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大家, 我家老屋翻修 (約25坪, 35年), 正在找裝潢公司估價, 通常估價程序是怎樣呢?
是這樣的, 我因預算有限, 加上也不需要設計 (主要是所有老舊更新), 所以決定不找設計師, 但還是需要統包, 畢竟整個工程包括了水電, 木工, 泥水等等, 朋友介紹了兩家, A家是設計公司, 但我說不用設計, 他就只收監工管理費, B家是水電工程公司, 也接統包, 也會收監工管理費.
A家來看過, 了解我的想法後, 出了一份估價單(167萬...超出預算頗多, 我的木作很少, 只有全室超耐磨及房門), 上面有分拆除, 水電, 泥作等等, 但他並沒有丈量, 很多是寫一式, 有寫坪數的, 我想應該是用他的經驗粗估.
B家主做水電, 也來看過, 問我有沒有圖, 我說沒有, 他說那比較麻煩, 但還是看完全場也和我討論完, 他說要再連絡木工, 泥水師傅等等一起叫來我家丈量, 再報價, 說這樣這些師傅就不要以後隨便加價, 但我等了兩周他都沒再和我聯絡來約丈量的事, 於是我自己丈量了家裡, 昨天把尺寸寫給他, 目前他是已讀未回...
我希望能先比較價格再決定給誰做, 但也不想讓裝潢公司作白工, 對他們不好意思, 所以不知道在還沒確定給誰做前, 包商是可以先給我估價單對嗎? 不然我很難選擇適合的包商.
選定包商後, 詳細及確定的報價單, 是簽約前還是簽約後呢? 我擔心如果是簽約後, 萬一報價和當初估的差太多, 約也簽了, 不就有爭議了嗎.
另外, 監工管理費8% 算可以嗎?
特力屋, 信義居家這類的統包, 大家推薦嗎? 有人說他們要抽廠商, 所以報價都會較高, 但又有人說廠商貨應該比較便宜, 所以並不會高...
25坪如果是實坪,建議你心裡的預算真的要抓到至少6萬/坪
報價太低講實話,低價搶標後面追加的可能就多了
或甚至是工程蟑螂,跟你說統包設計師都抽很大
你這個多少多少就做得起來
價錢上因為妳也沒圖,講實話這兩家公司也不知道幫你規劃了甚麼
AB家的估價方式都很常見,
去比較他們報高報低去沒有意義,因為基準不同
你應該要先把你要做甚麼東西
像是有幾間浴室要重做,廚房,給排水等有沒有要更改
要做多少天花板、地板想要鋪甚麼都粗列出來
至少你去餐廳點餐也要告訴老闆要吃麵還吃飯吧
這價格從6萬-10萬/坪都有可能 甚至更高
就算不需要設計(風格設計),你也需要基礎設計,電箱要不要加大,電管水管怎麼走
數量計算,窗戶有沒有要更新,隔間牆變動,防水要做多少、是否有隱藏工項等基本修繕
有了基礎的資料,你拿圖去詢價,這樣的估價單才有得比較
你都要做25坪了,找個人畫圖以現在常見行情3000-10000/坪都有
身邊有認識說不定還會給你打個折扣
你可以把你的實際預算跟你不管是設計師還是統包說
他們比較知道從那裡去省錢,哪裡可以先不做,預算要先花在哪裡
這樣比你自己盲做、甚至做錯來的省錢省時間
監工管理費就看各公司的標準了
常見就是8-12%
這筆不管是統包、設計師、櫃體師等
要負責現場一切狀況費用
包含隱藏工項回報、每周或每一段時間進度回報與照片進度回傳
中間有做錯修正與確認用料及施作正確的款項
不想付這筆可以自己發包給各工種的師傅
DiFriend wrote:
以我的經驗25坪如果(恕刪)
有的, 我都把我要做的帶著設計師, 逐房逐項說了, 以A家而言, 我看他也都將我說的列在估價單裡了.
不過, 我的疑問是, 我可以先詢價, 再決定給誰對嗎? 我總得先詢價, 我和兩家說的都一樣, 在同樣基礎上, 總要有個粗略比較. 當然細節報價, 牽涉到用料, 你說的做法等等, 但這個明確的報價, 是在詢價時就要決定? 這樣萬一我沒給那設計師, 他啟不做白工? 但我也的確需要比較呀, 有人只找一家, 不做比較就做了嗎? 畢竟是上百萬的事啊...
