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少量資源打拼,帶動幾十億價值的巴克禮公園

大多數的人等待依賴政府和財團來創造社區價值...多數只能有的等!!!
當政府和財團來創造社區價值時,往往多數居民只有啃骨的份
不過巴克禮公園的居民就不一樣了!

封閉十年的廢棄場,變成一萬坪的生態公園。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希望住在公園綠地旁。希望台灣系列報導,今天要告訴您,台南市崇民里里長李仁慈,如何帶領一群熱愛土地的義工,把一個封閉10年的廢棄場,變成1萬坪的生態公園,周圍原本賣不出去的房子,如今狂賣20億元。
高樓矗立的台南市中心,有個原始生態公園,3.3公頃的綠地,有美麗的荷花池塘、自然河道,以及各種本土或是來自國外的原始植物,這裡,就是巴克禮公園。
3年前的巴克禮公園,是片雜草叢生,到處可見廢棄物的垃圾場。直到有一天,一個穿著雨鞋,騎著單車的里長李仁慈,帶著三名義工,來到這片廢棄的公園,他們藉由雙手,想要讓這個廢棄公園重新活過來。
就這樣,從3個人開始,他們先把堆積在河道的廢棄物,一車一車清走,運不走的,就放火燒掉。李仁慈說,原本是在旁邊觀看的居民,後來全部加入義工行列,到目前已有57人。
一條廢棄河道,恢復原始風貌,原來它是荷蘭時代留下來的水源地「荷蘭埤」,如今,河上、岸邊隨著四季轉換,綻放各種花朵,清澈溪水,蘊藏豐富的魚群。
巴克禮公園,是都市中心難得的一抹綠,它的重生,不只是讓台南人多了一個公園,更讓我們發現,台灣角落,還有像李仁慈跟他的夥伴們,願意為了這片土地,無怨無悔的付出。
李仁慈,騎著一匹鐵馬,憑著一把鐮刀,帶著一顆熱愛土地的心,他們的努力,恢復了巴克禮公園,原始自然的生態之美。
資料來源:ETtoday2004/08/03 地方新聞

巴克禮公園 居民自覺、清空垃圾山 【聯合報╱鄭朝陽】 2008.03.31
蝶舞小徑通校園 獨一無二
台南市崇明國小的學童每天是這樣上學的:先走進學校前方的巴克禮公園,沿其中的蝶舞小徑前進,看見不同季節的不同風景,在早晨把最美麗的心情帶進教室。
這座公園裡的落葉是不必掃的,就讓落葉回歸自然,滋養土地;除了大樹、水池、四季變換的草花,和一條簡單的遊園步道之外,沒有多餘的水泥設施,卻是蝴蝶、蛙類和螢火蟲純淨且安心的住處。
當地民眾自豪地說:「這是全國最美麗的通學步道。」
縣市爭地打官司 塵封十年
很難想像,七年前,巴克禮公園還是堆滿垃圾和建築廢棄物的荒廢之地,附近居民戲稱它「垃圾公園」。
這裡原是台南市政府開闢的十八號公園,民國八十二年由前市長施治明動工;因部分土地屬於台南縣政府,雙方打起官司。水泥板封起公園,自此塵封十年。
三個憨人揮柴刀 勇闖禁地
營造商把這裡當成建築廢棄物的天堂,髒亂景象讓當地人忘了它曾是「公園」。直到七年前,穿黑膠雨鞋、身著陸軍汗衫、手持柴刀的李仁慈出現,才打開這處被視為治安死角的綠色禁地。
住在一公里之外的李仁慈,看不慣廢棄物占領該屬於人民的綠地,於是邀來山友林松洲、蘇耀讀進攻這座「垃圾山」。
一年半清三公頃 還她素顏
前腳剛踩進,三個歐吉桑的心就涼了一半,三公頃大的公園,堆滿雜物、爬滿藤蔓,視野距離只不到廿公尺。李仁慈決定:「還是回家想一想好了。」
一周後,三人帶著柴刀回來了。頂著烈日,慢慢劈斷難纏的藤蔓和張牙舞爪的樹枝,收拾累積多年的垃圾。三個人沒有假日,挽袖把一袋袋垃圾清出去。前後花了一年半,清潔車來回跑了一百七十多趟。
厝邊隔壁紛探問 挽袖義助
一開始,李仁慈向周邊住戶求助,沒人回應。三個月後,終於有人探問:「你們是市府派來的嗎?」知道是三個自願出力的「憨人」後,居民開始為他們做點心、送飲料,義工從三人增至五十七人。
李仁慈念大學的小兒子李名仁,找到台灣省編的「三一九鄉鎮里誌」,記載此地原有座荷蘭人貯水灌溉的水塘,當地耆老都稱它「荷蘭埤」。
鄉誌指引挖湧泉 注入活水
李仁慈請怪手順著圖面挖出湧泉,封閉近百年的灌溉水道和埤塘終於重見天日。終年不枯的地下水,為公園注入生態活水,除了養一池優雅的荷花、讓澆灌植栽用水不假外求,更是復育螢火蟲的水源。
公園內的鳥蟲、兩棲類和植物種類達一百七十餘種,猶如一座資源豐富的天然公園,更是親近自然的學習教室。
國內外連奪大獎 台南之光
這座素樸的公園不但連續四年拿下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優良公園」榮譽,去年獲得行政院全國景觀風貌改造大獎,還在西班牙舉辦的「全球建築金獎」獲得「公共建設類」優選。
台南市有古蹟、小吃美食、李安和王建民,巴克禮公園已成台南人另一個驕傲。
巴克禮公園不造作的美麗,在網路上造成轟動,攝影同好來此取景,「河道兩邊有數不完的腳架。」李仁慈滿是欣慰。
但是,美景的背後,必須有所堅持。
賭博下棋別進來 無懼黑槍
當了里長的李仁慈寫了許多環境改造計畫書,向政府爭取一千多萬元的改善景觀。當環境變美,各種勢力也跟著介入。李仁慈堅拒其他公園常見的賭博、下棋、唱卡拉OK等活動,還曾遭黑槍威脅。
現在巴克禮公園由李仁慈和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認養,朝生態主題公園的理想邁進。也訓練志工維護環境和導覽解說。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說,這段公園重生的過程,實踐了社區主義、市民參與等理念,居民從「漠視」到「認同」進而「參與」,是最珍貴的城市價值。
為什麼叫巴克禮公園?
台南市十八號公園更名為巴克禮公園,藉此緬懷來台宣教、奉獻大愛的傳教士巴克禮。
巴克禮是蘇格蘭人,一八七五年來台。他創辦全台第一所大學———台南神學院;也發行台灣第一分報紙「台灣教會公報」,至今仍然刊行。

