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有沒有懂結構的網友可以幫忙看一下這根樑有沒有問題

去看一下RC規範(請google),chap 13.6 有定最小保護層(>= 4cm)
粱下層保護層不見,橫向鋼筋抗剪力變差,圍束效果變差,防蝕變差
建物36 公尺以下可找土木技師公會,或結構技師公會.
ps:如果是承受力量的梁,鑑定結果會如你所怕
請問箍筋被切斷會有什麼影響
這個缺口約90公分左右
阿理不達 wrote:
最近買了一戶地主請建...(恕刪)


看起來是模板工釘錯了
從第一張跟第三張圖來看,這根應該是搭在大樑上的小樑,主要應該是在撐樓梯的小樑
大樑樑深比較深,小樑樑深較淺,但是模板工卻釘一樣的深度,鋼筋工配筋正確,所以灌漿才多灌了這麼厚的保護層
從照片看來,這根小樑的下層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已經都被打除,完全沒有握裹力可言,所以下層主筋已經無法承受拉力了
下層主筋在固定端(靠樑或柱)要配合混凝土承受壓力,在跨距中間要承受拉力
但不管是壓力或拉力,都要跟混凝土結合有握裹力才能生效
現在就算再糊上保護層,握裹力已經被破壞,此樑能承受的荷重也已經變差
只能期望當初荷重安全係數夠大,也不會有太大的荷重需要這隻樑去分擔
不然可能只能另外補一隻橫的鋼樑跟鋼柱去撐住這隻小樑做補強了
1.請監造的建築師 和營造廠的主任技師 針對房屋結構的安全性提出簡報說明並釐清缺失責任歸屬
2.要求監造的建築師 和營造廠的主任技師 切結房屋結構安全
3.由屋主委託公會(第三者)出具安全鑑定報告 費用由缺失方負責
4.依安全鑑定報告拆除重作或做結構補強
5.拒絕交屋或減價收受

(有結構背景 調一下建照的設計圖和結構計算書來比對一下 大概就知道有無安全問題
如果有按圖施工 依照片來看修掉混凝土的應該是樓板短向小樑 照片樓下那一層應該是正常的狀況
若為拉力區的混凝土 修掉應無大礙 壓力區則不行修掉
樑主筋(拉力區)下方之箍筋下緣加上保護層厚度的下方 為可修掉混凝土區域
樑箍筋應封閉或以標準彎鉤施作 不應直接截斷)



catkenlin wrote:
看起來是模板工釘錯了...(恕刪)


釘錯了+1

建議樓主先暫停施工!
別再亂來!
換個方式走!

這房子是新蓋的,一定有圖面可以看,不用我們瞎猜!
建議請先跟屋主要建築圖,一看便明嘹這跟小樑的尺寸與作用!


Canon 紅色橡皮圈 10L ^_^
看這個樣子有可能箍筋被切除了

該樑應該是屬於上層樓梯版的小樑

深度正確會比旁邊外牆的樑還高10~15公分(看設計大梁多深)

建議請建商會同建築師現場勘驗,再來看要不要做結構鑑定。
打1999
把公家機關拖下水
未按圖施工~
使用執照怎麼可以發下來?
謝謝大家的意見
新屋弄成這樣真的很令人生氣
我已經聯絡建商了
星期三要和建築師一起去看這部份
前面有網友提到請他們簽切結書
我也想這麼做
只是切結書內容該怎麼寫呢
有沒有格式可以參考? 謝謝
如果是結構問題,請找土木or結構技師,建築師專長在外觀設計及法令
所以當天建築師給的答案是可預見.

另外簽切結只是消極做法,畢竟住的人是你,會不會出事是機率問題,
如果出事搞不好是n年後的事,建商是否還存再是個問題,而且出問題後開始打官司
時間會拖更久(921官司就拖很久)

還是請土木或結構技師公會來鑑定,是否真的要做補強,才是重點..
ps:不拆還好,一拆問題就來
真的很亂搞
小樑多灌了幾公分去看圖不就知道了嗎?
打到看到鋼筋停下來 這也太敷衍了
比照圖面再量現場尺寸
不就知道要打幾公分了嗎?
擰可保守多留幾公分也不要打到這種程度

除非 現場已經完全"不按圖"施工
所以量不出正確尺寸
這樣
施工品質就太草率了

但是 我看你這跟樑
真的涼了
樑的兩端箍筋數量最多
你打的就是其中一端
還切掉了
主筋也裸露了

如果真是小樑 影響當然沒有大樑來的嚴重
但是
反過來想
如果不需要
技師何必設計這一支小樑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