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火烤地獄又要到了...
家住頂樓或是鐵皮屋的版友應該都會有同樣的心情
今年小宅打算化被動為主動!!
在天氣尚未變得很熱之前 先來弄些隔熱設施
目前查到比較推薦的方式有
1.黑紗網 2.隔熱磚 3.隔熱漆
不知道哪個大家比較推薦呢?
黑紗網屬非正統的隔熱方式(外面施工而言)
就看你自己判斷
隔熱磚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良式
以往隔熱磚是早期再使用的東西
效果不好...
隔熱漆應該是目前最多也最常再用的隔熱材料
但這東西價差很多...
便宜的可能三四千
貴的也有上萬塊一桶(都五加侖)
價差應該還是在於品牌還有效能
一般效能重點在於反射率要高
熱傳導係數要低
反射率高這個很多材料做得到
熱傳導係數低這就牽涉到價格
目前比較好的大約都低於0.1的熱傳導係數
反射率高,熱能較難停留在表面
但表面髒污就影響到反射率
所以這時候需要的就是熱傳導率
熱傳導率低,熱能不會往下散(下方通常為樓板或鐵皮)
如果你都不瞭解
且願意花時間作功課
可以整合以下資料判斷
收集知名品牌隔熱材料重點資料
1.反射率(日光反射率、放射線反射率、熱反射率..反正名詞很多)
2.熱傳導率 越低越好 最好選0.1以下
3.耐洗刷性
4.抗污染性(自潔淨能力)
其它數據各有利弊,我建議上面這四個重點
1~2這上面解釋過了
耐洗刷照字面看也知道是能承受較長次數的刷洗,避免破損或劣化
抗污染性(自潔淨能力)則是關係到未來隔熱漆髒污,你清洗容不容易,畢竟髒污是一定會的,但若不好輕洗那反射效果就一直不好...
再來要統計每㎡施作量,還有要塗刷幾層
有些1㎡塗刷量兩道,用量0.9L
那19L就約施作17㎡=5坪左右
最後就是從中考量哪個你覺得價格與效能較能接受的品牌了...
rock286923 wrote:
只要四邊不封起來就可...(恕刪)
看住哪邊吧?
--------------------------------------------------------------------------------------------------------------
臺北市建築管理處 http://www.dba.tcg.gov.tw
臺北市免辦建築執照建築物或雜項工作物處理原則(第二點第十八款條文)
下列建築物或雜項工作物建造時應向臺北市政府工務局(以下簡稱本府工務局)申請,經核准後始得建造,除第十八款外並應於施工前完成消防設備審查並經竣工勘驗(含消防檢查)合格核發使用許可(憑接水電)後方得使用。(十八)符合下列規定之合法建築物為防漏目的,於平屋頂上建造斜屋頂:
1. 限建築物為五樓以下平屋頂,建造逾二十年以上或經依法登記開之建築師或相關專業技師鑑定有漏水之情形,且非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99 條規定應留設屋頂避難平台之建築物。
2. 斜屋頂應以非鋼筋混凝土材料(含鋼骨)及不燃材料建造,四周不得加設壁體或門窗,高度從屋頂平台面起算,屋脊小於一.五公尺,屋簷小於一公尺或原核准使用執照圖樣女兒牆高度加斜屋頂面厚度。
3. 斜屋頂不得突出建築物屋頂女兒牆外緣。但屋頂排水溝及落水管在基地範圍內,且淨深小於三十公分者,不在此限。
4. 屋頂平台面對道路或基地內通路應留設無頂蓋式之避難空間,其面積應大於該戶屋頂面積八分之一,且不小於三公尺X三公尺,與樓梯間出入口間並應留設淨寬度一.二公尺以上之通道。但無樓梯間通達者,得免留設。
5. 申請人應檢附工程圖說、不燃材料證明、結構安全鑑定證明書(由建築師或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負責)、直下方全部樓層區分所有權人之同意書及相關文件向建築管理處違建查報隊申請,且應於核准後3 個月內施工完竣,並檢附完工照片備查。但已成立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並向本府完成報備有案者,其同意書應依規約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為之。
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內容來自臺北市政府96法令彙編(2007年8月15日於臺北市建築管理處網站上線),請依最新規定申請辦理
--------------------------------------------------------------------------------------------------------------
頂樓算公共空間
同棟的鄰居可能也要處理...
五腳隔熱磚,是建築研究所推薦的,C/P值最高,又耐用!
因為是水泥做的,每片成本不高,貴在搬運...
但最好是偷工減料,把五腳隔熱磚排一排就好,不要把填縫封起來,隔熱效果又更好!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屋頂建材隔熱性能實測與節能效益分析研究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35&t=1647409&last=24576952#24576952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