所以我才想知道, 裝潢估價/報價/簽約的順序是?
Peace 3040 wrote:
有的, 我都把我要做(恕刪)
詢價當然很正常就算之後沒有給他做,這就是設計師或統包的成本
所以一般人才會常常說為什麼詢價的時候設計師或統包都不太會理會
因為真的常常問一百個可能只有兩到三個會願意給他做
每家有每家的作法
我只能分享自己的流程給你參考
可以付費找丈量公司、統包或設計師先丈量你家的房子並估價
這部分通常費用落在3000-10000不等,依面積決定
並請他們提供原始房屋的CAD檔與紙本檔案,丈量只占不到整體預算的0.5%
個人覺得這部分值得投入
圖說上會有現況的尺寸圖,既有水、電、窗戶、梁柱等基本資訊圖
並提出你家的初步配置與很粗略的預算
這個預算的正負20%可以當作你的預期值
當然有很多的免費丈量估價,這就取決於個人
沒有對錯,但免費的通常不會提供圖
估算的時候也比較是口頭說
Peace 3040 wrote:
我也覺得他很謹慎, 我自己丈量好, 也將各房尺寸, 要拆要做的所有項目及尺寸都畫/寫給他了 (不是專業圖), 也先強調以國產牌為主, 但有關用料, 作法等細節, 是在一開始的估價就要決定嗎?
細節越詳細,估價就會越確實
而且你前面也說了
他主要是水電 有接統包
跨其他工種他也必須要詢價
泥作做多少面積要多少砂 多少水泥 多少工 這些都會有細算的
還是你比較喜歡廠商給你隨便喊個數字
多了他收走 少了跟你追加?
你想省錢,想控制預算 該要的程序步驟就不能偷吃步
你畫的圖我沒看過 我不曉得是不是可以用在施工估價上
或者是僅供參考然後他再憑經驗去抓誤差值
以我的工作經驗
我出的圖 除了平面圖的尺寸外
還會有水電 天花板 立面 甚至會出剖面
25坪的話 大概會出到快30張圖
有了這些詳細圖說後
根據各種工程的項目去計算各項估價
可能就會花費將近一周了
更別說他沒圖只能自己隔空抓藥
Peace 3040 wrote:
167萬...超出預算頗多
我不曉得你的預算是多少 我也不曉得你方不方便說
但我知道的是 超過30年的老房子 要做的基礎工程還不少
這些花費都不便宜就是了
A廠商聽起來就真的像是以他的經驗來抓
但沒辦法,你跳過太多步驟了 他也無法提供你確實的詳細報價 這也不能怪人家
Peace 3040 wrote:
有的, 我都把我要做的帶著設計師, 逐房逐項說了, 以A家而言, 我看他也都將我說的列在估價單裡了.
依照做工程的經驗
1.不過, 我的疑問是, 我可以先詢價, 再決定給誰對嗎?
對
2.我總得先詢價, 我和兩家說的都一樣, 在同樣基礎上, 總要有個粗略比較. 當然細節報價, 牽涉到用料, 你說的做法等等, 但這個明確的報價, 是在詢價時就要決定?
一般都是在這時候就會決定,因為關係到報價。
帶師傅去看現場時,就會先詢問業主需求再依照經驗提出我們的看法,然後現場決定用料。
例如:客戶要翻修整戶的窗戶,如果會面馬路或是比較吵雜的地方,我們就會建議玻璃用厚一點的或是膠合玻璃達到比較好的隔音效果,面對後巷或是沒有什麼噪音,就建議用一般5-8mm即可。
當然有的業主比較大器都統一用膠合那也會現場確認。
另外兩家的基礎不一定一樣,例如A廠商可能覺得一般玻璃用5mm清強即可,B廠商可能覺得現在一般都用到8mm清強,兩者就會有價差。當然你也可以統一用料規格,畢竟還是會以業主需求為主。
3.這樣萬一我沒給那設計師, 他啟不做白工?
所以通常這算是服務的內容之一,估價不一定代表會做到,有估價有機會,沒估價一定沒得做。當然也有人不這麼認為,一定要車馬費的,這也沒錯畢竟師傅有花時間出工。
Note:
依照你的描述,通常B廠商可能不想接,所以拖很久都沒報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