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話說景氣的問題:店太多?人太少?東西太貴?還是技巧不好?

水月明鏡 wrote:
景氣不好 景氣不好 ...(恕刪)


舉實際上街吃飯的例子
我在外工作(新竹)中晚餐是一定要外食的
可以我總覺得老闆們經過所謂吃到飽的洗禮
份量都好像是兩人份
炒麵70(其實少個1/3賣50比較剛好)湯和紅茶免費
牛排110(也不可能天天跟她捧場)
所以我們公司現在都找那種份量稍少且有熟客促銷價的便當店吃(59)

有些人不思烹飪技巧如何與商圈同質性的排擠與替代
業績差在景氣不甚熱的時候更明顯
haa0107 wrote:
買東西先問價錢有什麼...(恕刪)


少數喔?
現在台灣總體儲蓄總額是多少?快五兆耶!(每人至少平均存有二三十萬)
除了剛出社會的上班族或者學生沒啥儲蓄外
其實台灣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儲蓄
比起歐美幾乎都是負債的強很多,只不過不敢用而已

只要讓大眾有信心,這些資金是很可觀的
2. SS-Pz.Div. "Das Reich" Pz.Kampf.Gruppe z.b.V.
水月明鏡 wrote:景氣不好 景氣不好 景氣不好 一直看電視看多了你就被洗腦了 ...(恕刪)


不是洗腦 .

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

請直接看客觀的經濟數據便知 .
說明:您已被停權至2009-03-27 22:06 。 累計停權次數 : 7
有的公司加班趕訂單

沒惡意!想請問的是這種形勢下有哪間公司,還可以加班趕訂單?

我任職的日商公司,訂單比之前少了2億多!想加班沒的加!可否告我,因為我想過完年跳槽!

之前原物料大漲,造成中下游營運成本大增!目前的景氣,我想一切都是東西太貴!所造成的!

回想之前,經濟不好一切都是某個人的錯!現在景氣不好,一切都是媒體的渲染!
現在好像都沒人會檢討目前自己的無能救經濟政策!
全都不是
是景氣不好
荷包縮水
導致人氣減少
週末去 Costco 逛逛, 還有大潤發, 還有前陣子的小黃屋看看
人擠人的場景一樣在上演
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會變少, 吃的用的都不會變少
變的是奢侈品的花費變少
政府應該好好想想, 現在應該要照顧的不是經濟數字, 而是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這也是一次反省的機會, 讓過去幾年花錢太兇的惡習改變
只買必需品, 而不是想要的
tangbaby wrote:
有的公司加班趕訂單沒...(恕刪)


前兩天到三重明志國中考試
中午逛了一圈後
選了排骨飯吃
現炸
肉厚
飯也好吃
分量剛好
還有荷包蛋
65元

但我們公司附近是70元
到底在貴什麼?
我不懂沒人家好吃
同樣在台灣
原因出在哪?
haa0107 wrote:
店太多是真的,沒有創...(恕刪)


小吃店老闆的銷售技巧好了些
魯肉飯20元貢丸湯30元,一餐50元
我吃了好幾餐
結果有天老闆娘說,花枝蠻好吃的要不要切一盤
ok
吃完後,總共150元,當場我快翻臉
那個花枝感覺只值70元,居然收100元
讓我梗了好幾天

這真是個差勁的銷售技巧

週末去 Costco 逛逛, 還有大潤發, 還有前陣子的小黃屋看看
人擠人的場景一樣在上演
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會變少, 吃的用的都不會變少
變的是奢侈品的花費變少
政府應該好好想想, 現在應該要照顧的不是經濟數字, 而是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以上同意


這也是一次反省的機會, 讓過去幾年花錢太兇的惡習改變
只買必需品, 而不是想要的


如果大家都這樣的話,整體經濟情況只會更慘而已

試問,這邊有多少人你上班的公司所販售/生產的是屬於"生活必需品"?
多半都不是吧?
大部分的公司所販售的產品,幾乎都是屬於額外消費品或是奢侈品
如果大家都不買這些所謂『想要的』的非生活必需品
那大部分的公司生意就會不好,生意不好獲利不好,就是裁員,放無薪假,倒閉.....
這應該不是大家所樂見的結果....
說真的 最近問價錢的人 變好多
更多的是 以為台弊和美金 是1比1的人 更多.......
呷米嗯災米給
最怕自己是對方 頭號詢問店家
最愛對方已比價n間 都直接問他 手中預算有多少 有搞頭的話 就算交朋友囉~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