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台幣換新台幣
...戰後初期,由於台灣「物價」快速上漲,以台北市的物價指數為例,從1945年7月到1949年6月為止的4年之間,平均每年的物價上漲率約為10 倍。在「貨幣發行數額」方面,從1946年5月「長官公署」接收「台灣銀行」起,到1949年6月15日「幣制改革」為止的37個月之間,「舊台幣」的發 行數額增加達590倍。 光復前,舊台幣和日幣幣值一樣,光復後,舊台幣一直貶值,因為舊台幣一萬元的是青色,一仟元的是較黑的顏色,那時大家戲稱舊台幣叫「土驚符仔」、「青驚符 仔」,諷刺的把舊台幣當成師公(道士)畫的符咒。當時地下錢莊的利息算法是「三個月子母對」,也就是今天借一萬,三個月就變二萬。以民生用品米價為例:一 斗米是舊台幣四萬元,買米必需提一整布袋錢才夠用,而米價是一日三市,早上一種價錢,中午又是一種價錢,晚上又另一種價錢。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舊台幣開始換新台幣,舊台幣二十萬換新台幣五元,而當時一張愛國獎券是新台幣五元,因此當時戲稱舊台幣是「二十萬換二隻蚊子」。在 「物價」的暴漲,以及「貨幣」發行數額的快速成長下,導致島內通貨膨脹,民眾普遍處於物質匱乏的困境中。....
一日三價...從1680萬->6400萬 不是沒有可能,這表示台幣狂貶...長遠來看(50年以上),買土地才是王道,我的家族五代都是靠土地致富,現在整個家族在台北的土地金額破百億了...
天劍地刀 wrote:
我有一個朋友上個月買...(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