七千元選里長 讓巴克禮重生 【聯合報╱鄭朝陽/2008.03.31】
李仁慈把垃圾場變公園的故事傳開來,很多人問他圖什麼?他總會笑著反問對方:「那你的人生圖什麼?」
李仁慈說,和多數人一樣,他很少想過人生目的這類問題。直到巴克禮公園完成,他才恍然大悟:人生應該為自己寫一個精彩故事。
五十六歲的李仁慈,十年前從貿易公司退休。正值壯年的他選擇靠有限的退休金過簡樸生活,妻子不免擔心,但他認為要趁體力佳時,好好生活。
登山是李仁慈的最愛,台灣百嶽已征服近半,還帶兩個兒子遠赴馬來西亞攀高峰,一趟就花掉十幾萬元。即使曾迷路險些喪命,李仁慈打趣說,寫過兩封遺書都沒派上用場,「老天不收我,想必要我多做些事」。
還原巴克禮公園的素顏任務一波三折。前半年,李仁慈靠區公所申請環保局的清潔車載運垃圾,但里長選舉逼近,區長突然說:「為了不得罪現任里長,不能再支援你清潔車了。」李仁慈氣憤又無奈,只好聽從區長建議:選上里長,支援機具才名正言順。
李仁慈只花七千多元印了環境改造政見傳單,仍然天天到公園做工;成立競選總部、插旗等事全拋諸腦後,也沒有拜票。沒想到他囊括七成五里民選票,打敗老里長。

李仁慈當里長,不辦里民旅遊,堅持把錢用在改善環境品質上。老里長忍不住傳授李仁慈「輕鬆當里長哲學」:休息三年半,最後半年再拚連任,才有票。
李仁慈厭惡這種基層政治文化,直指是阻礙台灣進步的絆腳石。不過,里長選舉投票率偏低,許多里長只要養一群「食客」就能當選,也是事實。他呼籲:「下次選舉,台灣每一里,大家都要出來投票,給專業里長和家園改變的機會。」他期待更多有心人築成基層民主的基石。

引用自台南市崇明國民中學(http://www.cmjh.tn.edu.tw/barclay/time.htm):
我有一個夢,夢想有一天那條被人遺忘的河道能重見天日。
我有一個夢,夢想有一天我的小孩能和鄰家的小孩手牽著手,踏著蜿蜒的步道,穿過美麗的公園,平安的上學去。
里長 李仁慈

就我個人的感受,李仁慈里長的想法及作法是值得我個人學習!

