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ertsao wrote:我想你是用到雜牌的安定器才會這樣經常懷,家中用東亞的T5約5年了,共10盞沒壞過一次安定器或燈管 家中美術燈2尺 T8燈管 傳統安定器最多就是燒啟動器 從民國80年左右 到現在105年也頂多換一次燈管 總共六組 各三支 到現在一箱燈管都還沒換完一箱也才20支燈管燈管還是東亞一般的 啟動器也是東亞的 到是啟動器蠻常燒的有印象以來大概換過不到十個吧(都我在換的)浴室圓形的那種燈管 啟動器比較容易燒這陣子在換啟動器,還有將近20年沒燒過的啟動器...我手一捏外層塑膠就酥掉了露出裡面的電容所以說很常燒燈管的到底是用了什麼爛東西以前鄉下 門口稻埕會裝一盞T9雙燈日光燈 像是路燈 斜插在牆上那種從我有印象以來頂多換過一次而現在科技進步 將T8安定器換成電子預熱 就可以淘汰啟動器 將燈管換成三波長 變得比以前更亮壽命也長幹嗎去花那麼多錢換LED?商人多黑心,錢包要顧好 這句話沒聽過?而且我這輩子第一次看過有人實驗...竟然不是用全新品去測試= =這樣會準嗎?而且就跟前面有人說過的燈具本身就不公平了這樣不就等同於將t8 t5燈管裝在鐵管內然後跟cree DXM L2-1200 手電筒比亮度這樣能比?至少也用適用的燈具(加反光片)然後全新的燈具一起比較才有意義更別說t8有三波長燈管跟電子預熱式安定器可以選擇tomatokuo wrote:這是必要之惡阿.....(恕刪)
台中維克 wrote:這樣會準嗎?而且就跟前面有人說過的燈具本身就不公平了...(恕刪) 這本來就是一則偏頗的測試文以這張圖很明顯看的出螢光燈管跟LED燈管照射角差異上方的散射全周發光角度VS下方的指向性發光角度功率W部份~T8傳統安定器輸出的電流0.6A,因為效率差(功因約50%),輸出電流要大才能達到工作亮度(預設流明)若換成同W數燈管高功率電子安定器(功因99%),輸出電流只要傳統的一半0.3A即可達到工作亮度,T5管是管內螢光材料特性,電子安定器電流跟T8不同,T5跟T8比算是高功率型燈管,但T8燈管也有高功率的,LED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高(電能轉成光能),以目前技術在高光度還有很大努力空間至於那個溫度測試…兩者不同發光特性,簡直是拿張飛打岳飛比誰強
huntertsao wrote:我想你是用到雜牌的...(恕刪) 公司用的燈具燈管全是東亞的公司貨喔!台中維克 wrote:所以說很常燒燈管的到底是用了什麼爛東西(恕刪) 姨子家的倒沒有很注意看!至於是甚麼爛東西,我倒不覺得,有時候電器商品會壞並不一定是在器材,就如上述某人家用東亞 T5 用五年不會壞,公司用的沒他時間長就壞,難道我用到東亞的爛東西?
Eigen wrote:做實驗是很好,但是...不想換燈具、不在乎亮度,換不想換燈具、不在乎亮度,換led 仿 t5 t8 燈管 仿 e27 燈泡 ok,在乎亮度,就千萬別別騙了(恕刪) 怎麼換了後使用經驗跟你說的恰巧相反?我姨子家剛換,我二姊家跟著我換,大姊家也換,沒聽他們說比較差,異口同聲說亮很多,我姊夫是喜歡客廳很明亮的,回到家非得把 10 支 T8 燈管加上 9 顆省電燈泡全開,換了 LED 後,現在他只開 5 支燈管 6 顆燈泡!我二姊說電費省不少,用這幾年算一算也差不多回本了!
經過熱烈的討論,小弟分享一些在經歷產業可靠的答案,所謂LED 組成: 光 = LED 光源 , 機 = 散熱與固定結構 , 電 = 電源供應器看似簡單的組合,確有大大的學問依光學基礎來說10年內LED 發光與熱的效益比例 3:7 光:熱 ,演進到 5:5 或以經超越到 4 : 6的境界理想在與傳統燈具相較之下的假設: 1W產出100流明/W VS 1W 產出100流明/W ,LED 慢慢勝出在低光衰.但在市場面的紅海競爭下,亮度/瓦數/壽命 已經到了(無理取鬧的境界).1W 產出140流明/瓦 是很不錯,但回過頭來壽命與光衰卻被遺忘.(買到很快速的消耗品是市場機制)小弟經歷產業的高峰期到現在的失焦期,得到一個答案.區隔商品的價值,最終用的安心,商品符合該有的壽命,否則都是短暫的快樂.已上是待在產業10年的經歷分享,不對高低商品評論,提供商品與他廠的實際的差異,與該有的訊息.------------------------------已上分享請前輩多多指教---------------------------------測試與驗證分享流明與照度:在網友熱烈指教的問題,提供檢測儀器的差異,破除迷思.燈管給流明只需要進積分球,對"光源"做亮度數據.燈管給照度則需要使用配光曲線,對"燈管"做角度判別,有的角度可以推倒出照度.(不需要燈座或燈具)PS:1.如果需要燈具則為應用領域不同,依設計而定去做配光曲線而不是積分球,積分球是參考值,實際應用看照度.2.無論測哪一項,都需的待燈具熱平衡後,量得數值.3.量測時間/電壓的高低都需要SOP,否則都是參考.4.熱平衡的基準,點燈兩郩時候溫度不在上昇.在第三認證機構都可以做,花錢找答案.(小弟任職RD時開發過20餘款LED照明商品,任何安規與法規問題都有直通認證機構回覆)------------------------------已上為量測的儀器--------------------------------------壽命與光衰分享請多看原文的LED規格書,規格書明確的告訴你,如何可以設計出低光衰且穩定的亮度,給不出的規格LED無法判定,那要如何推倒出壽命,更別提光衰!5萬小時符合LM-80報告(針對LED光源的壽命),選來做成燈具一定會有合理的成本,燈具設計完後,還需要送LM-79(針對燈具的壽命)!------------------------------已上為設計燈具的基礎--------------------------------------保固看電源大置上這區塊比較容易懂,一個POWER 組成原件少到50個,多到上百個.只看電容壽命(請自行爬文),簡單的比喻車上的電池三年依定會壞,其他問題就靠製程過濾:老化燒機/散熱結構/電壓穩定度.PS: 半導體/電阻/電容基本上技術很成熟,不然台積電靠什麼活,沒有品質還活的下來?------------------------------已上為燈具保固的基礎--------------------------------------結論:我們取的是消費者的平衡點,不迷失,不跟隨,不競爭!(工廠要活下來並不容易)所以取得商品最大平衡點,就很有賣點,保固內無顧慮的使用就是CP值!台灣製造是非常不容易,受到市場的擠壓,想買到全不MIT真的很難!我們只想經營這塊理念轉成內銷的動力,但在MIT被超弄下,只有主力商品MIT.Made in ROC 還是POC.各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我們只把這東西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