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自地自建的工地,...缺失很多...唉...

看來大部分人對自建的營建團隊都不滿意~~甚至達到不爽的程度~~
跟我當初判斷的差不多~~所以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自己發小包~~
成敗自己來負責~~沒有監工或工地主任可以使喚~~一切自己來~~
我不會計較工人隨手亂丟垃圾~~
其實他們丟垃圾也有在看~~不會丟到牆或柱裡面讓你撿不到的地方~~
我在乎的是工作效率跟正確度~~
撿菸蒂跟瓶瓶罐罐還有澆水等等瑣事~~通通是我的工作~~
待過工地讓我深深體會~~只有自己的眼睛可以相信~~
出一張嘴的人太多了~~以專家自居的人更多~~
有些細節沒有做過~~根本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用畫的就去要求工人~~鬧笑話而不自知~~
沒有一點力學基礎~~無法現場變通~~自擬替代方案~~
就只能緊咬規範圖說要求一定照做~~圖面都不檢討~~當然會鬧僵~~
我習慣跟工人溝通~~聽聽他的經驗~~在講我學到的理論~~
常發現道理是互通的~~~自然合作愉快~~


DiabloIII wrote:
其實你家的鋼筋不是我...(恕刪)


樓主可以參考這個自地自建的部落格,格主對工程的掌握蠻清楚的。
http://tw.myblog.yahoo.com/jw!qKRItQCTHBLL1uoExkdOWoyzyw--

柱子蜂窩的部分就請營造商拿掉蜂窩的部分,再請建築師評估會不會影響房屋結構,
下面這張是我家的蜂窩,
樓主看了心情應該會比較舒坦一點~XD
我已經從一開始的大驚小怪轉變成無關痛癢,有看到蜂窩就叫建商用無收縮水泥補一補了。


厚~真的講到重點了...要自地自建其實就是要這樣子,袖子捲起來,撩下去就對了,做所有過程中的介面處理工作,也就是那些師傅不願意做,但粗工又做不好的工作~~~看似小事卻是所有工程品質的根本!
天涯何處無知己呀~~~~

hsiyanin wrote:
樓主可以參考這個自地...(恕刪)


我家對面也是在蓋

狀況更慘...

有時間我去拍照給各位看看.

再分享一下...

版主想要的應該是至少要這樣的品質嗎?





雖然這還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想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人....
可是他的結構體造價,已經是比目前此版所貼附的所有案子將近兩倍了...

雖然是個小獨戶住宅,但是還是有完整的營造現場體系管理...(雖然也不強,但是至少有個駐地系統)


但是有些觀念上還是必須與大家分享...
表面有峰槽現象的結構體會比沒有的結構體不安全嗎?
答案是,只要符合強度,皆是一樣安全.....

峰槽,骨料分離,冷縫...等結構品質現象,皆有其判斷是否損及結構安全的認定....
這部分不是施工者或者小包商,甚至工人就可以胡亂判斷.....
法律也已經明確地將責任歸屬於簽證技師與建築師....並且幾乎是終身究責...
營造商或者小包,頂多只保固你房子2年~5年,但是建築師或技師卻要保固一輩子.房子不倒
所以,還是建議你要相信你所聘請的簽證技師團隊,先與他們討論過後再說吧....

翻厝的單價,監理與設計上能把持的底線..是以經濟化考量的符合結構安全的限度內..
我想這說法應該是你無法接受的,但是很可惜,這是現實狀況.....
不過也請不要灰心,後續的結構體裝修,防水工程...等,還是可以修正與補足混凝土表面品質的不佳...
一樣還是可以完成一個符合經濟效益的溫暖自建宅.....................
------------------------------------------------------------
單然,能力不足或者品質堪憂的設計者與施工者,在這樣的單價區段上,的確遇到的比例相當高...
只是.並非親身参與版主的案子,就不做假設性的判斷了......
core693605006 wrote:
看來大部分人對自建的...(恕刪)

很明顯啊 你說的都是一針見血的真話



mike2590 wrote:
再分享一下...版主...(恕刪)


非常中肯

蓋房子 其實 最高的成本是"人"
相同價位下的品質就是這樣 但是往往要精進一點 所需耗費的成本卻是非常的多
我家的自建案~~自己發包監工兼打雜的~~成敗自己擔~~沒得推~~






es_mato wrote:
一年中,工人可能由一樓平房到三十層的大樓都參與了,彼此之間的技巧也交流很快
反倒是在辦公室的,一年到頭可能只對著那一台顯示器。連鋼筋都沒有摸過。


我看過很多開口閉口十幾年經驗
說出來的話連外行都會笑
事實是錯了十幾年的工人


es_mato wrote:
工人能做主?

你沒看過偷懶偷工的工人????
想偷工偷懶自己還不能作主啊?

你的言論真是偏激的很

===================
回樓主
不是自建的才如此啦
台灣人嘛…差不多就好
包商想省錢,工人想偷懶
各行業都一樣
不是有句話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所以囉…
有錢省錢,有力省力

贊臣 wrote:
如果硬體建築部分沒辦法再作要求,

請留下你的照片、或用存證信函之類的書面、或是你與建築師的對話錄音(內容大概是你要求改善,但對方置之不理,或用不符合建築常規之方式補救)

或許最後只能訴諸法律,請求賠償或者減少價金之類的~~~...(恕刪)


小弟感覺不是賠償或者減少價金就可以彌補結構安全性的疏失吧

樓主希望可以提供補強或是保證...
請第三單位只能鑽心取樣 鑑定後是否安全無虞
【 彰小孩】
新竹及桃園地區的朋友們
請小心一位劉姓包商
自稱劉副總 宏x營造
身高約 165左右 約50歲 新竹縣新埔客家人
如給他承作請自求多福
會有無法收尾或是胡亂追加之情形發生
做其下包或是材料商會有被倒帳或積欠工資或貨款之情形發生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