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minhwa wrote:可能建商在申請時,是以住滿時來估契約容量,所以申請比較高,但樓主說現在大約只有一半入住,代表有可能有一半還未申請電表, 契約容量只跟公共用電有關,各戶用電是以表燈計價,不在契約容量計算內。而且到達交屋階段,不管將來有沒有要住人,水電都是在接通可以使用的狀態,不會因為沒人住就沒裝電表,除非交屋之後屋主自行申請拆表,購屋的人應該不能接受水電沒接通就交屋。
redtigertw wrote:想問一下,是照戶數分還是照坪數分。住公寓不了解。 分表都是按電表為單位來平均分攤,當住戶坪數有大小戶時,小戶比較吃虧要負擔一樣的公共電費。所以有些社區不分表,公共水電費由管理費支出,等於是按坪數比例分攤。
我看過最瞎的是契約容量140kw. 但是社區公用電費最高只有23左右..6年後才發現,因為是別墅型的 沒有外牆燈,電梯只有1~3樓一座 幾乎沒人使用12點左右幾乎全社區就完全切掉了,也沒有地下室停車場, 所以用電超低耗電不止電梯 還有外牆燈光,公設室內燈光 ,還有地下室燈光通常建商會設計兩組燈光迴路,天天切換, 有的搞不清楚就兩組全開,各樓層走廊燈等等的,如果非感應式的這個都要去研議幾點關閉, 關到多少社區契約容量建議看夏天的最高耗電在多個10~20左右, 這是比較適當的,也要考量電機設備測試的時候的耗電量, 有些很摳的社區 只是廠商來測試按兩下消防設備,契約容量就就爆掉了, 當月就多貴上1..2萬也要看戶數多寡, 最好多看幾年份的資料比較準確如果你遠遠看你們外牆, 所有燈光全開的狀態下 覺得美倫美煥那公用電費一個月10幾20萬也是跑不掉的很多大樓剛蓋好的時候才要交屋而已 幾乎每天都是威力全開,電費當然驚人,但是移交之後,通常就開沒幾盞了通常第一屆管委會成立之後 就會刪除大部份的社區外牆燈光了,只開幾盞頂樓,門口基本的 因為要省錢,但是如果都是菜鳥委員, 不懂的去研議這些,還是照樣天天威力全開,那就只能給他貴了還有一些炒房投資客當上委員的, 會要求開越多越好, 把之前大家省下來的燈光努力都浪費掉, 在要求打開,提升他的投資物件的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