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UBARU 四輪傳動的能力

想到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ALL SEASON TIRE全天候胎
ALL TERRAIN TIRE全地域胎,
這兩者有啥重大差異呢??
NO PAIN , NO GAIN.
blueth wrote:
ALL SEASON TIRE全天候胎
ALL TERRAIN TIRE全地域胎


All Season Tire = 普通輪胎 (原廠附送的 OEM 鳥胎), 例如 Legacy 2.0i 的原廠配胎,重點是廉價耐磨及省油。

All Terrain Tire = 全地型胎, 俗稱 AT 胎,多半是指原廠配給輕卡車/SUV 的 OEM 配胎,例如原廠 FORESTER / OUTBACK 的 Yokohama Geolander G900/G95。 這種輪胎的荷重比較高,比較適合載重跟輕度越野。 但是 All Terrain Tire 但是也可以是指是越野專用的胎 (例如 Goodyear MT/R) 這種通常在柏油路上表現不佳,而且通常要選配或自己買來換。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All season tire是四季胎,用途而言一般比較偏向道路用車,越野只是偶爾輕度使用,最多是標個M+S(泥土與雪地)等級,不適合重度越野. 其實Geolandar G90/G95A就是個很典型的All season tire, M+S等級, 還不能稱上是All terrain.
http://www.carid.com/yokohama-tires/geolandar-g95a-1226287.html

All terrain tire是全路況,基本上它也是All season,而且道路或越野兩相宜,不過一般而言比較偏向越野. 高速公路行駛它的噪音會稍大,耗油也會較高. 最典型的就是Geolandar A/T-S (它的A/T就是all terrain的意思),各位看看它粗獷的胎紋就知道越野能力很不錯了!
http://www.yokohamatire.com/tires/detail/geolandar_a_t_s

All season不見得就是廉價胎,它只是比較適合道路行駛,比較不能重度越野而已,但高級all season胎還是蠻多的. 像Michelin最常見的SUV胎有三種,論道路安靜度和省油度,是Latitude Tour HP > LTX M/S2 > LTX A/T2. 而越野能力,則是LTX A/T2 > LTX M/S2 > Latitude Tour HP.

Latitude Tour HP和LTX M/S2都是All season tire,有不少人應該都用過,是相當優秀的道路胎. 而能夠稱作All terrain的就只有 LTX A/T2, 越野能力就很好,不過即使開高速公路也是有相當程度的安靜度,只是安靜和省油度比不上前兩者而已.
Monte920 wrote:
All season tire是四季胎,用途而言一般比較偏向道路用車,越野只是偶爾輕度使用,最多是標個M+S(泥土與雪地)等級,不適合重度越野. 其實Geolandar G90/G95A就是個很典型的All season tire, M+S等級, 還不能稱上是All terrain.
http://www.carid.com/yokohama-tires/geolandar-g95a-1226287.html


如果 Yokohama Geolander G900/G95 = 一般四季胎的話,那麼為什麼 Legacy / Impreza 不乾脆一起用 Yokohama G900/G95? 而只有在有標配給原廠設定具有架高底盤輕度越野功能的 OUTBACK / FORESTER / XV 使用? 輪胎集中採購比較省錢不是嗎?

至於 "AT 胎" 之前就解釋過就是國外很多人口語化的形容辭,用來形容大部分 Light Truck / SUV 用胎紋較粗框的標準(四季)胎。就像很多人喜歡用 Summer 胎這種口語化來形容高性能輪胎一樣,不代表高性能胎在春天就不能用....

國外的 SUBARU XV 論壇有針對 Yokohama Geolander G95 的討論,包含 Yokohama 澳洲當地官網的 G95 簡介:

This tyre exhibits the ideal blend of comfort, on-road and off-road ability to suit the vehicle it is designed for and a wide range of road conditions and climates.

國外XV討論區


另外等級較高的四季胎有其他的名稱, 例如 High Performance All Season or Ultra High Performance All Season, 例如 Michellin Pilot Sport A/S 3 (M+S), 這類輪胎通常只在比較會下雪(Snow Belt) 的地區販售, 因此像台灣這種亞熱帶地區就直接銷售性能更好的 Pilot Sport 3 就好了。

不過基本上掛 M+S 輪胎所能提供的雪地性能並沒有公定的標準規範,因此基本上不可以代替專門的雪胎,頂多代表是四季胎。

在美國這種律師比醫師還多的國家,很多車廠(包含 BMW)都對提供沒有 M+S 的原廠配胎非常謹慎,免得車主冬天開去包電線桿後對原廠提告....要不然就是如果是選配 (例如 BMW 選配 M-SPORT Package,其中包含升級成 Summer 高性能胎)也會特別註明是非雪季使用,甚至要車主簽署同意書 (Legal Waiver) 才能選配。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詳細比對了橫濱輪胎的許多網頁,發現一個怪異的地方,
在台灣官網上,V105 似乎比 AD08R 還要高級,
但在TRIERACK的網頁上,AD08R 卻是屬於Extreme Performance Summer,
應該是比 V105的Max Performance Summer等級更高吧??

what's happened??
觀察TIRERACK的分析圖表,怪哉,以綜合性乾濕地的抓地能力來講,
MAX反而比Extreme Performance Summer能力似乎更好??
阿,不是EXTREME應該比MAX高級嗎??

