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中BRT與高雄LRT比較,均屬平面捷運皆會占用一車道

如提

先列個基本規格比較


台中BRT藍線
站體設計: 半封閉
專用道: 有專用道
載具: 雙節巴士(170人)
站體設備: LCD螢幕、LED資幕、月台門、代幣機、儲值機、刷卡閘門
進站方式: 站外進站,通過刷卡閘門
號誌: 優先號誌(103.9月底啟用)
班距: 尖峰3分離峰6分

高雄LRT輕軌
站體設計: 半封閉
專用道: 有專用道
載具: 五節電車(250人)
站體設備: LCD、LED資訊螢幕
進站方式: 上車後刷卡,與公車一樣
號誌: 也有優先號誌
班距: 尖峰7.5分離峰15分


---------------------------------------------------------------------------------

基本上我兩邊都住過,台中人在高雄念書住了快四年,常搭高捷
1.高捷紅線常常爆滿,主要集中左營~凱旋,下班時間更是壅擠,根本不像媒體所說的空蕩蕩,這標準是媒體抹黑高捷。也別拿虧損說嘴,北捷本業也是虧損,世界各大都市地鐵也是虧損,重點是運量。高捷紅線運量進步非常多,而橘線就真得有點少了。

2.BRT與LRT先不比建造經費,畢竟電車費用一定稍貴,但LRT也比MRT低廉許多了。

3.高雄LRT第二階段環狀輕軌(106完工)會占用大順路,第一階段利用廢棄臨港鐵軌所以沒差,但第二階段則會占用大順路,且會縮減一車道當成是輕軌專用道。
重點來了,台中BRT也是占用一條車道當作專用道,而高雄之後也會是,高雄大順路本來路幅就很窄,約與台中國光路相同,單向二車道,而大順路下班時間更是塞,動彈不得,若是縮減一車道會如何?
高雄LRT之後也會有車禍、左右轉問題、擦撞、汽車闖入專用道等等問題
但我卻沒有看見任何媒體或是鄉民討論大順路專用道問題
反而只一直砲轟台中BRT專用道,高雄LRT也是如此有專用道
三立、民視、自由怎麼只砲台中BRT卻不砲高雄LRT?

當然我認為平面捷運沒有錯,國外常常見,不管是BRT或是LRT,占用一車道也合情合理,只是台灣駕駛不會禮讓大眾運輸,台灣駕駛者認為道路只有汽機車可用。我兩者都支持,只是很不解為何媒體不報導高雄LRT大順路專用道事情?

4.載具方面個人認為輕軌列車較酷炫多了,畢竟台灣人還是存在捷運需有軌道的傳統觀念。
BRT(巴士捷運)與LRT(輕軌)這兩種系統在國外非常常見到,沒有誰較好誰不好。LRT與BRT大多走平面,BRT是用雙節或三節巴士(或是電巴)來載客。BRT與LRT差別只是在於"載具"不同
國外也有許多單節LRT,約10~12公尺長,也有三節,高雄則採五節,可載約250人
國外也有單節BRT,像是曼谷。國外雙節、三節BRT也很常見,三節BRT列車約可載300多人,台中藍線採雙節約可在載170~200人
沒有誰好誰壞,國外兩種系統非常常見,台灣人要試著去接受。
而上述表格提到的站體設備、進站方式等會依照個世界都市設計有所不同。

5.BRT與LRT廣義來講是捷運一種。在國外並沒有捷運這名詞,他們只說SUBWAY
而SUBWAY通常指像是北捷板南線木柵線等、中捷文心線、高捷紅橘線這些。
在國外可能會說 "I went to school by LRT or by BRT."
在國外直接講SUBWAY、BRT、LRT,只要方便就好,重點是服務。

PS.我敘述很中肯,也是親自體驗,BRT我搭過數次,高捷搭過更多次,純粹分享心得,理性討論
理性討論要的是台灣人能夠接受新事物,而不是非理性謾罵造成對立
2014-09-17 2:45 發佈
創造新價值 wrote:
如提
先列個基本規格...(恕刪)

高雄輕軌用了國民黨當時建設的臨港線

前人種樹

應該說聲謝謝!

