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連棟透天(快30年),牆壁的材質不是很好,雖然看起來很厚實,實際上中空,隔壁講話很容易傳過來
目前我睡在3樓的房間,隔壁的窗型冷氣剛好離我的床一牆之隔,每次隔壁一開冷氣,冷氣運轉的聲音不大聲
但我就會感覺地板和牆壁在震動,半夜時睡到一半,也發現床墊麻麻的感覺,要是隔壁沒開冷氣,就沒這個問題
原本以為是自己身體問題,也去醫院做了一系列的檢查,醫生報告認為我沒什麼問題
於是我找了里長來我房間觀察,可是里長說他沒感覺(對方開冷氣狀態),然後冷氣壓縮機聲音不大
現在搞得我也不知道到底問題出在哪邊,想請問各位該怎麼處裡比較好?
那從建築學的角度來說,會發生這種不悅體驗,主要是"低頻共振"。
低頻共振不一定會被其他人感受到,
就跟有些乩童、或者所謂靈異體質的人一樣,
不一定是假的,也不一定是玄學,只是感受得到的振動頻率不同。
建築物上面出現低頻震動,非常正常。除了你所說的空調設備、冷凍設備,
包括大部分人家庭有的冰箱、洗衣機,都可能會產生低頻震度。
所以,問題關鍵是如何避免或者解決低頻震度。
從源頭斷掉,當然簡單。但如上面所說的,不管是空調、冰箱、洗衣機,
甚至吸塵器、養魚的打氣幫蒲或者過濾器,只要是持續運作、類似壓縮機的機具在運作,
都可能產生低頻震動或者噪音。你想要要求別人不要有這些設備,其實很難。
甚至,很多時候,這些噪音或者震動,是你家自己產生的,不要覺得不可能,
家裡很多設備,所產生的低頻震動噪音,就因為是低頻,平常不容易發現。
---
解決低頻噪音的問題、或者說解決一般噪音的問題,就是阻斷跟吸收這兩招。
阻斷傳遞的路線,一個是物體共振的傳遞、一個是空氣中輻射傳遞的路線。
通常就是加厚振動源與你之間的材質的複雜性,藉由不同介質之間波動能量傳遞會消耗、反射、折射的原理,來改變震度與你之間傳遞的路徑,讓波往不同的地方走。輻射的部分,一樣是這樣解決、或者,產生真空,但,產生真空成本太高,不談。
白話的簡單說法,就是在你跟鄰居的牆壁之間,增加附牆、假牆,最簡單就是買PU泡棉墊,往牆上黏,
便宜、簡單,但可能難看。
複雜一點就是用矽酸鈣板或者水泥板,把牆再增厚。
高級一點,就是用錄音室的隔音標準,採用多種複合材料。
方法很多,都是以增加隔間、地板厚度的方式,來組隔聲音傳遞,並且加以吸收能量。
越貴的方法通常越好看、越有效;越便宜的方法,在量夠的狀態下,也有用,但是可能不容易好看。
這是對聲音這件事的一些建議,你參考一下。
---
建築物牆的厚度、或者結構對於振動的吸收能力不足,很難量化處理,
所以哪一種方法有效?即使是最貴的,我們也只能說"大概""可能"有效。
萬一作了效果不夠好,那就是再增加介面材質。
邏輯上這樣處理比較有效、自己可操控。
---
當然,如果你的根本問題是跟鄰居之間關係不好,要弄他,
有一堆環保法規,可以去控訴鄰居設備有問題,但,你要有辦法檢驗、舉證,
公部門才會出來幫你處理這些爭議。
----
對於聲音、光線、振動這些物理環境因子,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就跟乩童、或者靈異體質的人一樣,並不完全是精神障礙,
而是真的他的身體構造,對於這些因子的感知比較好,
就跟有人視力2.0,有人帶著1000多度鏡片還只能到0.5,
不是隊跟錯的問題。
除非你自己買一大塊地蓋獨棟的,不然集合性住宅,有各種干擾,其實很正常,
如何應對?每個人不同。自己參考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