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好像真的打算要打壓房價了,
但我覺得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真的是房價高漲的問題嗎?
降低貸款成數,造成自備款增加…提高利率,造成房貸付出增加…
房價下跌了就買得起房子了??
我個人認為政府的這些政策只是造成購屋門鑑提高…
現在漲的不是只有房價吧…油價、牛奶、醬酒、健保…什麼東西沒有漲?
只有我們的薪水沒有漲吧>"<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問題不是房價上漲引起的…
而是通澎之下,我們台灣的薪水十年沒有上漲…反而實質收入還有下降…
十年下來台灣的GDP沒有增加嗎?為什麼什麼都漲我們的薪水沒有漲呢?
為什麼老闆們越賺越多?我們的薪水沒有增加,實質收入卻是越來越少呢?
M型化社會越來越嚴重,繳稅的是我們、賺錢的是他們…
中產階級成為社會上的中慘階級…剛才看了一下…台灣人月薪低於28000的近六成…
現在政府這些房市政策就能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了嗎?
我想還是應該要想辦法讓大家所得增加比較實在吧…
1.消耗性商品:房子是年年折舊,平均每20年要整修一次,加強磚造30年,鋼筋混凝土50年,鋼骨100年,超過年限時最好要加強結構或改建,從買到改,每個動作都需要一大筆錢。
2.必要性商品:家是城堡,一家人的夢想,沒有房子是無根的浮萍、有房子才有女性願意嫁您........
3.投資性商品:只會漲不會跌的保值性商品,抗通貨膨脹的最佳利器。
事實上,房子是綜合以上的特點,有人喜歡上億的產品,有人喜歡1、2百的小套房,有人喜歡大樓有管理,也有人喜歡公寓的低成本,
當你有房子,不管用不用,每年就是土地稅和房屋稅在繳,每個月的管理費在繳,賣出去還有增值稅什麼的....
常聽到有人說房貸不要超過收入的1/3,事實上,那父母孝養金、每個月的生活費、保費、交通費、通信費,孩子的教育費,會不會因此受到壓縮?工作是不是能穩定20年?如果失業怎麼交1/3?
如果真的以1/3來看,一個人月收入5萬,1/3就是1.6萬,以目前利率來看能貸約320萬,加上頭期款就是房子的總價,還不算上裝修的費用,一旦決定就是20年的負擔。
是不是應該多想想?多考慮?
以公家機關工程算法來粗估算,鋼筋混凝土每建坪6萬,加上土地成本及管銷成本,最重要的是大家競價,才會讓價格直上雲端,建商又不怕買不出去,有能力去競價當然是你的自由,但如果買了後持平或下跌,你會去搶嗎?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嗎?
實際點看,只要價格少100萬,就是一般上班族1-2年的薪水,政府現在的作法,主要目的是讓民眾多一些清醒,不要去操作能力之外的財務槓桿,買氣降低,價格自然下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