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n1989 wrote:
想請教一下專業的,...(恕刪)
通常工程令人質疑 不外乎就是偷工 或是減料
大家都說了 剪角工程比較簡單 所以這樣分兩片反而是複雜 沒有省到工
減料 我也不認為這個是減料 明明一片完整的剪角 剩餘料就只有那個角
現在卻搞個兩片
所以我認為這工程不是偷工減料 加上網友提供的角落破裂照片 我覺得建商說的有理
如果樓主只在乎會不會脫落那倒是沒差了!畢竟一開始會注意是因為新的,真在使用上沒有誰會去注意上面的.
不過會不會爆開脫落,跟敲起來有沒有空心沒有太大直接關係.
幾年前新聞開始報導磁磚爆裂脫落時,我就覺得吶悶?以前水泥黏貼都很少在爆開,現在多了專門的黏著劑卻一直爆?
我打過以前用水泥黏的磁磚,說真的我覺得那還比益膠泥黏的牢固.
水電來打也說很好打拉,敲一下整片就起來了,實際上都破成碎片黏在牆上...
去觀看以前跟現在工法差異.實際操作過後...真的跟空心沒啥直接關係.
工法上細節的差異比較大.
實際去翻找照片大多數都是平均黏貼無空心爆開,一堆爆開的都是小塊的地面磁磚,而且伸縮縫都那麼大條了!
甚至看牆面土膏的分布..你就會知道那樣能黏住才是稀奇...
看不道的都亂搞
上面的黏法你會認為是因為溫差地震因素脫落嗎?
版上很多蒐尋一下就一堆,不管地面或牆上.
尤其是地磚騷底澆土膏水!後面又多了鯊魚劍...不用水改用膏原因是啥呢!?...只是大家都被媒體給宣染成沒伸縮縫溫差變化阿啥的.
有那因素卻不是根本上造成的原因只佔小比例.台灣工法真的很亂都各成一家,但幾乎都是以快速簡單方便那方向在改進工法而忽視了基本的東西.
不反對工法的變化但最基本的也要顧全...磁磚如只是貼起來對線平整好看,而忽略了他的黏著性或排水性...
真的有黏住不管有無伸縮縫他受不了頂多就是裂開脫落得很少,而那些整片完整爆開的都是假性黏著,有點像焊接一樣表面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他就只是附著在上面而已稍為敲一下就完整脫落.
樓主也問過朋友這工法但並無人使用!很多板上專門的也沒這樣施工,真要那麼好的怎麼會沒人用?還是就為了方便...?
uglharold wrote:
以前貼小片的用水泥...(恕刪)
我說的是施工細節上的因素!不管水泥黏貼還是益膠泥.
而地磚你也知道騷底只澆土膏水那樣能黏啥?這算施工不良嗎?那怎麼後期都在改以上土膏居多了呢!
但這方法就是台灣的施作方法不是嗎?我記得這種以前應該都是直接溼式貼!而被改成騷底貼..在變成鯊魚劍刷土膏...
之後還會變啥呢?如果這方式不出問題應該不會再變吧.
有些高級的建案都強調一定要硬底施工有一定道理的!但硬底施工也是要注意細節不然結果也一樣.
而上背膠這也是我說的細節當中的,絕大部分浴室廚房傳統小塊的磁磚有誰在上背膠的?小塊就不會掉不會爆?
那麼大塊磁磚是在上啥背膠!接觸面那麼大不是更應該黏著住不是嗎?這些都是細節上的問題.
問過老師傅也是說以前就沒在上,上那做啥?泡水呢?泡了怎麼貼一直滑...
但出問題後就又改了...
而且我實驗過上不上背膠其實差別在於磁磚背面所殘留的粉塵.那才是重點!你上背膠就會把粉塵帶走.
跟你拿濕海棉擦過再貼其實是差別不大,除了磁磚翹曲大一點可能會空心,這些都是工法不變但細節卻都被忽略的.
你看爆開的磁磚背面是不是都很乾淨!那是因為那些粉塵物.
還有黏著劑的濕潤度也有差!太乾的你貼上去加上磁磚吸水其實就已經脫離了.翹一下就起來了.
濕一點的黏著劑其實就能比較確保真正的黏著,但貼磚的都是以快速方便好施作為主.
師傅用益膠泥也是都會加水泥來加速乾掉的時間以方便施工.還說都益膠泥怎麼貼阿?我也很納悶!我自己貼是都益膠泥沒加水泥.
而且外牆的防水後直貼磁磚,為啥還要添加10~20%水泥避免碰共?益膠泥不是就是出來專門貼磁磚的嗎?也是最黏的不是嗎?
那用意是啥?
我自己做出來結果是這樣啦,這些你如果可以自己試試看就知道差別了.看看問題根本上到底出在哪一環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