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眼 wrote:建商對於隔音.阻絕意味的通風設施施工不良結果是住戶自己解決.不抽菸.或要求別人不抽菸或自己改善管道間 有人知道歐美日本先進國家的大樓,沒有這方面問題嗎?如果確實影響鄰居,如何解決?(我是知道美國的住戶公約權力很強,決議不能養狗你就不能養;那抽菸呢?)
若知道是哪戶人家你在公共走道若聽到他家有傳出吵鬧聲響就如法泡製也貼一張「禁止住戶說話」假如是聞到油煙味也可以貼一張「禁止住戶炒菜」等字條假如對方"不明理"硬要跟你吵本篇有很多自私且偏激說法能拿來用像是...要炒菜要說話聽音樂那都是你家的事要他加裝隔音門牆或商用清淨機之類嚴禁聲響氣味外洩若外散到公共區域只要讓你聽到聞到就等於影響到你你就自動有權禁止他從事該行為等等...對付不講理之人就不用客氣了因為這種人心態與中心思想"只會"要求別人配合他說的是"假道德"包裝而成的"私心目的"從不會在意自己也有類似之舉是否相同妨礙到他人若真有的話他也是會找一堆"理由"解釋這兩件事不同處反正就是託推拉找一堆藉口就是要主張自己行為都是"理所當然"沒有錯不用改在台灣有很多這種「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傢伙自以為耍小聰明就能占便宜要環境要他人都去配合他媽寶從小孩就許願許慣了長大後也是持相同邏輯沒有什麼互相只有你要遷就他的份
miamivice wrote:在台灣有很多這種「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傢伙自以為耍小聰明就能占便宜要環境要他人都去配合他媽寶從小孩就許願許慣了長大後也是持相同邏輯沒有什麼互相只有你要遷就他的份...(恕刪) 以前會去買那種"如何教養霸道的小孩?"的書籍到現在反而會覺得那種霸道的小孩應該過得很快樂..
感謝大家回覆~~戒菸我有想過,不過實在太難+現在沒有家庭、小孩所以沒有太大的動力OOXX......目前過了幾天,那張公告仍然貼在對面大門旁邊的牆壁上不長眼 wrote:這篇討論很有趣建商...(恕刪)
johnnykid600 wrote:目前過了幾天,那張公告仍然貼在對面大門旁邊的牆壁上...(恕刪) 這麼離譜的公告,或是私人的威脅信,請問有誰會理它?人家家中要做啥都要"嚴禁",因為會影響到"某些人"??那請問在家中還能做啥嗎? 有啥事情是"絕對"不會有影響的??住大廈或公寓總有一些事情或困擾,各退一步就可以解決,不然就不要住大廈或公寓,去山上買一間獨棟別墅去住吧!這些問題別說大廈或公寓了,連整排透天都會遇到,請問不去住山上還能住哪邊? 大海邊上嗎??
那應該是某住戶自行列印的告示大樓管理的公告通常會另外註明並用印基本是不用理它但是會建議您稍微做點功夫買個門縫貼條之類稍微加工一下讓味道盡量少一點溢出去這麼做的好處如下:1.假設之後事情真的鬧更大,起碼您有表示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在了,只是房屋品質真的不好,這就是賤商的問題了2.好歹都是鄰居,敵暗你明,小心被人家來陰的之前我住的地方有對情侶,養了一隻大狗,又不常帶狗去洗澡,又喜歡帶狗出門趴趴走坐電梯只要一走過,整個公共空間都是狗味,後來有住戶受不了,直接列印類似的告示,貼在他們門上,請他們有公德心結果過幾天,大樓管委會就貼公告說有甚麼問題請跟管委會反映,由管委會出面去處哩,避免發生紛爭養狗被貼的可能會覺得是威脅或是恐嚇,反正他們還是狗照養,照遛,事情就不了了知了PS 我不是說我遇到的例子來影射樓主,帶著臭狗在公共空間趴趴走跟在自家空間抽菸這完全不一樣,請別誤會喔~~
EtBr wrote:帶著臭狗在公共空間趴趴走跟在自家空間抽菸這完全不一樣...(恕刪) 其實邏輯上來說, 都是一樣的事但有些人會區別出來, 因為他們不抽菸但養狗,炒菜,製造噪音...等所以所謂妨礙自由都是主觀認定, 有利於自己, 因此- 有養狗的不會去張貼不准別人家裡養狗或狗味四散- 生活習慣不好的不會去張貼別人家裡不准有臭味散出- ________不會去張貼別人家裡不准_____________(底線請自行填空)因此很多人完全忽略了此篇的重點- 不是抽菸與二手菸的問題- 而是鄰居或管委到底有多少權力能限制每個人在自家的自由今天如果二手菸能無限上綱限制那明天您如果是屈居於少數情況的個體就不要怨別人的官威很大公平原則是一體適用, 不是擇情況而適
廁所抽菸影響到其他人,確定是可以開罰的自2012年起到今年都有相關的判決(廁所陽台都有)所以.....只要管委會有開會通過有規定就是得以施行沒有通過就是張紙....不用管至於管委會有沒有通過??相信樓主應該會密切關切開會時間
分享今天在路上看到令人嗟嘆的一幕畫面.我看到一位爸爸騎著摩托車載小朋友上學.小朋友是坐在(站在?)爸爸的前方.沒有載安全帽.而爸爸則邊抽著菸邊騎車.等紅綠燈時,看到小女孩用一隻手摀住口鼻.但那位爸爸卻蠻不在乎地繼續抽著他的煙.只能說那位爸爸真的很自私,真的有急到騎摩托車時非得來上一根菸嗎?更何況是自己的女兒就在身邊.就算想抽菸至少也可以等送女兒到校後,返程時獨自一人再抽.小朋友沒有選擇爸媽的權力.但爸媽卻有選擇是否在乎小朋友健康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