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醫療量能不足還是SOP沒做好

台灣的健保制度常被稱讚「便宜、好用、人人可及」,但也因為這樣,醫療量能長期不足、醫療人力緊繃。

1. 醫療體系的結構性問題

健保給付偏低、大醫院壅塞,基層不足

2. 醫護人力不足

醫師分科失衡、護理人員流失率高、人才外流

3. 政策與資源分配問題

長照與急性醫療銜接不足、占用醫院病床、偏鄉醫療不足、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不足

4. 社會與文化因素

民眾過度依賴健保、人口老化加速、醫療糾紛壓力大

所以你去醫院的時候等待時間都很長很長,但上面醫療量能不足的原因需要花很多時間及政府的努力才能解決

但若有更高效的的 SOP 可以 緩解壅塞、減少浪費不是更好的方式嗎?

昨晚剛好急性痛風發作
---------------------------------------------
遇到的實際流程(急性痛風案例)

等候看診:1 小時(醫師才出來問診)。

先打一針止痛 → 觀察 0.5 小時。

醫師再來決定打類固醇 + 吃藥。

再等護士執行 0.5 小時。
👉 總計 2.5 小時才完成療程。
---------------------------------------------
若有高效的SOP
護士用 SOP 問診 + 量表確認「典型急性痛風」
建立「急性痛風處置套組」護士依照醫囑執行(止痛針 + 類固醇針 + 口服 NSAID/秋水仙素)
👉 總計 0.5 小時內就能完成療程。
---------------------------------------------
針對「典型案例」的標準化SOP
臨床表現很典型、治療模式已經很固定、先治療再檢查也安全
(例如痛風、偏頭痛、氣喘、腎絞痛、急性嘔吐、腰背痛、蕁麻疹,本來都有明確治療模式)。

雖然現在社會氛圍來說這件事感覺一定會被噴,但還是希望能讓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2025-09-01 14:06 發佈
全醫院又不只急性痛風這一疾病,人百病都有一個人專門處理才是浪費。

急診就是這樣,有生命危急的會先處理,是依檢傷分門別類,
沒有急症掛急診,五個小時才處理很正常。

台灣健保的好剛好也是他的缺點,台灣轉診制度不佳,小毛病就直接掛醫學中心,
應該要有轉診單才能掛號,小感冒就先從診所看起,看兩次看不好才能跳階,
醫護的薪水太低了,大夜班薪水要Double再Double才有吸引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