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最近研究太陽能發電的心得
近年來發現很多廠商在推廣自家屋頂架設太陽能板發電再售回給台電,因為台電會保證價格收購20年,藉此賺取租金也為地球減碳盡一份心力。(對此我也是可以認同,畢竟企業要永續經營營利是第一步驟)
而隨著時間的經過從101年價格最高的9.46到105年最高6.48,價格大概跌了32%,但是相對建構成本也下降,包含太陽能板的價格有下降,發電效率有提升
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假設自家頂樓沒有增違建,可用坪數大約有15坪,現在每1KW約需3坪建設空間,約可建置5KW的太陽能發電設備
建置成本約8萬/KW,8*5=40萬
例行維護費用一年抓1萬
收益,5KW*3.5(每天估算之發電量)*365(一年)*6.48(收購價格)=41391
(日照以中部為例,因為北部日照時常較短,故苗栗以北收購價格上調12.5%)
年投報比41391/410000=10%
現行估算太陽能板發電率在20年後都有80%以上,取中間值20年發電效率在9成,投報率打9折也是9%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
1發電為何不自己用
A因為現在的儲電效果還不好,也就是電池太貴還沒有辦法推廣,民眾如果願意發電自己用也很好,但是晚上的還是必須使用台電的電力
結論:還是因為成本,所以廠商很難說服消費者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趨勢,一方面在頂樓設置太陽能板可以降低頂樓溫度,另一方面又有電費收入,再來還有心靈上的滿足(感覺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在板上也有看到有些人可能會對施工品質擔心,最近有接觸到一家計統商,他們說如果不願意購買,可以把場地給他們使用,錢全部他們出,另外會再回饋電費的3-5%(看案場狀況)當場地使用費(應該是租金吧),然後他們對於施工的品質是說,他們會希望這個案場能安安穩穩發電20年,品質當然會自己顧好,如果中途因為偷工減料而造成損失,是他們要承擔的,聽起來覺得很有道哩,不知道大家覺得呢?
太陽能發電是很好的能源。
台灣低電價,要用小坪數太陽能板發電賣給台電賺錢,結果一定跟推銷員講的差很多,太多該講的沒講了。
在下有安裝 將滿一年可以提供一些意見:
我的安裝面積大概跟您差不多,裝了5.4kw,
去年6/10並聯台電,發電量到現在有6千度,太陽能板架高2.65米,我房子是東西向,冬天發電效益不佳。
很多人的疑問是輔助的電價差是人民納稅或台電出的,其實這筆基金來自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七條):
電業及設置自用發電設備達一定裝置容量以上者,應每年按其不含再生能源發電部
分之總發電量,繳交一定金額充作基金,作為再生能源發展之用;必要時,應由政府
編列預算撥充。
第一項基金收取方式、流程、期限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基金之用途如下:
一、再生能源電價之補貼。
二、再生能源設備之補貼。
三、再生能源之示範補助及推廣利用。
四、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再生能源發展之相關用途。
電業及設置自用發電設備達一定裝置容量以上者,依第一項規定繳交基金之費用,
或向其他來源購入電能中已含繳交基金之費用,經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得附加
於其售電價格上。
有興趣請查閱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整個工程個人最重視的是架構,我採用的是熱浸鍍鍍鋅鋼構,鋼柱沒有打在地板
而是打在女兒牆上跟架在屋簷上,分成三大部分。經歷去年八八風災,雖然當時咻咻的聲音超嚇人的,
但隔天早上巡檢,完好,對這結構增加不少信心。
太陽能光電轉換效率不高,市售太陽能板還在20%上下,一個產業剛起步 還沒達到經濟效益,輔助是必要的,尤其對環境有幫助的產業,汽車剛發明時跑得比人走得慢還噴大量黑煙,如果沒有資金持續投入研究,哪我們現在也只能騎腳踏車。
不要核電,不要石油、燃煤發電,不要pm2.5,不要核災威脅,資源缺乏的台灣
若不發展再生資源,還有什麼辦法?
kinglin5 wrote:
分享一下最近研究太...(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