看不懂耶!!
NO PAIN , NO GAIN.
blueth wrote:
詳細比對了橫濱輪胎的許多網頁,發現一個怪異的地方,
在台灣官網上,V105 似乎比 AD08R 還要高級,
但在TRIERACK的網頁上,AD08R 卻是屬於Extreme Performance Summer,
應該是比 V105的Max Performance Summer等級更高吧??

what's happened??
觀察TIRERACK的分析圖表,怪哉,以綜合性乾濕地的抓地能力來講,
MAX反而比Extreme Performance Summer能力似乎更好??
阿,不是EXTREME應該比MAX高級嗎??

看不懂耶!!


Extreme Performance 的 "抓地力性能" 等級比較高沒錯,但是不代表一定比較貴...


V105 是屬於頂級的街胎 (Street Tire),要同時兼顧抓地性能/操控/噪音/舒適/排水/磨耗/世界各地的法規認證 etc...相對於純性能道向的 AD08R, V105 的開發/生產成本就高的多。


AD08R 是(勉強)DOT 道路合法的熱熔胎 (Street Legal Track & Competition Tire), 注重賽道抓地力這種單面向的產品訴求就比較........單純.


但是還有抓地力更高的純賽車胎 (Racing Tire),在北美是不准開上街道的 (off-road use only, "off-road" 這裡是指公共道路以外的地方,包含賽道)..常見的品牌有 Mickey Thompson (M/T)跟 Hoosier, 當地人常用的綽號是 Gum Ball (口香糖)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Pachilla wrote:
Extreme Performance 的 "抓地力性能" 等級比較高沒錯,但是不代表一定比較貴...


V105 是屬於頂級的街胎 (Street Tire),要同時兼顧抓地性能/操控/噪音/舒適/排水/磨耗/世界各地的法規認證 etc...相對於純性能道向的 AD08R, V105 的開發/生產成本就高的多。


AD08R 是(勉強)DOT 道路合法的熱熔胎 (Street Legal Track & Competition Tire), 注重賽道抓地力這種單面向的產品訴求就比較........單純.


怪哉怪哉!!

倘若V105是STREET TIRE,且通過世界各地的法規認証,
那V105的產量銷售量或者是使用量,不是應該大幅領先AD08R??
那平均分攤下來,V105的[實際開發生產成本]不是應該低於AD08R??

經濟學原則在此不適用嗎??
大量生產製造的成本不是應該會低於少量生產的嗎??
難道兩者的開發生產成本有大到天差地遠??

NO PAIN , NO GAIN.
blueth wrote:
怪哉怪哉!!

倘若V105是STREET TIRE,且通過世界各地的法規認証,
那V105的產量銷售量或者是使用量,不是應該大幅領先AD08R??
那平均分攤下來,V105的[實際開發生產成本]不是應該低於AD08R??

經濟學原則在此不適用嗎??
大量生產製造的成本不是應該會低於少量生產的嗎??
難道兩者的開發生產成本有大到天差地遠??


當然還有市場定位跟消費者價格接受度等非客觀因素, 消費者願意用比較高的價格購買使用壽命可以到達好幾萬公里頂級街胎 vs 只能適合在賽道上用,開起來跟石頭一樣硬,行駛噪音大到跟女朋友講話都聽不見,下雨隨時會去包電線桿加上壽命可能只有幾千公里的熱熔胎.

如果用汽車來做比較就像 Porsche 911, 這台車的 BOM Cost 大概跟一台 BMW 3 系列差不多, 但是消費者卻願意用超跑的價格購買....

所以 Porsche 才會是全世界毛利最高的汽車公司, 汽車界的 APPLE

而且別忘了大部分的頂級街胎銷售多半集中在 Aftermarket, 跟常見的 OEM 頂級街胎輪胎 (例如 Bridgestone RE050A) 比較相對銷售量也不高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Pachilla wrote:
如果用汽車來做比較就像 Porsche 911, 這台車的 BOM Cost 大概跟一台 BMW 3 系列差不多, 但是消費者卻願意用超跑的價格購買....


恩,有個新問題,
PORSCHE 911的所有材料用料成本,會與 BMW 3差不多??
底盤功力的差異性,或者是底盤材料元件就有差別,或者調校功夫有高下之別,
難道911的底盤也與BMW 3的差不多??
或者兩者的引擎也差不多??

911的品牌形象不是來自於[優異性能]??
若無後者,豈有前者??

那PORSCHE 911與BMW 3的性能差異到底在哪裡??
影響性能差異者,或有底盤,或有引擎,或有車體剛性,或還有其他??

兩者差不多??


NO PAIN , NO GAIN.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