可惜的是,現在的官員似乎不懂的巴克禮公園真正的價值
當地市府最近為闢建櫻花公園,復育6年的巴克禮公園螢火蟲棲地一夕之間遭剷平
市府的說法是:破壞是為了建設,因為工程車要進出,這是無法避免的,市府已保留公園通往農場的重要水道,今年可能會沒有螢火蟲,但等明年或是擴增的公園蓋好了,螢火蟲應該就會回來了。
這樣的官員.....

2010-04-06 12:53 發佈
這個故事有許多台灣人欠缺但卻是改善生活品質必需的東西。
幫推!
kuoyuan1 wrote:
這個故事有許多台灣人...(恕刪)


是啊
可惜台灣還是充滿著「各人自掃門前雪, 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保守心態
加上經濟的不景氣,讓以往改革的主力中產階級成了新貧階級「自顧不暇」,更是讓問題越少人關心而至無力解決
我想台灣由居民自力改造環境的例子不是沒有,但都無法像建商一樣在媒體上大肆廣告,才讓許多有心的人以為不可行而退卻。
其實生活水準的提升,大多數是靠提振居民的團結力、互相約束力來達成,真的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工作,若媒體多加宣導,結果應該不同。
kuoyuan1 wrote:
我想台灣由居民自力改造環境的例子不是沒有,但都無法像建商一樣在媒體上大肆廣告,才讓許多有心的人以為不可行而退卻。
其實生活水準的提升,大多數是靠提振居民的團結力、互相約束力來達成,真的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工作,若媒體多加宣導,結果應該不同。...(恕刪)


大大您說的對
困難的是,現在的媒體為了生存為了賺錢,也依賴起財團和政治人物及名嘴,媒體似乎失去了什麼?
就現在的新聞對房市很夯的報導就可略知一二!
連媒體都向錢潮低頭了,又如何將居民意識有力宣導?
李仁慈厭惡這種基層政治文化,直指是阻礙台灣進步的絆腳石。不過,里長選舉投票率偏低,許多里長只要養一群「食客」就能當選,也是事實。他呼籲:「下次選舉,台灣每一里,大家都要出來投票,給專業里長和家園改變的機會。」他期待更多有心人築成基層民主的基石。


大家都要出來投票
大家都要出來投票
大家都要出來投票

改變是可以從自己的一票做起.
louk wrote:
李仁慈厭惡這種基層政治文化,直指是阻礙台灣進步的絆腳石。不過,里長選舉投票率偏低,許多里長只要養一群「食客」就能當選,也是事實。他呼籲:「下次選舉,台灣每一里,大家都要出來投票,給專業里長和家園改變的機會。」他期待更多有心人築成基層民主的基石。


大家都要出來投票
大家都要出來投票
大家都要出來投票

改變是可以從自己的一票做起....(恕刪)


是這樣沒錯,且是寧饑勿爛免得拉肚子
也就是說沒適當的人選也要出來投廢票!廢票一多就可釋放出下次有能人出來選的空間!
(礙於01對政治話題限制的版規,關於政治點到此)

回歸主題
李仁慈之所以能成功,各人覺得有些條件
推動的人要有體力、意志堅定、有點閒、家中經濟允許、家人支持,其行動能得到多數居民認同與共鳴
也要經得起反對者的冷言冷語,對於不實的流言也要適度的回應已爭取多數居民認同與共鳴
當當地居民一面倒的支持,那時市府議員也會爭相支持邀功,不過也要注意議員間的搶功反而導致有人搶不到功而扯後腿,之間的協調不得不小心,免得助力反而成了阻力!

巴克禮公園只是李仁慈里長的其中一個貢獻
另外一個是台鐵的南台南站
因為早期廢站之後變成了廢墟
里長一樣以義工的身分號招其他人一起認養
現在已經恢復原有的樣貌
以下是有人針對南台南站的介紹

http://blog.roodo.com/judie35/archives/1683853.html

不管是巴克禮還是南台南站在在顯現出人民對居住環境的渴望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跟李仁慈里長一樣可以身體力行
這的確是需要很大的毅力跟熱情
說到這不由得對李仁慈里長肅然起敬

螢火蟲的棲地其實多用點心是可以避免被破壞的
只希望現在的主政者可以多用點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