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長輩不願搬離老房

長輩是最不願意改變的族群了
生活周遭的地點對他們來說有熟悉感
跟老房本身反而沒關係
冷氣跟房子新老無關,壞了該修修該換換
壁癌不管
漏水補防水層或搭鐵皮
只要不動隔間泥作,老房子的修繕最多是煩人,費用怎麼也不至於比得過買新房
subuster wrote:
如題,房子已經好多年...(恕刪)

冷氣報修?

跟是舊房新房有啥關係?
金屋銀屋也比不上自己的破屋,尤其是這高機率還是祖厝的含金量更高
best6888 wrote:
冷氣報修?
跟是舊房新房有啥關係?



舊房可能

永遠只能換

窗型冷氣

新房能換分離式的

有些插座.管路,新房子才有

這算不算有關係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best6888

最好是舊房不能裝分離式冷氣

2025-07-04 20:32
subuster wrote:
老實說在林口購置一個新房真的不是太有壓力的事


既然有錢,那就將老屋翻新就好~

subuster wrote:
屋頂漏水、冷氣報修、壁癌整理
各種問題根本處理不完


鐵皮屋頂、鐵衣,漏水問題就能解

做明管,壁癌有解。

整個翻新、裝潢 有鈔能力就能解決。
金窩 銀窩 還是自己的狗窩 好~

也別怪長輩戀舊了,很多時後年紀不一樣感受就不同。

我們老了也會跟他們一樣的。
你請設計師畫一張圖給老人家看,讓他心裡希望有
對岸AI Deepseek給的建議:

你遇到的狀況非常常見,許多子女希望給父母更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但長輩卻堅持不願搬離住習慣的老家。這背後除了實際考量,更多是心理與情感層面的障礙。以下是幾個具體建議,幫助你與父母溝通、增加他們接受新居的可能性:

1. 先理解父母的情感與擔憂
長輩對老家有深厚的情感依賴,這裡不只是房子,更是他們的人生記憶、社交圈與安全感來源。他們可能擔心搬家會失去熟悉的鄰里、生活圈,或覺得自己「還沒那麼老」不需要改變。

2. 耐心傾聽與共情,避免直接說服
多聽聽他們的想法與顧慮,不要急著強調新家的好處或老家的缺點。可以分享你自己的擔心(如安全、健康、方便照顧),讓他們知道你的出發點是關心,而不是嫌棄。

3. 讓父母參與新家的規劃與選擇
若有機會,帶父母一起參觀新房、附近的環境,讓他們提前熟悉新生活圈,降低陌生感。讓他們參與新家空間的佈置、物品擺放,甚至保留一些舊家的家具或擺設,增加歸屬感。

4. 逐步嘗試而非一次到位
父母無法想像新居的優點,也可能認為是個隨便說說的空話,可以先把房子準備好,邀請父母在新家短暫居住,例如過週末或小住幾天,讓他們體驗新家的便利與舒適,有實際的住所給父母實際體驗說服性高。

也可嘗試局部改善現有老家(如先修電線、做防漏、加裝扶手等),讓父母感受到改善生活品質的好處,再慢慢討論搬遷。

5. 強調「為家人好」的角度
有時候長輩願意為子女、孫子女的方便與安心而妥協,比單純為自己更容易接受。你可以說明:「搬到新家後,我們照顧你們會更方便,也比較不用擔心你們的安全。」

6. 處理雜物與回憶的難題
老家的雜物、回憶物品常是搬遷的最大障礙,可協助父母整理、拍照留念,或保留部分重要物品帶到新家。

7. 給予足夠的時間與支持
長輩適應新環境需要時間,日本研究顯示長者可能要多年才能完全接受新屋。在搬遷過程與搬家後,持續給予心理支持與陪伴,協助他們建立新的社交圈與生活習慣。

8. 避免強硬逼迫,尊重父母的最終決定
強行說服往往適得其反,反而讓長輩產生抗拒甚至家庭衝突。若父母仍堅持不願搬家,也可考慮在現有環境下盡量改善安全與舒適度,並保持彈性,未來再尋找合適時機溝通。

參考溝通範例:
「爸媽,我知道你們住這裡很習慣、很有感情,其實我也很珍惜這個家。但我真的很擔心你們的安全,像最近屋頂漏水、電線老舊,萬一有什麼意外我會很自責。我不是要你們馬上搬,只是想帶你們去看看新的地方,住個幾天也好,就體驗一下,也許你們會喜歡。如果真的不習慣,我們再想其他辦法,至少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一起討論怎麼讓你們住得更安心好嗎?」

這樣的溝通方式,能讓父母感受到你的關心與尊重,也比較容易打開心房
subuster wrote:
如題,房子已經好多年了
屋頂漏水、冷氣報修、壁癌整理
各種問題根本處理不完
有跟家裡長輩說再幫他們買一個稍微新一點的房子
修那些有的沒的的部分都快追上房貸了(心好累)
總說住習慣了不想搬
也不是不能理解,可能也是不想給子女再添負擔
但我也只是希望二老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老實說在林口購置一個新房真的不是太有壓力的事
想問問各位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謝謝

這是炫耀文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