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gps555 wrote:
給樓主建議
拿出魄力給他停工 營造費拒付
鋼筋沒綁好不準灌漿
未依規定施工是可要求停工
你同學是營建署 又是建築師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找工務局找勞檢處
一切依規定走 ...
我現在正想這樣做...
搞到撕破臉..

DiabloIII wrote:
工頭也在那邊跟我講不用綁, 最後我請我同學來看!(我同學是營建署的,也有建築師執照)..(恕刪)
唉..私人住宅,就別想用公家機關(營建署)招標/驗收的水準要求了!
民宅能符合營建署6成的規範就偷笑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蜂巢的部份補一補就好了!
因為樓層不高,應該也不太會怎樣。
除非你是找像做政府標案或公共工程的公司,大多是蓋大樓,
要不然,做低樓層的民宅大多這樣。室內裝潢還會更扯!
一般政府標案要求的是...按照工法/工期/養護時間,
所有建材/原料(鋼筋/水泥/瓷磚)/電器/電機/電線全都要符合國家標準有CNS認證。
建築工程施工綱要規範修訂章節目錄
但一堆做工的甚至老師傅都是靠口傳心授學來的,而不是看白紙黑字的操作手冊。
所以會學到很多偷工的工法。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遇到灌漿灌成蜂窩狀,我上網諮詢還有問認識的建築師,都說要用無收縮水泥補。然後承包商卻一副:沒那麼嚴重的態度,一直敷衍我們家人。
建築師把責任推得很清,他說這是承包商要跟我們要自行協調!這建築師在竹北,承包商是他介紹的。
我們去年九月才搬進新家,這半個月來外頭下雨,我家裡也在滴水......
而且這承包商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讓水電在我們家樑上"洗樑",重點是水電還一副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斥責:是誰說不能洗樑的?留一口給人探佳!
還有建築師的曬藍圖上,瓦斯管寫"紅色PVC朔膠管",而實際法規是"金屬管",更慘的是,我家都是暗管,是蓋完才發現這離譜的事實。
另外加壓馬達用5元的朔膠接頭,上個月請認識的水電換了百元的金屬接頭。是因為水塔沒水,才發現的!全都用便宜貨,才沒幾個月就固障!
我去年去竹北吃飯時,發現隔壁的工地剛好是同一個建築師!同一個包商....
真的是...自地自建,沒有好的運氣...
很容易遇到沒有良心的人!
雖然住進新家了,但心裡長了顆毒瘤!
甚至心裡不斷詛咒那些沒良心的人。
這裡提供幾個資訊以供板主要與人爭執時做參考
一.建築師的業務執行:
以版主所述,看來為任何不妥與疑問....
1.建築師雖然沒有親自畫圖(一班來說,除了個人事務所以外,應該最多就是畫草圖再由員工繪製圖面).
但是他有審核與簽證的責任,所以不管圖到底是誰畫的,建築師已經背負責任一輩子..
.他是法律上永遠無法脫離關西的人了..所以建築師的責任比你想像的大,而非不負責....
2.結構圖外包,這是再正常也符合法律專業分工的簽證制度....雖然一定規模以下的的案子,
建築師可以自行簽證結構,但是版主的建築師還是委由專業技師設計簽證處理,
這部分看來,是對版主有利的行為.....
3.監造責任,雖然不知道版主簽定的設計監造約內容如何,但是依據一班的判斷,
除非版主有另外再簽訂專業的監造合約(重點或駐地),不然大概建築師執行業務的範圍就如此了....
建築師還願意去看施工過程,除非很有心或者有交情,不然一般法定的基本設計監造合約 ...
就只有建管勘驗的時候,建築師才會到場查驗簽認(查驗的重點不是看美觀,而是安全性)....
所以結論來說,設計階段與專業分工上.應該看起來無不妥之處....
至於監造品質上,就要看版主當初所訂立的合約內容與實務上認知的溝通差異....
二.營造品質
1.這部份真的是與成本有關,通常這樣的案子與會接受的承攬包商....通常大概就這程度了..
2. 一流的工地管理,相對代表的也是高昂的管理費與承攬單價,以版主規模來看,均攤下去後..
每坪的造價,應該會讓這些廠商在開工前與你報價的時候就被你刷掉了,
所以你也沒機會去享受與比較那品質了...
3.大型案子因為面積與造價規模夠,所以均攤下去,就有機會出現高品質的工地管理...
結論來說:
版主用裝修的美觀來看結構體工程...可能會讓你很難爭取
實務上....
結構體工程是用安全的角度來作審核判斷,進到法律途徑也是如此......
以提供照片初略來看..
1.鋼筋工程是比較能挑剔之處,雖然綁紮鐵絲並無明確的結構作用,
但是固定確實可以防止灌漿時的鋼筋易位...的確可以挑剔...
只是實際上還是要看現場是否真的會影響做判斷....
2.混凝土灌漿,看來狀況還ok,幾個出現蜂槽等現象的位置,也算正常,尚無看到任何重大安全之慮處...
3.後續混凝土的表面會由裝修工程接續修整處理,這是正常的施工程序,初步看起來並無任何不妥之處.....
真正要看的是後續的裝修處理,防水與打底是否確實,最後才是面材的細部美觀....
4.請不要以為安藤忠雄的混凝土灌得很好來當標準歐,應為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材料工法設定...
不能跟一班的混凝土工程混為一談..差很大....
以上用初略的白話大概寫了一下個人看法,這大概是你在目前結構體工程階段...
要與人翻臉會遇到的對應狀況.....讓版主能做好準備,得償所望.....
一樣是一個透天的案子
2層樓/總坪數約150坪
設計者為前面版主所推崇認定的會有高品質的日本建築師事務所....
總設計費約400萬(建築.結構.機電.室內)
重點監造(每周一次)
工程造價約8000萬....
一樣透天的案子
設計者為台灣知名建築大師
四層樓/總坪數約250坪
駐地監造(派駐現場人員)
總設計費約(800萬)(建築.結構.機電.室內)
總工程費約1.2億
以上兩案,都在雜誌上看的到.地點也都是在台灣....
品質是錢堆出來的..這是不變的定律...
當然如果花了一堆錢沒那品質,當然就該爭取..呵呵
不過很多人說公共工程品質比樓主的照片好,我就持保留態度....
公共工程只能說,文書作業一定比較好....報告書做的比較漂亮...規範寫的比較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