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紀錄]-我的太陽能發電1萬度/2年]


mauoo2 wrote:
因為我以5000W的太陽光電模組當作發電量計算,就是已經是以15.6%的轉換效率去計算的,實際空間接近10坪
10坪的空間每天太陽提供的能量是115.5kwh, 10坪的空間如安裝5000W的太陽光電模組,只能夠轉換出17.5kwh的電力,就是約15%左右的設備的轉換結果
3.5只是地區平均值,實際數字就是要看各地區的天候狀況,模組設定的角度,設備故障的損耗
台南海邊一般固定型的都接近3.7小時,靠山區略少
...(恕刪)


講那麼多,讓人會錯意。 你應該講本來的單位面積內,以目前的太陽能板技術,只能將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為15% 左右。 如果能夠提升光能和電能的轉換效率,可減少安裝所需面積,並提高發電功率

標示為250W的板子,還是輸出250W。你的解釋會讓人誤會成250W太陽能板的輸出效率會降至15%左右=37.5W,

最後,謝謝你的解釋。所以太陽能板業者還有很多的努力空間來把光能轉成電能的效率提升,以提高發電功率,並減少所需之安裝面積。

小蟒蛇 wrote:
你不懂,也不需要用自...(恕刪)


更簡單的說,所有人的電費,已經提出一部份籌了後續核電廠除役後的費用了。

除役的估算台電也早就估過了,不過就算台電算的再精準也沒用,因為不信的人一定不信,反核是信仰,不是來講科學的。
http://e-info.org.tw/node/65758

就算我不懂,你也不需要誤導大眾

說台灣是世界發電成本最低?
機組我們自己製造嗎?燃料棒不需要進口嗎?

你們說的沒錯人人都是要信仰的

小蟒蛇 wrote:
你不懂,也不需要用自...(恕刪)
(1)2014年6月1日正式與台電併聯發電,紀錄至今2014/6/19,數位電表顯示發電已達782度。

(2)裝置容量9.6kw

(3)位置:台南市歸仁區

(4)收購電價7.16元/度

(5)依據[台灣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分布圖] 台南地區日照小時平均為3.5小時

我的發電紀錄=782度/19天/9.6kw=4.28小時

4.28>3.5

我的也高了耶

再過一陣子再看看吧 夏天來臨了

附近親戚的也準備要開工了

好了兩個一起統計看看

woops1003 wrote:
(1)2014年6月...(恕刪)


恭喜你的發電效率不錯喔!

不過建議你可以觀察一年的發電度數,會比較準確
因為 3.5小時/天 是以全年的平均來算的

您六月份開示併聯發電正好是全年日照時間較長

所以效率會失真..

Kudostome wrote:
講那麼多,讓人會錯意。 你應該講本來的單位面積內,以目前的太陽能板技術,只能將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為15% 左右。 如果能夠提升光能和電能的轉換效率,可減少安裝所需面積,並提高發電功率。
標示為250W的板子,還是輸出250W。你的解釋會讓人誤會成250W太陽能板的輸出效率會降至15%左右=37.5W,
最後,謝謝你的解釋。所以太陽能板業者還有很多的努力空間來把光能轉成電能的效率提升,以提高發電功率,並減少所需之安裝面積。


其實這些說明想要傳達的是15%的具體效益

我們可以期待全球的菁英開發出轉換效益更高的太陽能板

另外也回過頭來看一下被許多人評價為轉換效率太低的15%有什麼樣的效益
mauoo2 wrote:
另外也回過頭來看一下被許多人評價為轉換效率太低的15%有什麼樣的效益...(恕刪)

基本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在"電能儲存"技術沒有"劃時代"的進步前,
對已經習慣有電網的便利生活的台灣人而言是不環保又浪費錢的東西,
不管你轉換效率進步多少都一樣,
沒電的時候就是沒電,零不管乘以多少都是零。

前面有人說反核已經是種信仰,
但我覺得太陽能發也開始有這種傾向了,
我前面的文章一些人回得洋洋得意,有些人還惱羞成怒地檢舉我,
但真正的重點「再生能源無法發電或電力不穩時還是要靠台電」這最大的問題點卻沒人要面對。

你跟前面幾位討論一堆,算了老半天說難聽一點對台灣來說毫無用處,
再強調一次「零不管乘以多少都是零」,台灣人是無法忍受電力不穩的生活的,
基於事實下的討論才有意義,
要是你只是單純討論「技術」的話我沒意見,
但要拿來坑台電的錢或是把不環保的東西說成環保就令人無法坐視了。

