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樓漏水還是反潮?

請問一下各位大大,頂樓的天花板無裝潢,之前天花板到處出現發霉油漆剝落現像,
請了防漏公司將屋頂防水重作,說是地磚拆除作防水再泥作再上防水漆,不鋪地磚
但是對方作完後樓頂地板凹凸不平難看又難走,因為是管委會處理並驗收,所以覺的漏水解決就好
但過一段時間後發霉油漆剝落狀況依舊,只是由大範圍變成零星位置,當初說對方保固五年
所以剛開始請管委會反應對方會來處理,補一下再等下雨測試,但凹凸不平的部份,完全不理,
本想說天花板問題解決就好,但是狀況依舊,從最初大面積變成小面積再變成零星,後來再反應
對方就堅持那屬於反潮現象所以不處理,如今一年多了零星又慢慢變多變大,對方咬著反潮不是漏水不處理
管委會也以廠商說法要求多開除濕機,連隔壁頂樓開始出現零星狀況,管委會頁也認為是反潮不處理

到底要如證明反潮或是滲漏呢?
2012-10-07 18:1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頂樓漏水
有沒有照片放上來,不然憑您幾句話,大家就可判斷原因,那不是太神了?
凹凸不平,這樣容易積水滲漏...有圖有真相

管委會應該利用五年保固期內跟廠商要求處理好,該不會是主委懶惰吧...


要不要先搞清楚

什麼是反潮呢


什麼樣的使用條件

在什麼樣的空間大小

在什麼樣的氣候狀況?

???
在看完你的敘述之後,我覺得應該跳出防水商所設下的框框再和他們爭取對你才是最有幫助的。在此提出我的想法供你參考,或許可能想的不夠周全,但還是提出另種不同的思維與大家作討論討論

在想方法證明何謂反潮何謂滲水之前,我覺得先從水泥混凝土為何會滲、漏水開始談起會比較了解該如何去和廠商爭取自己的權利。

一般來說,混凝土在製造時都會需要一定的養護時間,如此一來它本身的水密性才會足夠,也才會有很好的防水性。不然的話,在混凝土內部會產生許多大小不一的孔隙,而正是這些孔隙所形成的通道才會讓外在的水氣輕易滲透進入屋內。

而水氣在滲透進入屋內的方式主要有二:一種是受到大氣壓力的影響,水份會經毛細作用吸入並滲透至壁體內部;另一種則是水氣會承受大氣壓力以外的壓力作用(如地下水壓、牆面風壓等)滲透至壁體內部。

所以從此原理即可得知,既然水的特性是無孔不入的且水的型式也有許多種,所以在施作防水工程時,絕對不能單單只為阻擋來自正水壓的雨水而已。比方說,它還需要有能夠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水氣的能力。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全面防水。

而該廠商說,這現象是反潮不是滲水,所以不關他施工不良,我覺得這麼說不是很好。因為不管是因為受潮 (就我的想法來說,我將之定義為水氣的含量較低,是屬於一點一滴慢慢滲入的);或者是滲水 (我將之定義為在短時間內,水氣大量滲入)都好,這都代表著是防水工程未能施作完善。

難道,我作頂樓的防水工程目的就只是單純的抵擋來自雨水的滲漏而已嗎?那假如我住在五樓,上方頂樓有施作防水工程,但雨水打在我五樓外牆,然後受到牆面風壓滲透至壁體內部,在經由壁體內部的孔隙跑到我天花板附近,造成小區域的受潮而漆面剝落,這就沒辦法解決了嗎?

所以,我個人的想法是,先別急著跳進廠商所設下的思考框架與他爭辯,而是從物理現象與一般常識和他爭取,這樣才不會輕易受他所擺布。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提出和大家作討論
在補充解釋什麼是「反潮」現象,所謂的反潮現象,從學術的角度上來說就是當空氣中充滿飽和水份,且相對溼度較高時,一旦溫度下降至露點以下,空氣中的水份將於壁體表面或壁體中逐漸凝結成水滴,形成所謂的結露現象。這個就是反潮。

