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好像有一些算法或概念會些錯誤產生。
(一)模組的功率會有220W、230W、240W之類的差異,
是因為從CELL的時候,就有不同的效率。效率較低的CELL售價較低,
模組廠會依照不同效率的CELL,分級封裝成不同瓦數的模組。
當模組封裝完成後,會再進行A規、B規、C規的分級,
完美的模組分成A規、模組外觀刮傷或是有微裂之類的狀況分為B規、重大失誤的分為C規(舉例)
通常出歐洲的模組都是要A規的產品,B規的產品很可能就是市場上買到低於市價行情的模組,
C規則通常會打掉。因此才會有模組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產生不足瓦或是效率大幅降低的情況產生。
正常模組出場時會附上完整的出場測試報告,並且有20年效率每年遞減<1%的保證書,
如果是B規品可能就無這些證明與保固書。
(二)獨立型的話,太陽能發電有多的電並不會送回台電電表。如為併網型才有此可能。
如未與台電申請售電更換雙向電表,當你有多餘的電力送回台電,台電的電錶轉盤會開始倒轉,
但是電表讀數會持續增加。等於你送電給台電還要付錢給他XDD
(三)要售電給台電,規矩很嚴格這是沒錯。如果是違建是無法申請的,
但是如果頂樓是住戶共有的話,這是有辦法解決並合法申請售電的。
這個解釋起來很複雜,有人有興趣再詢問吧

(四)高雄市頂樓違建合法化,除了設置太陽能系統外,還有其他細項的規定,可能要注意一下。
EX:高度、容積率、使用方式。
(五)政府效率是真的很差,完整售電流程跑完可能要4~6個月

(六)台電收購容量我記得是1kW以上就可申請。
(七)發電計算部分會有些錯誤,日平均發電時數為一整年發電時數/天數,
因此好天氣、壞天氣、大晴天、陰天、雨天全部都要併入計算。
如果單純以日平均發電時數來計算電池容量,大好天氣的時候多產出的電力都沒儲存到。
以一整天大晴天來說,大概會有4~5度/kW的發電量,因此電池容量設太少,最後的效率將會非常的差。
以你的情況來說,你應該要計算單日可能有的最大發電量來選擇電池容量,
將一天最多的發到的電都存起來,如此才能達到最大節省的效果。
大大對於綠能的自行研究與實驗精神,實在真的很令人佩服。
雖然算起來投資報酬率一定不划算,不過為了地球還是能投資太陽能。
小弟要給你加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