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床墊價格

床墊價格真的感覺水深, 去年搬新家, 隨著床架買了一張單人床加大, 店員建議硬床才不傷腰, 連床架加起來花了3萬多元, 結果睡了感覺硬, 就在尋覓薄床墊想改善, 原本看一款國外品牌(台灣製造)有點心動, 當時特惠價近1萬元, 後來想還是先適應新床墊就没買, 最近得了50肩, 不知道是疫苗還是床的問題? 床還没沙發睡的舒服,所以又開始尋找薄床墊, 結果在某電商網頁上發現一年前曾心動的同款床墊, 售價近3萬元(旁邊寫市價好像快3萬4還是5不記得), 就不明白了, 才一年的時間, 如何價格能從不到1萬變成將近3萬, 感覺床墊價格水很深啊! 還有床的密度, 有的只說高密度, 那你究竟是多高啊? 都没寫, 剛好看到網上有人開箱某品牌, 還SHOW吊牌說密度達到6X, 就有點心動, 跑去電商的網頁看規格,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理解有問題, 這個密度是二層不同功能的泡棉各自密度加起來的總密度?不是自己想的整體泡棉只有一個密度?還有些網推的大牌, 售價並不便宜, 但產品內容標示不是那麼清楚, 既然不便宜, 不是更應該清楚點好對得起開的價格和消費者嗎?還有的廣告打的很大, 誇自己多好, 但去找產品內容說明, 卻少的讓人一頭霧水, 誇自己好也要有理有據吧! 還是認為顧客根本看不懂產品用料, 所以不用說? 也有產品說明說保用五年, 但電商註明保固期是一年, 為何二者没法一致?但至少廠商的說明還算有多點。還有些列出產品推薦排名的, 內容敘述支撐力、彈力和密度有多重要, 數值該多少, 結果所列產品絕大多數都没有這些數據資料,那是在推薦個寂寞嗎?甚至還有價格大概是寫錯了(比如寫6千, 但電商網站卻要近1萬2, 可能是哪裡有錯, 要不價格能差的翻倍? (這種排名網推也看過染劑排名, 例如寫某染劑品牌網友感想, 但網友只說是使用品牌感想,没指明是使用這品牌的A產品感想, 但卻直接被歸入A產品的感想? 然而A產品的屬性有別於同品牌旗下其他產品, 價格更是翻倍差很大)。現在P站、D站、還有一些網路開箱分享的, 總感覺有些是業配混入, 看了內容後只讓人更迷糊, 真是陷入選擇障礙, 相對業配的分享推薦, 更想看的是純粹消費者的使用心得, 這樣的分享比較實誠有參考價值。在思想有没有值得消費者信賴的品牌, 它的售價是合理的, 產品品質用料內容作工與開價是相當的,透明的, 合理的,不用消費者還要自己去避雷或被當盤子後感覺懊惱。(以上是找了幾天後的吐嘈)
人有1/3的時間在床上渡過,睡眠品質很重要所以不要捨不得花這筆錢!全家5口的床沒有低於3萬的⋯
其實3萬多的床也只算是一般平價床的價位而已⋯⋯
不是捨不捨得花錢的問題, 而是產品是不是真有那個合理相稱的價格, 想到看到一年前同款的床品, 在一年後上漲了足足2萬 (現售近3萬 - 一年前近1萬=漲幅2萬), 還是單人床薄墊, 就感覺超級離譜, 難以想像實際成本是多少元? 因為就算賣近1萬, 商人絕對還是有賺錢, 商人不會做虧本的生意, 床墊的價格真的是水很深, 心中的衝擊感受很大, 感到疑問難道這價格是隨意喊的嗎? 是看哪個冤大頭會上勾嗎?不用說什麼人的1/3時間花在床上, 值得好床, 好床當然貴, 平均一天花多少錢的這種行銷話術常看見, 真的很無言, 更別說很多產品的規格、用料和保固寫的模模糊糊, 就很有那可操作空間。昨天又逛了d站, 看到有人說自己也是銷售(or製造,不記得) 床墊, 客人退回的床墊, 若是没不乾淨, 也是收拾後送給下一位客戶, 就看客戶是不是有那個幸運值拿到剛好全新的床品, 而不是別人試睡後退貨的床品, 超無言。 這個市場難道都没有任何政府單位管理嗎?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