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兒歌「倫敦鐵橋垮下來、垮下來...」,竟然是真的,這座橋橫跨倫敦的泰唔士河因為河域太寬,有許多垮下來的過往(這是談論結構);
或
1998年西雅圖的「全民圖書館」,他的樣貌一點都不「好看」,相較於台灣近期的公共建築,多帶有顯著的形式,其中不乏各國的名建築師,但真實的使用狀況常常「冷掉」,反觀西雅圖全民圖書館平均每日有8000人次入館,主因為運作及使用方式的徹底革新,後才決定建築形式,順帶一提這是他們公投來的法案(這是談論城市設計);
再來,
好玩的還有「社區設計」,近年真的超流行,濫觴為日本設計師─山崎 亮;作社造或社福背景的人常有的掙扎是,解決問題時無法加上硬體的思維,反觀做設計的常常透過觀察與想像去提出硬體設計企圖改善問題,但很難觸及問題深處,而社區設計就是2者的結合,不得不說他的解決方案真的很帥,有設計人的乾淨俐落,也有社造人的溫暖舒心。這是社區營造面。(關鍵字;Social Design);
當然最常碰到的面向就是室內設計,此次也是透過室設的角度做一些分享,希望跟大家分享植栽的方向,一起經營快樂生活。
#會不會有蟲、小黑蚊
#澆水怎麼辦
我住高樓層,坐北朝南,無前陽台,僅花台。
先來一張白天客廳照

裡面出現的植栽有:龜背芋、窗簾蕨、山蘇、武竹、白水木、鹿角蕨(由左至右)





1、積水不通風才有蚊蟲:
早年在室內種的小盆栽沒有種在窗口(無通風),且水澆下去就是滿溢出來,沒有蚊蟲實在很為難,也違反大自然定律。
2.澆水:
愛一個人難道不用付出?愛的語言裡包含服務/行動,老婆或許不愛鮮花巧顆力,但陪小孩睡覺、摺衣服、買洗碗機肯定感動老婆啦,同理為鹿角蕨澆水也是這樣,鹿角蕨比較像寄生的植物,通常透過水苔為其介質,固定於版上。很多人特別是長輩一聽到「蕨」直覺反應就是要潮濕,要常澆水,事實是這樣會害死寶寶,他需要的是極度的乾渴跟極度的潮濕,啊~好有個性啊,所以4~5天一次澆透即可,但
水胎要澆透很難,因為它會乾到不吸水,啊~好有個性啊,有人用泡的,或是大量的水持續的澆灌,那公寓怎麼搞?
早點起床不要吵到老婆、小孩,把她取下拿到浴缸用蓮蓬頭輕輕沖她,一邊讚美她,相信我,這樣做你一天都會很快樂(真正的愛是付出)
。
龜背芋那貨...就是半日照,切記不要全日照,不然他會發黃垂給你看,澆水就是換下面的水盆就可以了。
窗簾蕨的秘訣是通風,他喜歡在風中搖曳,這是形也是命,澆水時下面放臉盆接水。
武竹生命力之旺,與小強相比有過之無不及,就是給他點水就好。(武竹很刺,修剪時很痛苦)
白水木,時代的主流,挑選時找有「樹形」的,向左向右或向下依現地配合,不怕水,2~3天澆透。

晚上的植物很靜

室內植栽不是必須,僅是調劑生活、增進夫妻感情、促進家庭幸福、滋潤中年危機的生活小情趣,若放在建築這個議題下就更顯得微不足道,但真.的.好.有.趣.啊!
以上,一起增添生活樂趣吧。
(室設訂調還是委由設計師,工作讓我相信術業有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