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最近在規畫要裝潢,
看中和室可以多功能利用,
舉凡小孩房、書房、客房、起居都適合
所以想隔出一個3.4坪和室來
因為房子比較舊,
樓高才2.7m左右
這樣地板做20公分,
天花板(想整個房子都做,比較統一)20公分,
這樣剩下2公尺多,
朋友提醒我還要裝冷氣,
但我不知道留的空間夠不夠,
然後針對我的需求應該怎麼選冷氣
請板大幫我看看喔
chc2218 wrote:
請順便將濕氣考慮進去...(恕刪)
+1
透天一樓尤其嚴重 !!
就算不是一樓, 若該區域像汐止, 林口, 淡水的氣候, 也會有可能
與其天花板, 不如地板....
天花板沒必要全部作滿, 可以用口字型, 框住該空間
再考量冷氣的"厚度", 以冷氣厚度為參考, 決定該 口 字的厚度 (高度)
因為口字型天花板只在四週, 你作 30 , 可以容入冷氣(分離式室內機)也不會有壓迫感
我之前租的屋子, 就是這樣...
那間, 有部份區域約一坪是45高, 有活動板掀開
其它部份都是 24高, 在接近入口地方, 有作小抽屜
(20左右的只能作這樣的收納, 別想有可能作掀式)
我寧可把地板作 45, 與牆邊留點距離, 保留給可能的(櫃)
中央以井字型, 可作九格收納, 必要時也可當作"維修"...
就是濕氣問題, 高度夠, 空氣可流動,
必要時可掀開, 就是換修的意思
不止是氣候問題, 萬一.....潑了水, 你也好掀開清潔吹乾
其它, 還有要注意什麼?
style !
和室, 就該有日式和室的風格,
別被設計師搞成只是沒有床, 加高木地板的台式房間 ....

今天上課時, 正好有上到 : お上ガり ください
日式禪風
提到日式禪風,大部分人都能很直接的聯想到大量的木作構成,透過拉窗所照射出來的光,反射在疊蓆明亮的表面,柔和陰影的濃淡度從最裡面的空間所醞釀出來的,整潔而明亮,散發出清爽怡人的氣氛,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感覺。
起源
日式建築起源於唐朝,唐代的人為了避免木造建築被蟲蛀和腐壞,便把地板架高,方便隔絕地面所產生的濕氣,並且延長使用的年限。傳到日本,日本人平常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把原本睡房中使用的疊蓆,延伸到整個和室,再配上日式居家常見的灰砂牆、杉板、糊紙的拉木隔扇門,就演變成現在的和室。 和室跟唐式的最大不同在於地板:和室鋪得是疊蓆,而唐式鋪得則是複式地板。但現在這一類的空間設計都統稱為和室。他是傳統日本房屋所特有的房間,地面鋪上疊蓆,由於疊蓆的大小是固定的,鋪的張數可以知道房間大小。
日式裝修的發展離不開悟禪宴客的茶道文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佈置、花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單明瞭的獨特空間,再加上樸素典雅的視覺感受。和室的空間被拉窗和隔扇(兩麵糊紙的拉門)所圍著,通常設有凹閣可以擺設藝術品。特別是拉窗把空間完全地隔絕,光影變化散發出一種模糊曖昧的環境,造成幽玄而又明亮的私人空間。
現代
由於都市生活地狹人稠,現代的家庭常會把日式設計融入其中。在空間不夠而家中雜物過多的情況下,如何讓家裡要看起來漂亮,第一要點就是要「泯滅生活感」,也就是要弄得像樣品屋一樣好像沒人住。東西儘量藏到櫃子裡,如依個人喜好可以將地板墊高,將底下設計為收納物品的空間,或者是在內部規劃成收納櫃;如果用玻璃拉門來隔間,看起來就呈現半開放的狀態;而室內則用升降式和室桌的設計,桌旁再擺上幾個充滿日本風味的小座墊。這種牆面收納櫃,基本上大概以整面牆當作櫃體,僅留必要的開放空間(例如放電視的地方、書桌、或少量開放櫃),讓櫃子融入牆中,這樣房間雖然坪數減少一點,但是可以少掉很多東一個西一個的其它櫃子。在和室裡不需要穿鞋子(包括拖鞋),赤腳走在以自然素材燈芯草做成的疊蓆上,有如徜徉在大自然一樣。如果再把陽台延伸到室內,就成了開放式的和室,然後在和室裡泡茶、聊天、賞風景等等,都是相當寧靜舒適的。
用木
一般日式地板而言,使用海島型地板較為恰當。實木地板因為單價高而且又不能耐潮,所以都不建議使用。至於和室來說,最理想的高度為一尺至一尺半的高度最為洽當。這是正統日本和室地板做法高度「一尺相當於三十點三公分」,至於角材選用方面採用十字固定結構,上層為一寸二角材、而下層使用一寸八角,至於面板採用四分夾板才能夠達成地板支撐的耐久度。需要注意方面:架高地板前需要先做好基本防潮處理,一般來說都會搭配底部防潮布舖設,以利未來防止因地面產生的水氣或濕氣影響到和室的表面。在木材選購上,應該選購一般防腐建材才能達到架高地板的耐用度。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但如果說到冷氣安裝
最起碼要離地180公分以上,
讓冷風可以吹到房間的最遠處,
因為冷空氣比重較重,
如果冷氣機又擺的不夠高,
冷氣就沒辦法吹得夠遠,
不但沒冷到,
也容易讓冷氣機造成短循環,
減短機器壽命。
所以幫你試算一下,
不知道板大地板跟天花板有沒有估到「隔板」的厚度,
因此我已沒有估到隔板為前提,
擅自幫你加上上下共10公分的隔板空間。
(雖然有點高估,但也是比較保守一點)
因此是270-20-20-10=220
再來,220-180(最低擺放位置)=40
這40公分內,最少幫冷氣預留5~10公分的回風空間,
(回風空間是冷氣上方跟天花板中的距離)
因此選擇機器要在30公分以內,
3.4坪因為用的是小的機器,
應該放的下。
但說實話,
這樣冷氣距離人還是太近。
您都已經做天花板了,
比較建議是配合天花板做吊隱式設計,
冷氣高度可以拉到2m以上。
吊隱式的部分,
大金的機器size縮得滿小的,
高度僅有20公分 寬度也只有70公分,
開板大只要稍微增加天花板的空間(約5公分以內),
就可以將冷氣裝置完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