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六輕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也不算數?

最近中南部又出現紅害,PM2.5與我們共存亡已經是個既定事實了...

但身為中部最大固定污染源之一的台塑六輕,政府卻管不了

為什麼官方測不到六輕污染?甚至測到也不算數?「標準方法」如何綁住政府自己與學者研究?

環保署中區稽查大隊隊長石秉鑫指出:「從民國99年到現在,對六輕的裁罰有228件,台塑每一件都提訴願…一件告發下去承辦人員要跑四五趟不只。」

連6000元的罰單,台塑也寧願花十倍以上的價錢,請來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大律師,這個不符經濟效益的舉動,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來到正式編制只有43人的雲林環保局,很疑惑這樣的人力要如何監管六輕?代理局長張喬維說,正式員工和約聘雇大約是一比一,空噪科負責六輕業務的僅有7人,除此之外,還會外包給專業工程顧問公司。稽查人數仍遠遠不足,張喬維常舉的例子是,台北市環保局底下取締亂丟菸蒂等工作的稽查大隊,正式編制就有173人,是雲林整個環保局的4倍多。」


六輕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也不算數?


7個人是要怎麼查整個六輕?還比不上一個台北市環保局裏的稽查煙蒂大隊勒...

完整新聞:https://ppt.cc/fuHl8x
2018-01-25 23: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輕污染
簡單的回你好了
查污染有開單是有獎金的
以新北市來說一個月可領4萬獎金

但台塑有錢到翻
一個月給10萬請你不要來查會很困難嗎?
賺幾百億花個億打通關還會有剩

可以做做樣子就好
反正上上下下都是我的人,不長眼就把你調走

七個人不夠嗎?西方一位女性就就可放倒一家大公司(不是真倒),昏庸無作為就說一聲,不要老是用人力不足來搪塞,全國適用。
沒錯...其實就是在跟金錢抗衡 QQ 那居民怎麼都鬥不過拿著錢出來灑的財團啊

9m88塔塔 wrote:
最近中南部又出現紅...(恕刪)
可能要做是真的可以,但我想面對一個大財團的壓力應該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反蒐證」的壓力吧

但其實為什麼測不到,其實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央跟地方根本不同調啊,地方稽查出來說違規,政府說他不符合標準方法。

一台造價上千萬的光化監測車,長期機動性在六輕周邊監測,每小時產生一筆數據,卻被認定為不夠精確、僅供參考,只因為這不是環檢所公布的VOCs的標準檢測方法。

『在許厝國小的遷校爭議中,雲林環保局將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六輕周界逐時監測的光化車數據,提供給國衛院作依據,國衛院在這期間(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取得五所國小學童尿液進行檢測,此項研究登上國際一級期刊《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國衛院的報告中指出:「監測資料已顯示六輕廠區內外長期皆有氯乙烯(VCM)/EDC逸散之時空趨勢變化。」』
仔細看完報導真的很扯,大家都在怕pm2.5,卻不曉得最恐怖的是吸附在pm2.5上面的致癌物質。
這些致癌物質就來自六輕的煙囪,但政府竟然連踏進去檢測都受限,更不用說那些沒有被裝設監測儀器的煙囪了。

我們連自己在吸什麼都不知道

七個人當中也不是每個人每次出差都會去啊,剛看了其中一篇講測不到的文章,這七個人是要管整個南投雲林耶,範圍超大就算了,你進去之後面對的是被六輕挖過去的老鳥,然後儀器都比你帶的政府提供的好,光用想的壓力超大@@

然後環保局出的車監測出來的數據,又不符合所謂的環檢所公佈的標準檢測辦法。。。。

9m88塔塔 wrote:
最近中南部又出現紅...(恕刪)


共犯結構~

雲林縣,靠六輕收了多少稅收~

全球最大的園區~

連中油都可賺500億,你認為呢?

是啊共犯結構無誤,真的就是個石化帝國

這篇也蠻清楚的 呵呵 三座輕油煉解廠就能每年製造出293.5萬公噸的乙烯,比中油一輕到五輕的總和還多

每年營收近2兆元,但貢獻給政府的稅金還有補助款 跟居民的健康、農民的土地 能夠被放在一起比較嗎?

新聞連結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