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畫設計上 這一區稱為工作陽台,雖然醜一點,也不影響外觀所以這樣的設計,相對是理想的。明管設計,管線集中;用心一點的 可以再設計鋁企口板、或是遮醜百葉…之類的,但又得開檢修門、維修門總之,以這種狀態交屋,其實是好的!!有人稱為輕毛胚、或簡易毛胚(或叫簡易裝修)其他的,可以再花一點小錢做企口版、遮醜板 也不影響使用執照。豪宅也許在遮醜上會做得更到位一點,不過缺點樓上的諸位也都分享了!!一般來說結構體保固5年、管線機械設備都保固1年、防水則不一樣,普遍是三年。這些管線如果埋暗管,我認為能撐10年也差不多該全面汰換了!!這就是同為亞洲,為何台灣的大樓4-50年就要面臨重建、但日本有接近百年的RC造大樓。真的想更進步的話,可以透過CSD/SEM的方式,將機電的整合度提升,就可以得到一個更理想的明管配置。以上分享。PS 當然也有人會以廠房的CSD/SEM來反證,但…住宅跟機廠還是不同的,一個機能至上、一個還要顧及生活美學,而總的來說…921後的台灣住宅水準,其實跟先進國家是相當接近的,但老話一句:COSTDOWN 建材品質這種台灣特有的事,還是頗嚴重;甚至工班水準被薪資COSTDOWN的情形也相當嚴重,只能說 這一切都是妥協之後加上建商良心操作下的成果。
那嘎噗 wrote:想請教各位達人是否現在的新大樓都是走明管?像是瓦斯,水管,還有不知名的管路?...(恕刪) 因為法規有限制,有些重要管線(例如瓦斯管)不走明管拿不到建築使用執照,一切都是為了安全考量。那些看不到管的新成屋都是拿到使用執照後再做遮蔽。
給不知幾樓然後說自己已經看過40~50棟大樓的大大,如果要將存水彎做成暗管的話,那麼樓板的厚度就要比存水彎還厚然後才能裝進去,我這樣說可以想像一下嗎?也就是說樓板的厚度大概是要25~30公分厚,如果樓板這麼厚的話,那建物的承載就太重了,所以沒有設計師會設計這樣厚樓板的大樓,所以一定會是明管存水彎,再者,如果不使用存水彎的話,就要使用防臭型地板排水,不過這總地板排水的防臭效果跟排水效果都不太好.提醒有機會抓漏的各位大大,排水管造成漏水或是壁癌的原因機率偏低,建議各位往冷/熱水管的方向來抓機會比較大,所以排水明管不會是抓漏方便的考量,反而是因為考量到如果將2"排水管橫向放進樓板的話,可能會造成橫向樓板強度的不足,像照片中一樣,整個陽台樓板幾乎都被切了.給認為地震會將樑柱內水管震裂的工頭(雖然他沒有留言)如果梁柱內的水管因為地震的原因爆了,那小弟認為應該不用抓漏才對,因為梁柱都因為截面斷裂造成水管破裂了這麼還有人敢住在隨時會倒的房子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