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家在中南部,回老家找工作吧,就算薪水加起來只有五萬,也比你在大台北用六萬塊夾縫求生存好。
另外,就算沒有車貸,養車很貴啊,兩人薪水才六萬別養車了。
我向來不建議犧牲生活品質葬送人生就為了一間房子,上面給你的都是我的良心建議,台北居真的大不易,離開台北也沒那麼恐怖,說不定生活品質更好,好好思考一下吧。
我和我老公沒有孩子,住在台北市郊區的普通中古大樓,租金一個月 22000,房價是 2200 萬,真的只有錢多到沒地方丟的人才會買台北市的房子吧,我們平民百姓,租房子維持生活品質、存個養老金比較實在,懶得去想要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擁有的東西。
http://blog.yam.com/nuanua

一直到現在才能回覆
也沒想到居然可以疊這高的大樓 >_<(有點意外)
在這裡我真的很高興,也很感動
高興的是,大家這麼熱烈的回應.指教(學了好幾招)
感動得是,這麼多人可以把她們的經驗不吝嗇的分享出來
光這幾2點真的讓我很感動
雖然現在還沒有遇上,有點未雨綢繆
但是以後遲早要遇到的,提早讓自己在經濟上有些危機意識^_^
其實我老家在雲林麥寮很偏僻的鄉村
也有想過要回鄉住家裡在上班
但是偏偏事情沒想像中那樣美好
都是碰壁居多
開玩笑跟老爸老媽説不然回鄉種蒜頭
直接被打槍
老爸 説:淦 七孝郎八孝郎就回鄉種田,又不是老郎 想種可以,等你45之後再説
老媽附註説:你現在還年輕衝衝看,最起碼有衝過不管成功與否至少有個經驗
就是這樣
在版上看到有人跟我一樣,甚至比我還慘的
我想我還算過得去
寫到這該睡覺了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
你(妳)們的經驗與指教
可是我這次獲得的寶藏喔 ^^
PS:我住在親戚家 但是同一個屋簷下,天天都要見面
帶著老婆實在不是很好
先列出必要的固定支出的項目
1.房租 很多公寓的頂樓加蓋坪數大而且便宜,就是爬樓梯跟熱一點而已
2.管理費?? 公寓型的不用管理費
3.水費+電費/2個月
4.手機費/兩個人每個月 盡量只聽不打,多利用line及APP
5.網路費/兩個人每個月 選擇最低的用到飽費率
6.保險費/分攤成每個月的金額 買基本的人身保險就好,儲蓄及投資的保單都不要買
7.伙食費(正常三餐不含零食飲料) 可以先用每餐都吃7-11便當來計算
8.交通費 摩托車最經濟,其次是捷運跟公車為主,千萬絕對一定不要買車
以上的每個項目都有節省支出的辦法
購買性的消費型支出,盡量利用拍賣網買2手的,會便宜很多
其他非必要性的支出,例如飲料,零食,香菸等,站在省錢的立場都應該零支出
最近幾年拜網路方便所賜,很多娛樂都可以是免費的,例如電視電影音樂都可以免費從網路上取得,可以省很多。
通常存款越來越多以及收入增加的時候,人的心理一定會想有大的消費支出,例如買車,買電視,買音響之類的,請一定要忍住。
存款的目標可以訂在200萬,如果月存3萬,那麼6年後你一定可以買間800萬的房子,自備款兩成付了160萬,還可以剩下裝潢費,而購屋後每個月的本利攤還依現在2%來計算,每個月約38000,假定家庭總收入還是6萬,那就還太吃力,如果總收入增加的部份可以超過(本利攤-房租)的增加,基本上可以維持月存3萬的話,那麼生活就可以放鬆點了。
祝你早日達成購屋夢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