對了你們提的智慧電網其實沒多大意義,
那是對能靠不同電網提供支援的歐洲電網才有能力彌補再生能源的缺點,
台灣是獨立電網就不用想了,用智慧電網頂多省點電,
更不用說歐洲電網也是因為像法國這種國家發太多電才能讓德國拿來補,
說來說去算來算去最後還是得靠基載發電,
說再生能源是環保或能取代基載發電是世紀騙局一點都不過份啊。

aquaaqua wrote:
對了你們提的智慧電網其實沒多大意義,
那是對能靠不同電網提供支援的歐洲電網才有能力彌補再生能源的缺點,
台灣是獨立電網就不用想了,用智慧電網頂多省點電,
更不用說歐洲電網也是因為像法國這種國家發太多電才能讓德國拿來補,
說來說去算來算去最後還是得靠基載發電,
說再生能源是環保或能取代基載發電是世紀騙局一點都不過份啊。(恕刪)


所以說需要有符合台灣現況的智慧型電網,核研所也正努力發展及測試中,而且智慧型電網的用意是如何在基載發電及再生能源間做更有效的利用、調配及保護,並能達到電源供應的穩定並進而減少基載發電的能源使用。大家都知道能源有限,目前能做的,就是減少石化原料等的使用。

台灣目前就只有一家台電,缺點是寡佔失去競爭力,技術常常停滯不前。
但是也有另一優點,就因為只有一家台電,要整合全台灣的基載發電及再生能源發電的智慧型電網也相對單純。
jml0026 wrote:
所以說需要有符合台灣現況的智慧型電網,核研所也正努力發展及測試中,而且智慧型電網的用意是如何在基載發電及再生能源間做更有效的利用、調配及保護,並能達到電源供應的穩定並進而減少基載發電的能源使用。大家都知道能源有限,目前能做的,就是減少石化原料等的使用。...(恕刪)

這...
你不知道基載發電是不能短時間內調整發電量嗎?
你不知道"備載"是基於什麼目的浪費那麼多電力備而不用嗎?
備載顧名思義就是備用的電力,
基載發電雖然是設計成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發電,但並不保證不會壞不需要維修,
而且全台的用電量也不是固定的,是有高有低的,
備載就是讓部分的發電機停機時仍有充足的電力足以供應,或是全台的用電量達到高峰仍能穩定供電,
這都是基於基載發電不能短時間內調整發電量的事實上發展出來的東西,
要不然誰會那麼蠢沒用那麼多電時發一堆電?

基於前面講的你應該可以發現到你講的這段"智慧型電網的用意是如何在基載發電及再生能源間做更有效的利用、調配及保護"其實是有問題的,
因為再生能源發電波動太大,甚至有無法發電的時間,
要是你是台電,你會因為把再生能源發電加入電網而調整基載發電和備載嗎?
我想聰明人都會選擇不調整,只是把再生能源發電當作單純的電力波動處理,
因為要保證人民隨時有電可用,不把再生能源發電當電力源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
但這樣的話再生能源發電在電網中就是個毫無意義的存在,
所以我前面才會說討論智慧型電網沒多大意義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智慧型電網再怎麼調整也無法讓再生能源在無法發電的時候生出電來。

智慧型電網的確是有用的,
它可以從各個地區的電力負載精確計算出各個地區需要的包含備載的總電力,
這樣可以減少過多的備載,
或是讓台電有參考的依據來調整電力線路來增加效率,
但就僅此而已,
它並沒有可以讓再生能源在無法發電的時候生出電這種特異功能。
aquaaqua wrote:
智慧型電網的確是有用的,
它可以從各個地區的電力負載精確計算出各個地區需要的包含備載的總電力,
這樣可以減少過多的備載,
或是讓台電有參考的依據來調整電力線路來增加效率,
但就僅此而已,
它並沒有可以讓再生能源在無法發電的時候生出電這種特異功能。(恕刪)

我查到的智慧型電網用途跟你所述的智慧型電網有一些差距。
http://www.smart-grid.org.tw/content/smart_grid/smart_grid.aspx
上面是「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的網站,依其所述,智慧電網是由下而上管理配電,並在區域內及區域間透過快速的計算、電力交換達到更有效率輸電。

你所述的方式是目前台灣台電的集中式大型發電廠發電,再透過長距離電力輸配系統送到用戶端,這樣併入再生能源當然會有問題。

但是未來要建構的智慧電網,依據上述網站的說明,基載發電機也必需有所改變(或說是升級),例如網站所述「圖6為台電公司規劃智慧型電網重點,在發電系統包括:具Governer free、AGC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及APC (Automatic Performance Control)之高效率機組、引進超臨界汽力機組、火力發電廠機組熱功性能監視系統、整合再生能源發電等」。重點在於建構所謂的分散式電廠(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這也是未來的政策)透過智慧型電網由下而上的管理來達到各種發電的輸配效率及運送。

所以就我的認知,未來有由下而上的智慧電網,則每一個鄉鎮、每一戶只要有裝再生能源,除了自用外,多的電就透過雙向智慧電錶,把多餘的電優先輸出到其他用電較多的家戶;而這樣的調配方式是可以由家戶擴大至社區再到不同的社區的。

以上是我的認知,也許有錯誤,還請指正。
我相信這智慧電網一定不容易,但是若真有用,還是得去做吧。


aquaaqua wrote:
這...你不知道基載...(恕刪)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