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當越來越多人被房子套牢20年 等於嚴重壓縮台灣未來20年的消費能力!!

myu wrote:
身邊的朋友買了房子後...(恕刪)


這種事情是你情我願的,不過要先想清楚就是了~
換個角度看繳房貸就是在消費,買的商品是房子.雖然會壓縮繳房貸人的其他消費,但所繳的錢會由銀行體系轉為由他人消費,對整體經濟是有幫助的(這假設是有能力還款不倒帳狀態)
舉例買房貸款五百萬20年償還,這500萬等於貸款人先向銀行預支給建商,建商會把這錢給營造商、發員工薪資、繳營業稅、股東股利等...這些受款人拿了錢又要重復一次.而假設每月繳2萬本金1萬元利息,利息部份是銀行賺走銀行賺了錢又會將錢與前面流程再走一遍,而後會有經濟學上乘數效果產生,對整體經濟是有幫助的.
最怕的是大家把錢都放在銀行不拿出消費或投資(買房可算消費也算投資),這樣就會產生經濟蕭條,因此景氣不好消費緊縮投資不振時,央行就會降低利率,希望沒錢的人勇於借錢投資或消費,有閒錢的人也不要把錢存在銀行,而把錢拿出消費或投資.消費或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就多,經濟就會活絡,這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好比一個人喜歡玩車把所賺的錢都擺在買車改車而壓縮其他消費,不能就說這樣會對經濟沒貢獻,繳房貸是錢跑到建商與銀行,由這二個體系再流到其他消費體,對經濟是有一定貢獻度.
這個經濟學概念我已跟很多人說過,但發現不是學商的人,好像都不太容易聽的懂或聽的下去!
老自犬 wrote:
換個角度看繳房貸就是...(恕刪)


很好的分析,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只看事情的一面。
建商把錢花天酒地花掉了,對經濟也有貢獻,雖然對社會風氣不好。
現代經濟,每花一塊錢,不管花在哪裡,就好像把一顆石頭丟在池塘裡,
會激起一陣漣漪,往外擴散。丟太多,會引起共振;丟太少,激不起波瀾。
政府就是要拿捏丟石頭的多寡,像在瞎子摸象一樣,也沒有回饋機制來說明政策是否有效。
看看美國聯準會的葛林斯番,在短短時間內,評價從天上掉到地獄,可見經濟政策之困難度。
kouyoumin wrote:
假設收入同樣10萬房...

假設收入同樣10萬
房貸五萬的人消費支出: (10萬-5萬)x80% = 4萬
沒有房貸的人消費支出: 10萬x80% = 8萬
你說房貸有沒有影響?
(恕刪)


不對吧,沒有房貸,支出可能是6萬,不是8萬。
因此,有房貸,總支出:9萬;沒房貸,總支出:6萬。

即使如你所說的(80%支出),沒房貸的支出還是少一萬。

房貸支出的錢不會憑空消失,只是透過經濟體系又轉出去了。

經濟其實還蠻弔詭的,有人問過以下的問題:
(1)把100元的鈔票燒掉,對經濟有何貢獻?
(2)南非政府把挖出來的黃金,不放在金庫裡,偷偷埋回礦坑,對經濟有何貢獻?
opossum wrote:
不對吧,沒有房貸,支出可能是6萬,不是8萬。
因此,有房貸,總支出:9萬;沒房貸,總支出:6萬。

即使如你所說的(80%支出),沒房貸的支出還是少一萬。

房貸支出的錢不會憑空消失,只是透過經濟體系又轉出去了。

1. 80%不是我說的, 請查明
2. 建商: 歡迎大家去銀行借錢給我, 我會幫你們花掉促進經濟的 (賣這麼貴是為大家好啊, 你們怎麼都不懂)
kouyoumin wrote:
1. 80%不是我說...(恕刪)
2. 建商: 歡迎大家去銀行借錢給我, 我會幫你們花掉促進經濟的 (賣這麼貴是為大家好啊, 你們怎麼都不懂)


