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應該由"防水施工設計規劃"開始
現場探勘,擇材,工法,每一項細節如:地壁陰陽角,落水頭,結構防水,抗裂,耐浸泡,耐曝曬...隔熱等等..
驅體結構防水:
水泥系防水材(矽酸質系)
可滲透至結構深層,強化混凝土分子,裂縫自癒
彈性防水層(PU系或其他延展性高之彈性防水層)
施作於結構體上,擁有高彈性可抗裂,材料需選擇耐浸泡型
防水保護層(延長防水層壽命的關鍵)
任何保護層皆可:泡沫水泥,混凝土,貼地磚,隔熱磚(或架高式),最普遍為隔熱漆
以下提供圖片為施工參考
矽酸質系驅體防水施作於結構層


直接屋頂試水(進行養護)


耐浸泡型彈性防水層


防水層試水(48H以上)



防水保護層


更高階的隔熱層



大面積社區大樓屋頂參考
驅體防水層

耐浸泡防水施工


浸泡積水測試



防水保護層





因為彈性水泥施作不會只做角隅,而是為了避免鷹架以及鐵梯破壞
因此將防水工程拆成兩部分,等沒有工程會破壞底部以後就會把底部做起來。
況且圖片浴室還有穿管道樓下,怎麼可能不防水?
如果管邊沒做防水,樓下鐵定漏水。
也絕對交不了屋,那....建商會傻傻的省這個錢?省得到嗎?
省這個錢然後事後再來補漏水?
應該沒這麼笨的建商吧?
這張圖片很明顯是誤導,因為這很明顯是防水工程尚未施作完畢的狀況,
而不是"建商為了省防水工程所施作的部份"吧
再者所謂"矽酸質系驅體防水"無非是使用矽酸質系特性來做防水
但個人的經驗並不覺得矽酸質系防水有足夠能力抵抗地震引起的較大裂縫
無法單用矽酸質系就可以達到防水需求。
主要還是因為矽酸質主要是利用矽酸質跟水泥與水的反應特性,
但其裂縫形成若較大,則一來矽酸質也許需要過長時間來阻塞孔洞
二來裂縫與矽酸質的尺度大小差距過大,實在有點XX比XX的情況
所以大大的圖片也是將矽酸質防水作為輔助
主要還是靠彈性防水膜來做主要防水層。
不過大大的防水施工照片確實是很確實,很多方面都顧慮到了
值得參考與仿效的~~
sti2009 wrote:
小弟有一些圖片給大家...(恕刪)
拿鐵加糖 wrote:
"建商為了省防水工程...(恕刪)
同意拿鐵大對矽酸質的施作看法,另外再行補充一下我個人對矽酸質的認知,矽酸質絕大部分都是粉狀的,且需要與水做攪拌後才能滲透至壁體內部。但是,針對其滲透的深度而言,我個人並不認為它可以滲透至壁體內部的最深層,原因是在於矽酸質的分子較大,還是需要仰賴水去帶動滲入。而此滲入並對裂縫形成自癒的確是需要時間
再者,矽酸質與壁體成分結合後所用來修復孔、縫隙的材質是否有抗裂的功用這點,我同意拿鐵大的說法,並不認為它有此種功效。原因是在於一般來說具有能夠抗裂功效的,應該還是屬於某種膠體。也就是說若矽酸質與壁體成分結合所用來產生修復孔隙的成分是膠體,那麼它理應具有抗裂的功效。不過就我所知,它所產生的是結晶狀的東西,似乎並非是膠體。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