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要掌握血糖波動情況,不需要每次都遭受皮肉之痛,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只要佩戴傳感器,就能夠輕鬆連續14天24小時不間斷測量血糖數值,還能掌握飲食與生活習慣對血糖的影響以及血糖波動的情形,是所有想要了解血糖變化者的一大福音!
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幫你全天候監測血糖狀況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 鄭乃源醫師提醒:「想要了解血糖耐受度,其實最好是不同時段多次測量。」比起只用空腹血糖或血糖機量測飯後兩小時的血糖數值,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飲食前後的血糖波動情形,如此才能夠有機會吃對食物,讓血糖穩定度更佳。
聯青診所推出的新檢項《個人血糖控管計劃》,即是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掌握個人獨特的生理代謝運作機制,全天候監測血糖狀況。透過佩戴傳感器、下載手機APP,即可連續 14 天24小時測量佩戴者血糖波動的情形。檢查後還會得到一份完整的報告,不只能藉由圖表清楚看到血糖的波動、還能了解哪些食物適合在什麼時段吃,身體能夠耐受多少食物的份量,能更瞭解自身代謝的情況。
檢測過程中,營養師更會從旁協助給予飲食的建議,如40歲的黃小姐以往習慣早上空腹執行168飲食法,午餐則選擇吃蔬食便當或肉燥乾麵,然而在《個人血糖控管計劃》檢測期間,卻意外發現只要單獨吃較多的碳水化合物,或是只吃一個地瓜,血糖波動就十分明顯,後來在營養師建議下,早餐改吃無糖豆漿搭配御飯糰,中午則增加蛋白質與蔬菜並減少碳水化合物的份量,血糖的變異係數就明顯下降。
透過檢測,黃小姐能經由手機APP即時觀察到血糖在任何活動中的變化情形,加上報告的分析與營養師的飲食建議與運動調整,讓她更有自覺地選擇食物,更珍惜與享受各種食物天然味道,因此除了血糖變得更穩定,體重也自然而然地變輕,最重要的,是精神變得更好、更有活力。
這三類人別忽略監測血糖的重要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醫護部經理 王松惠護理師建議,以下三種類型的人,更應該藉由《個人血糖控管計劃》有意識地監測自己的血糖:
一、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通常會透過飲食與藥物穩定血糖,但也不乏有些人血糖總是控制不好,因此透過連續 14 天 24 小時觀察飲食與血糖的關係,有助於協助主治醫師調整藥物或營養師介入飲食調整,達到穩定血糖的目的。
二、 減重中的人
想減重除了要規律運動,了解食物對身體的影響更是重中之重,吃對食物不只能讓減重事半功倍,較低的空腹的胰島素也可避免脂肪的囤積,是減重者的一大利器。
三、 有心血管風險者
糖分攝取過多會造成身體發炎,並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增加心血管風險,透過監測血糖,能夠有意識改善飲食習慣,有助於控制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並且降低血管內皮因血糖波動造成的危害。
還是會有破功的時候?每周給自己一個小確幸!

想要控制血糖,首要還是要控制糖份的攝取,尤其含有大量精緻糖的食物、飲品更是首要該戒除的品項。然而有些時候,忙碌的生活總會想來點小確幸,尤其當同事揪團訂飲料時更是難以抗拒誘惑。王松惠說:「真的好想吃甜點或者喝含糖飲料的時候,可以透過測試知道自己能吃的量是多少,哪類型的飲品最適合你,讓自己吃得開心不罪惡。」
有血糖問題或胰島素阻抗的族群眾多,血糖問題更是全球一大議題,正所謂上醫治未病,在這科技醫療的時代,若我們能善加利用精準、簡易又方便的血糖控管儀器,才能精準又有效的確認自己的健康狀況。
《個人血糖控管計劃》
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使用FreeStyle Libre 2傳感器埋置於手臂後側組織間液中,14天24小時隨時利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傳送至手機APP裡,可得知連續性的血糖波動而非單點血糖數值,自主監控能有效的讓受測者血糖穩定,學會正確的飲食與生活模式。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醫護部經理 王松惠護理師
以上資訊由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周刊提供
全文轉載自:總是控制不好血糖?一檢測助你全天候監測血糖
看更多文章:
➤ 慢性疾病核心根源!醫:胰島素抗性指數是警訊
➤ 身體重金屬中毒還不知情? 要靠這個方法!
➤ 憋尿也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不可不知「心腎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