's quality and we knew we had a profound challenge to meet. We spent vast amounts on training compared to elsewhere. In South Africa we spend 10% of our annual wage bill on training compared to 2% in Germany and 2-3% in the USA.

nidondon wrote:
對工作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的要求,也不是一本SOP或是幾百小時的教育訓練可以養成的...(恕刪)


我想表達的就是這個!

不是看得起看不起的問題,而是很多觀念是在先天成長過程中型塑的,當基本觀念養成之後再來要求跟改善不是不可能,但是有限.
或許未來靠大家的努力MIT MIC可以成為世界最一流品質的代表,但是以現在來說MIJ MIG的品質普遍還是較值得消費者信任.

還有BMW的車子問題基本上我的認知是之前歐洲環保法規的一些法律要求而產生的,反倒是MIC不需要通過歐規而避開了這些問題.
shoot wrote:
美國人 --> 最具有敬業精神...(恕刪)

這點真的讓小弟不太相信...
至少在汽車製造業而言,老美底盤組裝整潔度、工會薪資福利抗爭...
印象中似乎跟大大形容的出入蠻大的...
但日本和德國就真的沒話說了,強!
nidondon wrote:
大大說的蠻有道理的不...(恕刪)


那就是得要持續的加強教育訓練, 直到夠水準為止!

任用大陸的員工當然會遇到很多問題, 這邊不談技術層面(這本來就需要時間來追趕, 或是要別人技轉), 只談精益求精的做事態度....

態度絕對是教育而成的, 不是血統問題....我們的小孩如果去德國教育, 是否也會有很好的"民族性"? 德國的小孩去中國受教育, 他那血統能為他帶來什麼好習慣嗎? 一切不都是教育的問題嗎?
bvmbmb wrote:
這點真的讓小弟不太相...(恕刪)


我應該把美國人改這樣比較貼切:

美國人 --> 最自我,自私,自恃,但也具有敬業精神的,眼中沒有加班這個字眼,真的是負責任地follow到完~~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