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u0821 wrote:
一世平安?
錯了喔...插座基本上有著插拔次數...耐用年限等等問題不是買好的就保你一世平安喔...
國際牌不是無敵的...雖然品質比較好一些...但差異在小負載的電器用插座感受不出來喔...
大負載的電器則是必須使用5.5MM絞線+5.5專用插座...不過也還是耐流15A而已...
送檢驗你認為不夠嚴格...那政府檢驗部門都不能信任了你卻選擇信任一間掛名日本卻是台灣生產的材料商?這也不對啦...
要不要乾脆等級再提高直接買日本進口的國際牌一千多的插座?還是來個西門子醫療用插座?
你這種說詞和 晉惠帝「何不食肉麋?」 有什麼差別?
裝不起100元的國際牌,還有1000元的可以選
國際的有插拔插拔次數...耐用年限
1000元的插座就沒有插拔次數...耐用年限?
一般國際的三孔兩插插座,ruten 一個70,其它牌的子大概 50。
一般家用設備,一般功率、一般價格,多花幾百元,一般人都花的起,
要一般人多花幾千上萬,追求一個品牌?
台灣一年新成屋 8萬戶上下,一戶30個插座,240萬個插座,一個10元利潤,那就是2400萬元,一個20元,那就是4800萬。
沒有利潤?利潤是從成本中省出來的。
這種平價的東西,越大間的公司,基本上議價能力、驗貨能力就越強,基本上就越能用同樣的價格做出更好的東西。
gogoid wrote:
很多人還是說出心聲,業主只會殺價才讓低價爛貨有市場,如果業主懂,通常也是自己從國外買回來給水電裝,比較大品牌美國 cooper, hubbell 可以挑醫療級插座,標註20A,銅的厚度至少國產2~5倍
許多人喜歡拿COOPER來說嘴,15A vs 20A , 20A 的銅片當然比較厚,
COOPER也有15A的插座,銅片可能和和20A 一樣厚嗎? 所以COOPER 也很爛嘍?
拿不同規格的東西來比,本來就不科學。
一般家用設備,一般功率、一般價格,國際的 三孔兩插插座,絕對算的上是物美價廉。
至於20A插座,用的到這麼大的功率,當然有必要,(你有什麼家電能跑到 110v 15a以上的嗎?)
用不到這麼大的功率,一台電視、一台電扇,插在 COOPER 20A 或 Panasonic 15A 的插座上會有多大的差異?
我的插座一個400,比你一個70元的貴6倍,這大概是最大差別,爽度不同。
我家中三個大電功率家電的國際牌插座都換過(接電鍋、熱水瓶、烤箱),插座有燒掉了嗎?沒,都是發現插頭太熱、我就換了,
換cooper就不會壞了?答案還是否定的。沒人能告訴你什麼時候會壞,只有使用者自己要去注意才能安全。
所以為了爽度花大錢去換 cooper 是不值的。
其實插座不是用紅銅,太軟也不耐插拔,更可怕的是夾持力不足,即使是cooper也是用brass,黃銅。這還是醫療級的。
至於國際牌夠不夠格?其實我自己做了一組擴充插座就是用國際牌的單切開關跟插座,其中負載是大同電鍋跟電子鍋,當然前提是這兩個負載不能同時開,畢竟老房子沒能多拉一個迴路過來。
但是插座會發燙,除了插座跟插頭本身接觸電阻過大以外,另外是線路本身跟用電設備接頭接觸是否良好?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29&t=3474276
這是大同電鍋的狀況,因為電鍋端接觸不良所以整條線發燙,處理好了國際牌插座也能應付良好。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VW經驗?...德國也弱弱的
三菱汽車?...日產汽車?...速霸陸汽車?...日本瞬間掉漆
外國就比較猛?...
花什麼錢得到什麼東西啦...
什麼銅...什麼夾持力...什麼名牌貨...都不是這文章的重點...
這文章的重點是...樓主的插座升溫問題...你們誰檢驗出了是插座夾持力不足造成的升溫?
我個人看法是...95%是設備熱傳導...5%有可能是他們家是鐵皮屋熱到爆...
不然全新的狀態下...什麼品牌插座的差異實際用途上來看...10%左右的差異而已...而這10幾%的差異不在重負載下無從察覺...
夾力超強...銅超厚...這一般家庭根本不關心...多數人只關心外觀...價錢...一個插座材料錢百元含牽線含施工終端價格350-450不等...很多屋主就雞雞叫了喔...不是什麼人都能去考慮超過百元的插座...
可以的話我也想用魚翅湯漱口阿...可惜我只能買的起李詩德林...
使用電力只有110V...2-3A...就算來一條五金百貨賣的紅黑喇叭線剝線後直接接觸通電給這兩個設備用都不見得升溫了...居然建議到什麼插座身上去了...
看圖片沒意外的話是中一的品牌...雖然是台灣二線品牌...但是在台灣至少有數萬個中一插座目前都通著比樓主的電器還要高負載...
auxo wrote:
你也沒檢測過啊,大...(恕刪)
因為新品幾乎沒有夾持力不足的問題阿...而且低負載的情況下...就算夾持力不足也不是很重要...電流不大...電阻也就不高了...
我是不知道面板上多了什麼英文字能增加爽度啦...但是當你要花費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裝修..又要買家電..家具..生活用品..等等花費一次到位的時候...一般民眾大多數會省下不是很重要的東西...譬如說...名牌
插座要名牌...冷氣要名牌...電風扇要名牌...馬桶衛浴組要名牌...門窗門框要名牌...油漆要名牌...裝潢要質感...電視要名牌...電子鍋要名牌...熱水瓶...瓦斯爐...電冰箱...洗衣機...電燈...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磁磚...木地板...什麼都頂上名牌...價格嚇死人...
每個人的經濟能力不同...一個插座開關多個幾百元一間房子數十個插座開關多個數千元近萬元很多人沒辦法接受...
pupu0821 wrote:
因為新品幾乎沒有夾持力不足的問題阿...而且低負載的情況下...就算夾持力不足也不是很重要...電流不大...電阻也就不高了...
應該是說本篇一個小問題,延伸出許多一知半解的「業主」對專業領域的質疑
這在工程案上,是很常見,且令專業人士灰心的標準模式
就像本篇一開始的「為何用黑線,不用紅線?」
專業的人士不管怎麼解釋,
就是會得到質疑,更有甚者,就是會被「部分的法規」質疑
或提出經濟部標檢局是不可信的文件
再來就是業主會質疑
為何你採用國際牌的?而不採用COOPER的?
一般聽到這樣質疑的聲音
都會了解,這已經不是認知的問題,而是「凹」的文化
請款方如不認栽,自掏腰包多花個一千多元趕快完成請款結案
即將面臨「質疑方」射後不理的方式
「請款方」仍是無法順利請款,
拖了很久當雙方受不了時,
一般就是由業主「自掏腰包買cooper」交由施工方「免費施作」
當然本篇並非消費糾紛
但其中質疑的模式,與工程糾紛幾乎相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