一般來說,在晚上或是白天時,在室內沒有照到陽光的時候,壁體的表面溫度是比較低的,此時空氣中多餘的凝結水份若遇到比較冷的表面,便會凝結成小水滴。想像一下,當你用一個玻璃杯裝冷飲料,當遇上周圍比較溫暖空氣的時候,在杯緣外頭會出現許多凝結的小水滴。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反潮現象。

在拉回來講防水系統,依美國對建物防水材系統的定義,可以分成防水性系統、防濕性防水系統、保護性防水系統和裝修性防水系統等四種。撇開後先兩者不談,一個良好的防水系統至少要能達到防水且防濕的作用才行。

說白話點,也就是既要能阻擋因為暴雨或雷陣雨等天候狀況所造成的短期即積水的壓力水頭的能力,也要能阻斷壁體表面因受到反潮現象所產生的結露因承受牆面風壓而滲透至壁體內部的孔隙的能力。

因此,不需落入建商所設下的框架與之辯論,而是將討論的層級拉回到何謂真正且有效的防水系統與之討論,這樣你的立場會更堅定且能要求的更多

lily11533 wrote:
凹凸不平,這樣容易積...(恕刪)


凹凸不平的部分管委會與廠商根本不想處理,只說不平是正常的,問題是也太不平了!!

謝謝樓上幾位大大的回覆,地面不平的部份我想已經很難要求了!

至於反潮或是防水有問題?跟管委會反應就是得到廠商來看過很多次說是反潮
然後在場每個委員都說他們家的牆壁天花版也會反潮都是會有水滴,建議我們多開除濕機
這種情形下很明顯整個管委會都被廠商洗腦這情況是所謂的反潮,我相信那些委員家或許有些屬於反潮
有些應該是屬於防水問題,但是大家都不是專業的情形下,已經被廠商說服了
我說的發霉潮溼油漆剝落,他們都說因為反潮潮溼才會如此,一直說要開除濕機不要省電
然後每個委員就開始說自己家有機台除濕機之類的,所以才想請教一下要如何簡單的分辨呢?

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反潮會不會應該是大面積而且牆壁會有水珠呢?
如果慢慢滲水是不是就是沒有水珠然後牆壁發霉油漆剝落變成壁癌?


jeffyuan19840420 wrote:
在看完你的敘述之後,...(恕刪)

大大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以這個論點出發的話可能我們社區每一間都要重做防水
因為就我所知本棟每層樓牆壁在冬天屋內開暖氣都會有水珠出現

所以如果是新屋交屋前可能可以跟建商要求,但目前這是屬於15年以上的舊房子
如果要管委會接受這個防水觀點的話真的每間都要重做
針對妳後續所提出的問題,我有去請教我司的工程人員是否有比較好的方式可以提供妳相關建議。在聽完我所敘述之後,我和他都持相同的意見,就是若照妳所說的來分析的話,不管是從那種的論點去和管委會或者是防水工程人員爭辯,他們都能有一套自己的說法來應對。如此一來,只是會讓你更加煩心而已,但問題依舊還是沒有解決。

事實上,我司工程人員也是認為不管是反潮還是滲水,從廣義上的來說反潮=滲水。因為既然會造成漆面剝離,就是在暗示著壁體內部的水氣已經達到飽和點,所以在外在壓力的推動下才會滲透出表面。因此,既然再怎麼爭辯都顯得無所用之後,唯有請專業的技師公會請求協助,測試壁體內部的含水量是多少,然後以此數據向該防水商爭取權益。

或者,只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不然持續住在潮溼的環境中不管是對家人或者是自己本身的健康狀況都不是很好,且家電也會因受潮而毀壞。

以上提供給妳作參考
有沒有可能是頂樓地板內排水管漏水.

我現在住的房子是牆壁滲水,但是只有下大雨時才會有水滲出.

滲水位置就是牆壁內排水管的位置.

一開始以為是外牆,結果重漆完還是滲水.後來朝屋內水管方向去想.

供水若是有漏,加壓機會啟動,但是沒用水都不會啟動.

那就只剩下排水管了.

樓下滲水的地方延伸上去剛好就是頂樓地面排水孔,於是把排水孔暫時封起來,

下大雨時果然就沒滲水了.前後也花了幾個月時間才確定了漏水原因.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