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式冷氣約使用2年只有夏天會開來使用!
問題:大約使用空間3-5坪,使用方式要使用前會先開送風約10分鐘,再轉冷氣!
例如:主機液晶上顯示市內問度28度,我會轉遙控器26度冷氣馬上出來有冷度,大約過10-15分鐘後主機液晶上顯
示26度,這時出來的風無冷度!我在從遙控器上按下降溫鍵改為25度冷氣大約1分鐘就出來有冷度!可是過10-15
分鐘後主機液晶上顯示25度這時出來的風無冷度!重複情形致22度全程有冷度!
請問一下這情形是否有些問題?
還是主機過於敏感因空間過小導致?
有無辦法自行更改主機敏感度?才不會想吹冷氣有冷度的感覺可是卻一直讓主機持續在22度,這樣造成耗電及主機受損?
房間並無開電扇!
濾網以清洗,感溫棒<紅色的那一顆濾網下面>皆以清乾淨
希望各位大大可以給我建議,筆下留情!
感謝各位幫忙!
變頻式冷氣和傳統冷氣的不同,主要在於其利用一種「頻率變換器」的電力電子技術,來改變提供給壓縮機的電源不同的頻率,進而控制壓縮機的運轉速度,以此來調節冷氣輸出。啟動時,壓縮機可由低轉速穩定的加速,並在短時間內將轉速提升至最高,以二倍於傳統冷氣機的電力頻率,來迅速降低室內溫度。運轉時,則可視實際溫度與使用者設定的溫度差來調整速度:當溫差大時,壓縮機轉速加快,讓房間迅速變冷;當溫差小時,壓縮機則以較慢轉速運轉,讓冷氣輸出和室內溫度達到平衡,省卻一般壓縮機開開關關的電力損耗;因此比起一般冷氣,除了具有低噪音、低震動及維持室內恆溫的優點,更可發揮更大的空調效率來省電節能,其耗電量只有一般冷氣機的2/3,省電可達30%以上!
當變頻器剛出現應用於壓縮機的時候,最先使用三相交流感應馬達,然而為了實現更佳的節能效果,於是發展直流無刷馬達(DC brushless motor)。近幾年來,高效率直流無刷馬達已被進一步的改良,在日本,結合磁阻馬達(reluctance motor)原理,發揮磁阻扭力(reluctance torque)之效能的直流無刷馬達,已被大量使用在新型式的小型空調機上。交流感應馬達只要加上電壓,即可開始旋轉運動,但是,直流馬達必須持續同步旋轉才能保持旋轉運動。因此,獲知馬達轉子磁石位置的資訊,是維持同步旋轉所必需的,近年來,由於微處理機運算速度的改善與持續研發中,使得轉子磁石位置的控制,可以順利地達成。
如前所述,以往的所謂的〝變頻控制〞,主要為將供應三相交流感應馬達的交流(簡寫為AC)電源之電壓(Voltage-簡寫為V)與頻率(Frequency-簡寫為f )予以變化,而提供不同轉速(簡寫為N)下之定扭力(Torque-簡寫為T) 控制,故而,不同之馬達設計,將會有不同的V/f 曲線而搭配不同的馬達性能曲線(俗稱T/N曲線),所以在變頻控制時,只要改變電壓與頻率,便可使壓縮機有不同的轉速呈現,但是要匹配壓縮機負載所需扭力而提供適合的電源功率
而直流變頻(DC inverter),意指壓縮機原使用之交流感應馬達,改為使用直流無刷馬達(DC Brushless Motor),在這裏所謂的直流無刷馬達,其實為永磁式的三相感應同步馬達,其馬達定子仍為矽鋼片體而進行三相繞線,與原先的三相交流感應馬達之定子結構相似;而其馬達轉子,則為具有永久磁石的矽鋼片體,因為與直流馬達一樣具有永久磁石,但是又不像一般傳統直流馬達,須具有碳刷方能控制驅動運轉,因此稱為「直流無刷馬達」。然而,由於直流馬達之轉子已具有磁極,所以馬達的驅動方式與交流感應的驅動方式有所不同,其控制需先解讀轉子磁極的位置,方能施予供應電流的方向而驅動,因此,整體壓縮機的驅動控制架構便有所不同了。大致上,一般交流變頻的空調系統可比定頻的空調系統,節能達20%以上,而直流變頻的空調系統將又比交流變頻的空調系統,節能達1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電子電力技術的突飛猛進,加上磁石來源充裕、磁石製程技術與具永久磁石馬達之轉子的組裝技術成熟,日本新型式的小型空調機上,已逐漸採用更省能的直流(DC) 變頻控制系統。
大罐巴拉松 wrote:
大約過10-15分鐘後主機液晶上顯示25度,這時出來的風無冷度...(恕刪)
這樣很正常啊!!!如果短循環那就會在幾分鐘內溫度馬上降到設定值變成送風,所以這只是單純室內循環不良而已,開冷氣記得要配合電風扇加強室內循環,不然只會讓冷氣機旁邊會涼其他地方都不會涼。如果你不開電風扇真的要感覺涼需要開很低溫浪費很多電,所以開冷氣時加開電扇會比較省電!!因為你不需開很低溫就很涼快了。最佳的例子是不開冷氣時室內溫度都一樣高,開了電扇並不會有降溫效果,但卻會讓你覺得涼爽,相同道理同樣室內都保持26度,不開電扇會覺得熱但開了卻覺得冷,這就是空氣循環的效果。所以別再開22度浪費電了!!加一支電扇來吹可能只需26度就很涼快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