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電梯管理費,每一層樓使用狀況都不一樣。
二樓覺得不需用到電梯。
三樓覺得電梯可有可無。
四樓覺得還好…
還有那個十五樓的,一天到晚坐電梯,最浪費電了。
如果是住商合一,那費用又不一樣了。
如果沒停車位的,那什麼停車空間的電費也要大家分攤…,那負責進出停車場保全的薪資該誰分攤。
還有、還有,大樓的圖書空間,只有母子二個,冷氣也要開那麼強。
那戶人家整個夏天都不在家,都是在圖書室吹冷氣。
一堆事講不完,理不清。
假如一個建案是30~80坪,那買30坪的最爽了,繳的最少,但跟其他大坪數的享受一樣的權利,那買80坪的的就衰了,每個月都在幫別人繳管理費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說大樓裡各戶坪數越接近越好,大家繳的管理費都差不多,心裡才不會有疙瘩,大樓管理才運作的順。
為了更公平,有些大樓會採用另外的平衡做法,公設的使用採收費制,但是管理費可抵公設使用費,比如說KTV室租一小時收費500元,假如你家繳了3000元,那你來使用KTV室就可以抵6小時,超過就要另外收費,這樣一來,繳比較多管理費的人就可以無償使用較多的公設,心理就會平衡一點。
內文搜尋
X

是替社區省錢
是社區還算有錢
喊應該要降低管理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