如果你對我說的理解是這樣,那算我雞婆了。
其實很有趣~~
房價如果沒那個行情,自然會掉下來,
房價如果掉不下來,自然表示有那個行情,不然就是還"撐得住"~

房價如果掉下來,絕對不是因為"你叫它掉它就掉",
所以,叫有什麼意義?
了不起,你只能等它撐不住罷了~~

為什麼其他人要發神經吃苦二十年?
等繳完房貸以後,笑的人不知道是誰?~~
老自犬 wrote:
換個角度看繳房貸就是在消費,買的商品是房子.雖然會壓縮繳房貸人的其他消費,但所繳的錢會由銀行體系轉為由他人消費,對整體經濟是有幫助的(這假設是有能力還款不倒帳狀態)
舉例買房貸款五百萬20年償還,這500萬等於貸款人先向銀行預支給建商,建商會把這錢給營造商、發員工薪資、繳營業稅、股東股利等...這些受款人拿了錢又要重復一次.而假設每月繳2萬本金1萬元利息,利息部份是銀行賺走銀行賺了錢又會將錢與前面流程再走一遍,而後會有經濟學上乘數效果產生,對整體經濟是有幫助的.
最怕的是大家把錢都放在銀行不拿出消費或投資(買房可算消費也算投資),這樣就會產生經濟蕭條,因此景氣不好消費緊縮投資不振時,央行就會降低利率,希望沒錢的人勇於借錢投資或消費,有閒錢的人也不要把錢存在銀行,而把錢拿出消費或投資.消費或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就多,經濟就會活絡,這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好比一個人喜歡玩車把所賺的錢都擺在買車改車而壓縮其他消費,不能就說這樣會對經濟沒貢獻,繳房貸是錢跑到建商與銀行,由這二個體系再流到其他消費體,對經濟是有一定貢獻度.
這個經濟學概念我已跟很多人說過,但發現不是學商的人,好像都不太容易聽的懂或聽的下去!


這種說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只不過盲點是,這種流通方式會比,沒有貸款.或貸少量款,並將大部分薪資『流通到其它產業』的複乘效果好嗎???

如果營建業,銀行體系再次流出的股利或員工薪資,卻又流向購屋貸款時....那這樣複乘效益是比均衡流通到各行各業的效益來得低很多;而且也是種不健康發展經濟體系!

所以當購屋貸款侵蝕到,壓縮到購屋者的其它消費能力時,它將是經濟發展的殺手...
就如同食物鏈,當有一環(產業,不是那種夕陽產業)被侵蝕無法正常發展,就會漸漸骨牌連鎖,循環其它產業的停滯;

最後結果,美國的次貸風暴形成金融風暴源.
黑俠客 wrote:
這種說法,相信很多人...(恕刪)


拍拍手, 你有說到重點^^

複乘效果在畸型的分配下, 邊際效益遞減的十分嚴重.
預支未來收入本來就有它的風險,
若是全體國民預支未來收入卻是支援特定產業的話,
就會導致泡沫.

天下無不破的泡沫, 小心吶..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買了房子之後,除了一開始的大花費..裝潢/家電...等等
在房貸沒有還清之前,一定是省吃儉用..很多買房前的消費都會重新檢討
就算還清了,因為荷包很鬆,也還是會省吃儉用,想要多存一點錢
如果有孩子...那就不用說了...依一般上班族的薪水真的要很拚

政府一直挺建商及股市,只是讓表面的恐慌暫時得到抑制
事實上,民間的消費卻是一點一點的緊縮
但人民的發聲管道是如此的少,就算有管道,也很快的被洗掉
主流的聲音:媒体...都一直報導既得利益者的新聞,混亂了政府的决策

我的朋友買房,幾乎都有家人的資助,才買的起
要靠幾年的薪水去存頭期款,實在有困難
每期的貸款雖然控制在薪水的1/3
大家心裡很清楚...工作一定要保住
一旦減薪或裁員...房貸可是會壓死人
總不能又回頭找父母
父母現在的危機意識也很高,不想靠子女,所以都想要留點錢在身邊
所以能幫的也有限

總之...政府要為人民多想想...總不能到選舉時才想到人民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