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來想去,要活得舒服安全些,根本之道,還是該從源頭做起,在此,感謝Mobile01論壇里眾多的濾水迷,指點過磷酸鹽一二的梁百靈兄,與提供美國濾材知識的妻舅,就這樣,我從二月忙到現在,暮冬做到初夏,一路擺脫無知,不斷改善更新,如下:
(1) 前段處理: 在一樓水塔入口
大胖10吋2道式濾桶=[3M前置過濾器+PP濾蕊+PP濾蕊],過濾泥沙雜質

塔底果然清澈見底,不見往日的泥沙。
先前寫了網誌[偷閒玩水電--一樓的前置過濾系統,裝三套對照實驗],此略。
洗衣機用水向來由頂樓水塔自然流下,充滿水槽要花個把小時,衣服多些往往跑到半夜,還不時跟抽水馬達奏鳴交響,耗時費電,完全不合理,如今,一樓有如此好水,理應直接汲取,走明管直接打入洗衣機,鼓足了勇氣,買台網路說是好貨的電子式加壓馬達,生平沒裝過,仔細讀了幾遍說明書,就安裝起來 (哈,根本不難),電一插,洗衣機充滿水只花五分鐘,這下,兒子在軍中的蚊帳棉被,可以扛回來洗了。
(2) 中段處理: 在四樓水塔出口
大胖20吋3道式濾桶=[PP濾蕊+樹脂+活性碳],把關水質,為飲用水做好前處理,兼作沐浴用水。

先前寫了網誌[偷閒玩水電---頂樓水塔過濾系統],此略。
如今右端添增三通,加壓力表,方便往後玩別的,左端配上四通下接閥門,更換活性濾芯時,跑出來的黑水,可由此宣洩。
(3) 末端終極處理: 在廚房,飲用水。
一開始,我嫌棄RO占空間,控制關關太多易故障,眼光只擺在頂級的歐美日濾材,逐一審視了幾十種濾心,從中篩選出頂級,日本,德國製的貨,務期配出一套黃金組合,結果昂貴不說,其實,還是比安麗便宜! 泡起茶來的色澤,香味,口感,根本不理想,無奈走回RO過濾的路子一看,才發覺RO已是種相當成熟的產業----零件齊全,濾材多樣,濾水品質上乘,廢水比可做到1:1.5,而且價位平民化,DIY到此時真是累了,索性找廠商,添置一台標準型5道過濾= [5微米10吋PP質濾心 + 10吋UDF活性碳濾心 + KX牌CTO活性碳濾心 + 美國RO膜濾心+ AIC後置椰殼活性炭濾心 + 麥飯石],往後有玩性的話,再DIY改裝為豪華型。
RO機器管線雜沓,真的很礙眼,安置的所在擇了幾處,都被老婆斷然否決,苦思冥索到最後,眼前一亮,DIY小事一樁,由外邊做個三通引水,RO廠商來時,就把機子裝在廚房屋頂下緣。

由兒子趴在廚下,換上這把全304不銹鋼的水龍頭,左邊細水為RO,右邊粗點的是冷熱水,三合一,如此,檯面上就不會有那多管線跟龍頭,出水的一刻,瀟灑寫意又甘美,辛苦是值得的。

溶解性固體總量(Total dissolvedsolids,縮寫TDS),說白點就是"雜質"。

拿TDS水質檢測筆來量測,自來水進口為左圖的303,經此處理,狂降為右圖的6 。

暇餘三個多月,全耗在上面這些,真累壞了,就此打住,品茗賞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