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田斗子 wrote:
我真的覺得,現在的人...(恕刪)
你家小孩不會半夜吵鬧,就代表其他人的小孩半夜也很安靜?
這是哪門子的邏輯理論?
我家樓上就住一對都在當國中老師的夫婦,家裡有一個大概四歲左右的小男孩,
之前就曾經連續夜間吵鬧,跑、跳、往地上丟玩具、騎腳踏車,
而且因為自認為家裡有鋪木質地板,應該沒聲音,
所以連大人都不穿室內拖行走,但事實上聲音反而是更大聲。
後來我曾請警衛、管委會轉告都沒有效果,
我就直接上樓按電鈴,和顏勸告,並告知如果不改善我將報警、甚至走法院,
夜間吵鬧的情形才略有改善。
所以不要以為養寵物、有小孩子都是很理所當然的吵鬧理由,
之前版上也有人分享過因為家裡有小孩子吵鬧被樓下鄰居反應的文章,
該版友就很有心的想找方法減少噪音。(據該系列回文版友提供厚質巧拼似乎頗有效果)
的確大樓式住宅本來就該互相體諒,
但說什麼住樓上的人沒事不會沒吵樓下的人,這種言論根本就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
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也沒有任何公德心可言。
我住在三十年的老公寓,樓上住了三代同堂一家子五個人,
一直以來還算相安無事。
從前年年底開始,樓上爆發了非常誇張的噪音,
開始了我和樓上的抗爭。
首先當然是先確定噪音來源,沒有道理住那麼久都還算可以接受,
突然就吵得半死。
所以每次在深夜有一連串的噪音,我就跑到樓下對面去看樓上有沒有燈亮著,
事實證明周圍的鄰居都睡了,只有他們家的燈還亮著。
我開始養成了戴耳塞睡覺的習慣,
但是真的用過就知道,對於小聲響耳塞是有用的,
對於低頻的振動和太大的聲音一樣無效,只能自求多福。
某一段時間,我人在公司,準備要下班的時候就開始嘆氣,
心裡想著回家又要被吵了,回家永遠得不到休息,而是更深的疲倦,
一天24小時,安靜的時間大概只有4-6點,
不工作的胖宅男在家裡的木製加高無隔音地板上蹦蹦跳跳移動椅子到深夜,
(順便說明一下,真的是在挪動椅子,並非水槌效應)
然後六點一到爺爺奶奶又起床敲敲打打,是想怎麼樣?
我開始貼單子,一開始在樓梯間,請他們腳步聲小點,不要敲敲打打,
後來直接貼在他家門口,
結果爺爺奶奶來了,跟我說不要貼單子,我一個大人還貼什麼單子?
(我實在搞不懂這有什麼關係?)
然後說,我們住頂樓也很多人在吵啊,有什麼辦法,
你看到我們家亮著,也不代表是我們在吵啊!(放大絕了)
隔了幾分鐘,宅男媽媽怒氣沖沖的來了,問我有什麼證據證明是他們家在吵,
不信可以去他們家看看哪有什麼東西在吵,
我就跟了上去,一樣一樣說給他聽,示範給他看,
最後乾脆叫他到我房間聽聽看,聽聽看他們家到底有多吵,
等到我吵完下樓,這媽媽就變了一個臉一直道歉...
真的還好,遇到有羞恥心的鄰居。

事情終於暫告一個段落,往後的聲音就小多了,
但大概一兩個月還是要和那媽媽說一聲"又開始吵囉"...
不過鑒於小孩子常被吵醒,我們的睡眠品質也不好,
還是去買了間新房子,希望上天賜我一個正常一點的樓上鄰居...
由於是三十年的老鄰居,平時相處都還算和氣,大家都不想太撕破臉,
所以在抗爭的過程中表面上還算平和,
面對面的時候大多好聲好氣的講,
但實際上我不算太有品,有時候會直接朝著樓上破口大罵,
然後樓上就會安靜一點。
後來乾脆以牙還牙(小孩子不要學),安裝了支鐵鎚在天花板,
樓上又吵得太誇張的時候,我就邊用電腦,一邊拉著線敲著敲著,
敲個五十下一百下之後他們就知道要安靜了。
老實說,比起被吵的怨氣和怒氣,被減低的生活品質,
吵回去的真的不到我們承受的百分之一,
正義魔人請當作沒看到,謝謝。
吵回樓上的方式真的試了很多種,
看到有人分享按摩棒,甚至做了個機關敲敲敲什麼的,
可惜小弟資質駑鈍做不出來,深感遺憾,
曾經買了個共振喇叭,卻難以固定在天花板上,
又要定時充電,其實不太實用,
最後就買了支小鐵槌,用兩個掛鉤掛在牆上,
鐵鎚的尾端綁條繩子,就可以很開心的敲敲樂了。

對我適用,不見得對每個人都適用,
說不定像新聞一樣吵回去反被告,賠了十幾萬,
那就得不償失了。
祝福每個人都能在家好好休息、好好睡覺,安心的享受生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