而大順路輕軌幾年內都不會做

因為市長也知道建商在這一段沒什麼地皮可以炒

所以一點也不急著推⋯
呼應你, 不過我沒力氣打字了, 整理以前的發言給你看看, 大家意見交流交流

任何一種形式的大眾運輸系統(像H大提的例子)只要能快速安全準時運送乘客,我都支持!但是,是不是"捷運"根本不重要 (走地下,走高架,有A型專有路權不是絕對必要的條件!有,很好;沒有,也可以!只要號誌優先系統運作順利,效果不會差很多,這就夠了。)

和維也納、赫爾辛基、紐約、波士頓做比較,輸太多,原因也是規劃一開始就很長遠,很用心,我們可以看到那是用耐用百年以上的角度在思考,台中、台北和高雄也是一樣,雖然慢了許多年,總是也有在做!只不過,和日本時代的規劃相比,不得不承認他們比我們更有遠見;如果單看缺點,太多太多值得改善的地方,我著眼的點並不在那裡,而是在我過去去過的城市來看看他們的設計也不是那麼盡善盡美:
1、紐約,從機場到時代廣場,我原本以為可以一條捷運線就可以輕鬆到達,結果問了許多人都叫我坐taxi去hotel後再改搭地鐵比較好;進地鐵,又髒又舊,沒有空調,偶爾有電風扇就不錯了,還有老鼠跑來跑去,乘客也不排隊的
2、波士頓,進錯月台必須出去再重新買票,那張單程票就沒效了;有的車廂裏面還有階梯,提行李很痛苦;沒有電梯,一樣要提行李走樓梯;同樣的,沒冷氣,地下月台簡直是烤箱。
3、維也納,月台和車子中間還有馬路,不是分隔的。很多人抽煙。

以上種種,若是發生在台灣,肯定被媒體羞辱,被民眾罵翻,叫市長總統下台。但是,在那邊,一切就是那麼自然,大家都習以為常,也沒聽人在抱怨。也沒看到有誰會因此覺得自己的城市或國家差人一截,落後了⋯。

我也就理解了:不過就是個交通工具嘛!就只是個工具而已,和國家形象、城市形象或是優越與否一點關係也沒有;外國旅客不會因為你有捷運而願意來觀光,給你比個讚,也不會因為沒有捷運就覺得這裡很落後;一個城市吸引人的,是文化、是風景、是歷史,當然還有購物美食等等因素,無論是什麼,我想,應該都不會是因為有沒有捷運,或是這個捷運是公車?還是電車吧?而願意移民來這個城市的人又有多少是因為這個城市有地下或高架捷運而願意移民?我自己就棄台北而就台中啊~而且像我一樣的人愈來愈多,我不孤單~

所以,是什麼工具,是不是捷運,我真的不在意!我不會因為有地下捷運而感自豪,也不會因為沒有而感到自卑,我真正在意的,是準時,是安全,是快速,是路線夠不夠多,是大家願不願意棄私人運具,能不能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問題;路線一多,大家願意使用,私人運具自然減少,空氣與道路品質自然改善;其他的缺點,慢慢改善就好。

在人的部分,大家太在意捷運的形式,但我更在意人的素質與習慣,別的不說,如果大家都能自律,上車一定買票,沒票一定不上車,你所提的那個800萬月台、閘門根本不用裝;在維也納,經常看到上班族穿西裝,手裏拿著滑板車通勤(在台灣,一定會說麻煩,寧可騎機車,然後找個地方隨便亂停,以為這才叫方便);雖然上車必須穿越馬路,但是開車的駕駛看到電車停了開門,駕駛就會自動停在電車後面,後面也不會有車子不耐煩的超車以至於發生事故(我朋友的朋友就這樣被撞了);在台中中港路不時聽到有人把車開進專用道,就像高速公路上不時有人走路肩,有大貨車開到最內線,這樣的習慣,即便防範做得再好也沒有用,而且還得為了這些措施多花錢,成本怎麼樣也降不下來。

