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增值而是保值(所以對賣太久遠未來的地區興趣缺缺)
一直到現在偶爾會搜索自己想要的區域看看大家喊的多利害(新成屋跟新古屋為主,15年以上的物件比較難評估屋況)
前一陣子發現,一些所謂熱門區域(捷運或重劃區)
釋出的物件有很高的比例都是二樓四樓或頂樓,而且投資客的房子很多(沒交屋,剛交屋跟裝潢屋不少)
二樓有人說結構上有先天的缺點(管線.承重之類的)而大部份新成屋的裝潢戶都會在二樓(總價會略高因為有裝潢)
四樓就不必說了(傳統上的民俗忌諱,不過開價我也覺得很忌諱)
頂樓有人覺得熱或是消防設施不喜歡不過也有人很愛(地主保留戶或建商保留戶),通常坪數大,總價也高
看了一段時間覺得現在房市就像一般的建案給代銷賣
倒貨先倒難賣的出去,反正現在大家都喊燒,恐慌以後買不到房子
不過看來看去那些物件還是在那裡
個人解讀的訊息是
總價高,難賣,投資客有資金壓力拼命出貨(相對低總價物件少到可以,部分投資客還在觀望,預期心理濃厚)
建商忙著出清,趁勢加價心理仍在(低利貸款就是由此而生的好像也不奇怪)
強勢的賣方市場仍在(就是這個價格,這個物件,你奈我何)
房價最高點差不多了(區域中高總價的看起來死水一攤)
少數物件悄悄的意思一下降了一點零頭(還在死稱阿~)
小弟是覺得目前購屋的狀況,只限於地段非常好的地方(如捷運200-300公尺內)
也許還有那麼一點點保值空間(但也不是全部區域)
如果自住購屋者想要買屋,除非無論如何要買,不然選擇觀望一下應該會有更適合的選擇
以上,有想到再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