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裡的廚房總算是完工了

當初在01獲得許多前人的心得
今天也上來分享我的裝修心得😅
家裡原來的廚具是建商附的
已經20年了
其實沒什麼壞(真是超強!)
大理石檯面與系統板材真的好耐用
但格局與動線就是使用上不大順手🙄
問題一,僅有層板沒有抽屜
導致物品很難分類,
很多物品都被藏在深處成了角落生物
問題二,瓦斯爐與水槽的距離只有45公分
導致備料區域很侷促
得在水槽另一邊切完菜再端到瓦斯爐邊
問題三,檯面不夠用!
廚房電器不斷增加後,整個檯面都是滿的
想煮飯就要先來乾坤大挪移!
從買房至今12年來
一直在默默忍受廚房上的不方便

每次在01上看到網友們分享的廚房
都好羨慕啊!
但勤儉持家的我一直不敢換掉沒有壞的廚具
(其實是不知道怎麼跟節儉的婆婆媽媽交代🙄)
於是就默默開始做起功課,從長計議
2年前我的廚房熱水管竟然堵塞了
(高雄的水也太硬了吧!

去年其中一個抽屜面板也斷裂了!
終於給我一個整修廚房的藉口!

看了網友們的分享,
整修廚具第一個就想到takara standard
無奈我預算不含三機只有20萬
似乎很難實現夢想
只能轉而找國產廚具
但看過takara的質感後真的很難對它忘情
一般廚具看來看去還是很難下手
直到在一家市場旁很親民感覺的廚具店
也是跟我推薦takara,報價似乎也符合我預算
於是終於展開了我人生第一次的廚房裝修!
從去年11月下訂,因疫情缺貨櫃的緣故
我的廚房到今年三月才完工
不過takara的確是很值得等待的!
預算有限下,
規劃廚具的過程我一直不斷取捨
好在我的業務也很尊重我
不會一直推銷
讓我可以專心思考
到底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的廚房?
最終定案
只有下櫃是採用takara
廚房上櫃是台製的結晶鋼烤門板
下櫃部分我沒有採用足元抽
首先,我的瓦斯管線位置
無法讓我的瓦斯爐櫃做足元抽
那麼瓦斯爐櫃旁的抽屜櫃可以做足元抽嗎?
首先是預算問題,再來是廚具線條會不連貫
此外,如果做足元抽,
它的抽屜櫃會變成三個抽屜,
收納量會比較多
但不見得符合需要
我希望在瓦斯爐旁邊設置醬料櫃
我實際帶米酒瓶去門市放入抽屜櫃
發現有足元抽的抽屜是放不下米酒瓶的
要一個淺抽,一個深抽才可以!
於是我就毫無懸念地捨棄足元抽了!
瓦斯爐旁的抽屜櫃成了我的調味品收納櫃
抽屜櫃的高度剛剛好
淺層放鹽罐調味罐還有油壺都剛剛好放得下
深層內部加上暗抽,
仍然是放得下米酒醬油和橄欖油瓶
非常方便取用

另一個捨棄的是上櫃
我們知道takara最有名的是它上櫃的五金
但最貴也就是在五金部分
可下拉式的拉籃,
對於我這種哈比人主婦
實在是很方便,但也很昂貴

取而代之的是,我將上櫃位置調低
符合我身高拿得到的位置
再到宜得利去買一些碗盤收納架
取用上還是方便

下拉式的瀝水架也是takara的明星商品
但也一樣很昂貴
我知道我這個懶人
一旦裝了瀝水架,就會懶得將它收起
於是決定不需要這種可收起的瀝水架
轉而將水槽上方的櫥櫃縮短
下方釘上橫桿,再掛上瀝水架

第三個取捨是石英石檯面
原先我廚房建商附的是很有誠意的大理石
導致我使用廚房的習慣非常粗魯,
餐盤隨便拉,烤盤隨便擺
檯面也毫髮無傷!
因此整修一開始就設定要用石英石
但預算爆表,讓我陷入天人交戰
廚具公司推薦我使用BMC日本人造石
網路上使用過的人似乎不多
但少數幾則心得的評價都是不錯的
廠商也跟我說番茄醬滴在上面四天也不染色
保固時間又長
於是就從石英石改用日本人造石
目前使用上最大的驚喜是大檯面
Takara的檯面深度有65公分
多了這5公分深度感覺檯面好好用喔!
此外,從一字型廚房改為L型
多了許多擺放電器的空間
電子鍋、烤箱、大同電鍋、調理機
各個都有自己的位置
我每天都會打綠拿鐵
水槽的左手邊檯面
就是我專門打綠拿鐵的位置
不用再將機器搬來搬去了!

Takara edel系列最大的缺點就是抽屜比較淺
檯面雖然有65公分深
但底下的抽屜深度卻只有42公分
所以瓦斯爐下的抽屜櫃
能放的鍋具數量有限
鍋具多的朋友要好好考慮
好處是它背面保留一個空間可以跑管路
我的熱水管直接拉明管通過管道間
櫃體無須穿洞
另外takara水槽櫃底下
有做一個收納水管的黑盒子
讓水槽櫃看起來整齊
但也因此放不下原本有儲水桶的ro 淨水器
只好另外再添購直出型ro
只能說這年頭都要花錢買空間


廚房是每天要花時間工作的地方
一個好用的廚房實在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
坊間廚具有很多很好的設計
也有許多專業的廚具設計師
大家都可以多利用
但礙於預算有限
雖然無法擁有takara特有的收納裝備
自己衡量自己的使用習慣
也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使用便利的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