至於如何改變大家的習慣,我想,我的意見應該是你提出的道路與停車場設計之外,再加上20%棍子與80%蘿蔔。棍子當然指的是不遵守規則的人,更重要的還是蘿蔔,例如8公里免費,我個人反對8公里免費,我比較贊同用打3折的方法,一上車就要付錢,使用者一定要付費,但是可以打3折;另外可以學國外有7-day ticket、或是monthly ticket,在期限內任意搭公車、電車或火車,不限次數,我想,應該會有更多人願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吧


創造新價值 wrote:
高雄LRT之後也會有車禍、左右轉問題、擦撞、汽車闖入專用道等等問題...(恕刪)


因為還沒發生,
記者看不到,
也不懂得做功課,
人云亦云、叭啦叭啦~~
這就是台灣記者的素質。

另外一提,
突然想到一個BRT的優勢。
以台灣駕駛人的素質,
不論BRT或LRT,
日後上路必然會時常面臨到與其他車輛發生事故的情況,
BRT的優勢是可以繞過事故現場繼續運行,
而LRT就不行了,
因為必須走在軌道上,
一旦前面停下來,
後面必定是動彈不得。

這樣台中市民有沒有覺得比較安慰?!
很好的分析和親身感受分享文

比一些歌頌文然後都不准批評的好多了
唉 我是很希望高雄捷運多一些人坐 只不過 原來一列車是6節變成3節應該會感覺到擠了一些吧

是不是全部都換回一列6節車廂來派遣就會比較不擁擠 改成原來的運量規劃應該有幫忙吧

上次坐了一次高雄捷運出了糗 竟然排在沒有車的月台門外 不好意思

高雄捷運花了不少錢 希望多一些人來坐 別讓經營的團隊一天到晚怕入不敷出
這是整個都市計劃的問題

路幅窄,就不要設路邊停車格啊!

像日本一樣,空地就拿來當停車場

高雄大順路路邊停車格全數塗銷畫上紅線,取消禁行機車

右轉靠右,左轉使用專用號誌或禁止左轉

問題迎刃而解
樓主留言:
高雄LRT之後也會有車禍、左右轉問題、擦撞、汽車闖入專用道等等問題
但我卻沒有看見任何媒體或是鄉民討論大順路專用道問題
反而只一直砲轟台中BRT專用道,高雄LRT也是如此有專用道
三立、民視、自由怎麼只砲台中BRT卻不砲高雄LRT?
當然我認為平面捷運沒有錯,國外常常見,不管是BRT或是LRT,占用一車道也合情合理,只是台灣駕駛不會禮讓大眾運輸,台灣駕駛者認為道路只有汽機車可用。我兩者都支持,只是很不解為何媒體不報導高雄LRT大順路專用道事情?

===========================================================
樓主大大的疑問很簡單
因為<時機未到>
等【真的建好】又有上述樓主說的【交通問題】產生時
到時候就會有一大堆媒體跟記者批評了高雄LRT了~~

其中到時候,中時、聯合,中天,中視,TVBS,你想會放過這種政策評論機會嗎?



至於台灣駕駛不禮讓大眾運輸,實在是兩邊各有各的為難處,
到處都塞的情況,也很難特地裡讓給你大眾運輸
對於常坐公車的我來說,汽機車別把公車停靠站的地方當成他的停車格,我就小小滿意了~~
這讓人真想開罵在公車停靠站上泊車的汽機車~~



會卡在大順路橋,要等鐵路地化,才會完工,

特力屋已經托吊機車了,停在附近的車要注意

所以你承認現在攻擊台中BRT主要是民視,三立,自由,水果日報?
好天氣~~ wrote:
樓主留言:
高雄LR...(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