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Hz,因為這是台灣交流電頻率
2. 120Hz,因為要保持光源穩定性,故都透過整流器將正弦波下半部翻上來,原本一個全波拆解為兩個全波,頻率×2倍
3. 120Hz,還是原本的60Hz正弦波。可是因為在一個全波中,負向振幅與正向振幅對光源造成的效應一樣,都是在發亮所以人眼分辨不出來,實質上等同120Hz
4. 100Hz or 120Hz,因為CNS規範的關係,同時也是由儀器實際去測得的
最讓人不解的是,以上這些頻率所造成的頻閃現象,都有人從相機對應的快門去拍攝出來。不過根據醫學研究,人眼無法辨識100Hz以上的頻閃,所以如果是60hz的話應該看得見才對?實際上卻看不到啊。而且如果存在100hz這種頻率,那表示他原本應該是基於50hz,可是這個頻率台灣不存在不是嗎?他是中國大陸的工頻規範吧。
所以到底哪種說法才是對的呢?
還有就是,廠商一直說根據國外的研究,低頻閃可能會造成癲癇,高頻閃可能造成疲勞、傷眼、專注力下降...blablabla,所以該採用他們推出的無頻閃LED燈。頻閃LED燈真的傷眼?這些是真的有科學的研究去證明的嗎?還是以訛傳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