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也發表一下個人淺見,其實在照明中,還有一個要素是距離,距離上的光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在綜合一些主要的因素後,我們可以設立一個虛擬的模型來計算與討論光源是否"省電"
模型的基準是在同等距離與同等受照面之面積照度之下各類型、各瓦數之光源必須使用的"對應支數"(在此需忽略反光罩的加成與環境光的影響)
在此先以常用的長寬高各三米的房間來做討論吧
在模型中的確會反映出,燈具是長的比短的好,細的比粗的好的特性.
在比較後會發現下列情形
1.呈現出瓦數相近時光源使用數量上為LED>CCFL>T8(傳統式燈具+普通燈管)>螺旋燈管(橫置)>PL燈(橫置)>T5>T8(電子式高功率+三波長燈管)的趨勢
2.也就是說在模型中若要使電子式T5達到與電子式T8同照度時,需多裝約1.16倍的燈具。
(T5是每瓦的流明數較高,而T8是總流明數較高)
而在相同照度之基準下,換算成耗電比值:28Wx1.16=32.48W;其耗電比為0.8:1
(也就是說:2種燈管在相同照度下,耗電值僅差約0.2(因為不能裝1/5支),但T5需多裝1.16~1.2倍之燈具)
3.至於LED數據就較為遜色了,三米高度下4呎標稱16W的T8替換型其照度在約略只剩100 流明上下,要換算成對應支數,再兌換成售價與耗電.....略
在此發現幾個想法~
1.發光面積越小的燈具其輝度越高,但距離光衰也越嚴重(大概是光的"穿透力"不強吧~LED在50cm內的數據是十分亮眼的)
2.各廠商引用的數據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不要太相信
3.電子式高頻燈具因為減少閃爍頻率,光源增亮效果真的比傳統式的好很多
(使用超高頻電子式安定器的PL燈可以超越正常的T5,但因是特殊規格暫不予討論)
以上請各位大哥指教
s70160 wrote:
各位大大你好,首先我必須說 我公司是在生產景觀燈具也有在開發LED。
剛剛有說道 光通量 演色性 螢光粉老化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存在的,但也是慢慢在進步 這是一定的。
只需抱持著一個關鍵
使用時間越長 換LED的效益就越高。
以我公司來說 預計年底要出貨一款LED日光燈
其規範要求超高 完全符合 政府要求以及北美照明協會的規範要
求。
以我公司目前 主要出貨還是以工程單位居多。直接出貨給使用
者幾乎可以說沒有。
以上並非廣告文!!
只是要跟大家表示
產品的好壞取決開發者的堅持,當然這也反應在價格上。
請各位大哥不要炮我~這只是經驗談。
很高興有LED相關業者來發言討論
LED的劣勢:高單價,市售產品非高效率,電路壽命短(非LED蕊片)
其實有好產品,大家自然會推廣
但是商業行為,大家就會戳破
很簡單
因為台灣人買到耗電的產品,消耗的是台灣的電,就是消耗我們自己國家的資源
而
無良商人,誇大不實,搭上LED的話題,但是賺走不義之財,
讓消費者蒙在鼓裡,花了大筆購買費用,
卻使用比原本的日光燈還耗電的產品 (壽命也沒有比較長)
這不是『知識分子』該作的事情
這是『人』不該做的事情
我想,要推廣LED可以
民眾買的到產品
請提供
1. 發光量
2. 衰退曲線
3. 總耗電量(包含電路部分)
4. 產品壽命 (不是LED蕊片壽命)
5. PF 產品功率因子 (關係到實際發電系統耗電量)
6. 輝度過高的改善方案,以及光衰減的比例
還有其他專業的部份,都請提出
讓民眾有透明的資訊,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產品,這樣才是
我也想請這位網兄
跟我們介紹一下您的產品,特性如何,最後出貨的價錢為何? (折讓部分不用透露)
讓我們能『透明』的理解,現在LED照明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什麼地步了
感恩!
目前比較要求品質的廠商,都會著墨在LED、POWER
以我家目前LED都必須通過LM-80
大大所說的 第2點
我通常都是用光通量維持率來解釋,那如何去定義這產品的光通量維持率呢?
就依照LED元件 所出示LM-80測試數據
溫度 25 55 85
光通量維持率 99% 96% 95%
測試時間為 6,000小時
假設燈管結點溫度為60度,那我們就可以得出光通量維持率約95.x%
當然這都是學術數據。但如果可以按照這數據去要求品質,那就在好不過。
其實在市面上買到的LED燈泡。
其實不用太注意他所標示的光通量,因為有很高的機率都是唬爛的,而且虎超大。
因為我有把某些品牌的燈泡 拿去送測以及拆解過。
我們公司主要做景觀照明囉~如現在外面流行的DMX系統也有在做。
諸如投光燈、地底崁燈、景觀高燈、LED日光燈等等太多了!
如果要說特性喔!我只能說我很要求LED廠牌、POWER穩定性
以目前LED燈具來看 就比較是關鍵零組件。
如果說出廠價的話 真的是不太方便講
以日光燈來說 我們利潤在於50~100 中盤以及通路 利潤都遠高於我們。
所以我很多身邊朋友 很喜歡跟我拿燈去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