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重點該是對3C和營建產業對本身的要求程度差異有疑問, 我想有一大部分是這二樣產品對本身上品的品質容忍度有極大的差異吧, 上面有人提過, 房屋不會因為瓷磚貼工不良而影響到結構安全, 因此在降低成本的要求下, "貼瓷磚"成了可以COST DOWN的一個營造環節! 而貼磚品質的缺點比較容易被"多數不了解的"消費者接受, 因此有了這個問題跑出來.
在要求COST DOWN的大前提下, 我相信3C產業也有不少獨門做法吧, 抱歉我只能用企業經營必然追求最高利潤的前提來推論, 因此我會說3C產品大多也帶有不少可爲大部分消費者接受的瑕疵!
此外, 3C商品流動性較不動產商品要來的高的多, 無國界已成了大部分3C產品的特色, 因此3C廠商之間的競爭大多是國與國之間的比拼, 不像營造業, 地區性很明顯, 也造成營造業競爭不像3C產品那麼強烈. 換句話說, 台北的建商和新竹的建商大多井水不犯河水, 台北建商間競爭下所提升的營造水準, 往往其他市場要等個3-5年才會跟上這腳步.
大大不妨把建商名稱公布出來, 我相信讓大家對建商資訊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對往後的營建品質會有正面的幫助!
我在IT這產業混吃約10年
淺見如下
IT產業(以Global Brand 為主要目標):
從構思--製作模型--PRO/E繪圖--開模--生產(簡述)
中間經過無數次驗證(run in,環測,安規,品檢........很多)
偷料極容易發生bug
召回成本太高
不容易矇混,偷料也不容易
做到客戶滿意才能上市
除生產外,前端的專業性極高
不易取代
若出事,品牌形象會很慘
地產業(有錢賺就好):
設計-- 動工完成
中間是否有經過無數次認證
這我不敢說
但是問題來了
偷料很容易
只要房屋不垮
誰知道裡面是否偷料
而且偷料後
利潤極高
若出事,建商了不起另起爐灶
能耐我何......
售後服務:
IT:例A牌的x家俱樂部,可立即處理(ex:function fail)
地產業:找個外包工人,拖個好幾天,隨便處理一下(ex:漏水)
屋齡約9年..總樓層約14樓高..知名建設公司..
美輪美奐中庭造景~
八年後...中間樓層六樓出現水壓過高之水捶現象.只要一按馬桶或開關水龍頭..管線劇烈震動..熱水器被強力水壓震到在牆上發出巨響..棟棟棟....樓上樓下都被嚇到!
查管線後發現唯獨該樓層未裝減壓閥導致..導致水壓過強..金屬和水龍頭橡膠類易疲乏老化脫落~
想從源頭根治補裝減壓閥..管線間竟無該戶管線..查圖後亦標示不清..推斷建商設計出錯..包商照圖施工..反正該金屬管同常8~10年後都不見的會故障..因此管他未來使用或維修合不合理便不便利!?..圖沒有..我就給他埋進混凝土裡去..工程驗收西哩呼魯過關就好啦~
現在想修..有錢施工..都讓水電工傻眼!
幾十年了..繁複的工程控管..真是難進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