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cken wrote:國內蛋捲公司的評價,...那所謂簽約的合作經銷為銷據點(非直營)有車輛的保養資訊??...(恕刪) 請使用者自己就各地資訊匯集起來(含推荐的民間保養廠、特定師傅...)還比較快
achicken wrote:國內蛋捲公司的評價,...(恕刪) 真的愛這牌子的人無論如何都會買,不過這牌子雖然從沒做過高級內裝及外觀的車,但也沒向你說的機械性能如此不可靠,不然我父親的二代LEGACY不會開到"220,000"英里以上,因為眼睛黃班部病變因素不適宜再開車,而將它報廢。
amos9371 wrote:但也沒向你說的機械性能如此不可靠,不然我父親的二代LEGACY不會開到22,000英里以上...(恕刪) 22,000英哩,與機械性能是否可靠,是否有可能因里程數不高,還感受不太出來。
masaei99 wrote:我必須點醒一件事一個...(恕刪) 沒錯,所以是車廠造就了所屬的消費族群,還是消費者造就了所屬的車廠!?這其中是有一定的關連性而且是循環性的影響!就好像大家都常問台灣的TOYOTA安全配備再怎麼偷還是賣那麼好呢?
masaei99 wrote:我必須點醒一件事一個...(恕刪) 我喜歡Subaru這個品牌是因為1. 以定位不以市佔為銷售發展主軸2. 不以市佔為追求EPS的唯一方法3. 講求多變但有本身的優勢技術4. 沒甚麼資本也可以做出好東西不過也許大家熟知的Subaru從今便漸行漸遠...
johngo wrote:22,000英哩,與...(恕刪) 嗯、少打一個零。我如果是股票交易員,可能已經被踢到火星了。是"220,000英里"!才正確!關於豐田為何能稱霸全球,而富士重不能,只能說一個二戰中作「戰鬥、轟炸機」的(中島飛行機)公司拼不過一個作「自動紡織機」(1935年後開始製造汽車)的公司,在戰爭中製造軍需工業的公司,回到民用總是拼不過吧,富士重工還做過大客車(在日本旅遊時還坐過)、飛機(自衛隊T-1教練機、組裝自衛隊AH-64D等)還有火車、風力發電機(今年還是去年賣了)、後來還有什麼垃圾車(今年還是去年賣了)等雜七雜八的東西。現在比較專心只生產航空工業(如787等負荷材機翼)與汽車,算是總算比較專心公司的營運方向,這是個有專門及特殊技術的公司,只是商業眼光營運方向跟不上趨勢,找出公司特質作為營運賣點轉變方向也是近期的事。
毫無疑問,Subaru推出的東西是一發接一發的震撼,從Legacy、BRZ、到Eyesight,每一個都證明Subaru在市場上的眼光是正確的。不過也因為獨特的風格,讓Subaru沒辦法像Toyota和Nissan一樣走低價路線,也沒辦法擁有強大的銷售數字。不過這就像Apple一樣,當初賈伯斯用獨斷的風格、獨特的設計,也能創造風靡全球的潮流。Subaru雖然以前閉門造車,一度陷入危急,但現在這樣不斷有強大的創新出現,又在美國有非常好的銷售成績,我個人是非常看好Subaru未來走勢的,真的不要跟豐田集團妥協,會失去Subaru獨特的品牌地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