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Subaru真是雨中之王啊

ansonhsu wrote:
...根據力學不是這...(恕刪)


沒錯, 取決於"輪胎與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
雨天(遇積水)保持直線前進, 不變換(或緩慢變化)方向, 是避免失控的關鍵
不過何謂"循跡性"呢?
切線方向的驅動力是助力還是幫倒忙?
好像有四驅車的後輪是可以轉向的, 這應該會更好(也更貴)
ansonhsu wrote:
...根據力學不是這...(恕刪)


了解,也就是說AWD因為將動力分散至前後軸,所以比較不容易超過靜摩擦力的極限,對嗎?
2WD因為只將動力送往前軸或是後軸,所以比較容易超過靜摩擦力的極限。尤其是FF車,因為前輪還要負責轉向,所以更容易超過靜摩擦力的極限,導致抓不住地面產生滑差,也就是動摩擦力。
waffen1224 wrote:
沒錯, 取決於"輪胎...(恕刪)



假設不追求最快的過彎速度,50:50的前後扭力分配,確實能讓車輛產生最大的穩定性。這個道理就跟4WD車在越野時要鎖定中差一樣,希望發揮每個輪子的最大抓地力來克服爛路。
不過在一般的乾燥路面上,50:50的前後分配確實容易出現轉向不足,因為轉向輪把往車彎內帶,後輪卻一直向彎外推。
所以很多AWD的性能車的中差都會把較多的扭力送往後軸,直到輪胎出現滑差才調整成50:50。
waffen1224兄如果還是覺得AWD的後輪推力在幫倒忙的話,建議去找等級接近的FF車跟AWD車來試。如果是下雨天的山路,應該跑個兩趟就可以感覺出差異。
nagasitori wrote:
假設不追求最快的過彎...(恕刪)

N大真是有耐心啊!
佩服佩服!
小弟改天開個版"我的XX車真是彎道之王啊!"
讓N大來擦屁股
just kidding!
nagasitori wrote:
不過在一般的乾燥路面上,50:50的前後分配確實容易出現轉向不足,因為轉向輪把往車彎內帶,後輪卻一直向彎外推。
所以很多AWD的性能車的中差都會把較多的扭力送往後軸,直到輪胎出現滑差才調整成50:50....


前輪往灣內帶,後輪往灣外推,不是應該轉向過度嗎?
不足/過度的動態,要討論的是彎中內外側輪的動力差而不是前後軸。

轉向不足或過度,驅動方式不是絕對,底盤的調教設計占大部分。
雙B的車開起來也是偏向不足,原因是這對大多數人比較合適~

另外AWD車也不是非得大多數動力往後軸送才會偏轉向不足,後軸加顆LSD就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看一下youtube上audi S4 sport differential ,雖然它是電子差速器,但是機械式LSD
作動的結果很接近.

還有就是理論上跟實際上往往落差不小,因為汽車廠只說好處,缺點往往不說,例如Golf R32,
它的電子中差分配比例很大,作動時機聽起來也很理想,實際殺山路呢? 還不是幹聲連連.....
alfasaab wrote:
N大真是有耐心啊!佩...(恕刪)


其實小弟並不是要當SUBARU親衛隊,只是想要試著解釋為什麼AWD的車開起來比較安定。不過平常開起來的感覺是一回事,要在學理上能解釋得通又是另一回事...
skulker wrote:
前輪往灣內帶,後輪往...(恕刪)


的確,車輛的轉向特性並不是光看驅動方式,因為牽涉到的變因相當多。不過假如我們找一輛STI來測試,先把DCCD放在AUTO+,中差的鎖定效果最強時,車輛的彎中軌跡是比較偏向不足。若是放在AUTO-,降低中差鎖定率,則車輛會比較偏向過度。
為了讓STI的轉向盡量偏向中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放在AUTO,因為它會在入彎時降低中差鎖定率,使得車頭較易入彎。當車輛通過彎頂點後,中差的鎖定率便會提高,藉此讓四輪獲得最大牽引力,用最大的循跡性出彎。
pokeman wrote:
真的沒啥優勢 sti平價車也能跑出7分55秒這是怎樣...(恕刪)


可惜是"非"市售版本跑出來的...
請記得一件事

再好的底盤,輪胎濫也沒用


好胎+普通底盤,絕對比經濟胎+好底盤好

輪胎抓不住比較其他都是多的
hjack wrote:
請記得一件事

再好的底盤,輪胎濫也沒用


好胎+普通底盤,絕對比經濟胎+好底盤好

輪胎抓不住比較其他都是多的(恕不刪)


什麼胎是濫輪胎

什麼胎是好輪胎

什麼車的底盤是普通底盤

什麼底盤是好底盤

會不會又變成炮文啊?
嘴炮嘴炮嘴炮~~~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