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ot wrote:
個人覺得 體質佔70...(恕刪)
個人覺得 體質佔70%; 駕駛習慣佔30%
之前Impreza改日系套裝避震器,後座暈車的情形並未改善很多,因此,山路上載到這樣的乘客時,
1. 別開太快(也別當路隊長)..
2. 一段時間就下車休息...
3. 開點窗戶...
4. 最容易暈的坐前座...
5. 切忌急煞與急加速,保持一定的速度與律動過每個彎...
6. "在不影響其他用路人的前題下",適時抓直線,跨越雙黃線行進...
<-- 第6項其實不太鼓勵,自己殺山路時常常被對向跨越雙黃線的車嚇到...請先確定對向無車
7. 藥房有賣暈車藥,重度患者上山路前1hr服用...
...(恕刪)
同意!
山路先求順再求快。
盡量不急煞車過彎,直線不急加速衝,
入彎降檔比踩煞車好,連續彎路保持在低速檔。
加大轉彎半徑(確定沒車就盡量截彎取直),方向盤轉動要順暢不要回太快。
總之,油門跟檔煞要互相牽制,過彎與直線保持速度要平順,過彎方向盤要抓穩轉動緩慢,保持車身動態穩定的晃動。
後座小孩請坐安全座椅(較大小孩用成長型的,有座位有頭靠可以固定身體減少甩動)
常常跑花蓮,一家五口似乎沒甚暈車的,不過小孩同行換乘別人的車就會喊暈。
除了體質因素,開車的技巧(保持穩定的車身動態)是駕駛可以加強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