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年50歲,已婚且育有2子,
平常偶爾晚睡但不菸不酒,
在今年初被確診罹患「惡性軟組織肉瘤」,
「惡性軟組織肉瘤」是一種極少見的癌症,
約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
而「惡性軟組織肉瘤」下又再分了200種以上的亞型,
治療方式也不像肺癌或肝癌有一個制式的標準,
大多數療程都要憑據醫師經驗及病患狀況量身訂做,
由於標靶藥物及化學治療對「惡性軟組織肉瘤」的效果都是非常有限,
所以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仍是手術切除,
簡單說,
「惡性軟組織肉瘤」的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
或許與遺傳、環境及生活習慣的因素有相關,
但可以確定的是,
「惡性軟組織肉瘤」絕對是屬極度頑劣的癌症之一,
下面我將會詳細的分享發病後治療經歷,
或許有些照片令人不適,
但還是希望提供一些經驗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
《第1話》
事情最早要從2018年的全身磁振造影檢查說起,
這是我第2次的自費全身健康檢查,
為何我會有定期自費健康檢查的習慣?
這就要提到我父親,
他一輩子都拒絕去健檢,
認為人好好的沒有必要去給醫院糟蹋,
在他59歲時因身體極度不舒服而去醫院檢查,
第一次檢查就鑑定為肺癌末期,
前後不到40天就撒手人寰,
於是我從40歲之後,
每五年便會安排1次高階健檢,
我認為比起買保險,
預防檢查才是能真正避免重複我父親步伐的最佳方式。
由於「全身磁振造影」所費不貲,
所以我都是選擇在北部價格最低的T醫院檢查,
在2018年的檢查報告中,
發現我的左腎有一個1公分的「囊泡」,
或說是「囊腫」,
但由於尿液、血液檢查數值均正常,
檢查報告僅建議我至泌尿科追蹤複查,
也因為T醫院距離我家實在稍遠,
於是我改到離家比較近的醫學中心F醫院腎臟內科定期追蹤,
從2018年開始使用電腦斷層追蹤的時候,
囊泡只有1公分多,
經過4年的持續追蹤,
在2023年8月的時候,
囊泡已經長到3公分,
主治S醫師說我的囊泡看起來似乎不像一般的囊泡,
裡面好像有東西,
但因影像解析度的關係,
沒辦法再進一步確認,
S醫師說這叫「複雜性囊泡」,
請我繼續每年電腦斷層追蹤。

2023年8月電腦斷層,囊泡約3公分,從左腎內部生長發出
--------------------------------------------------------------------------
《第2話》
2024年7月3日,
清晨5點睡覺時,
忽然被左下背處一陣劇痛痛醒,
原本還想說是不是背部肌肉抽筋,
但這個痛很深層,
在床上滾了20分鐘後還是沒有好轉,
只好把太太叫起來,
請他馬上載我到F醫院急診室,
我只記得我檢傷分級為第3級,
痛到沒辦法躺在床上,
急診醫師先幫我打了一針嗎啡類的止痛劑,
讓我可以先穩定的做檢查,
在超音波檢查後,
醫檢師只說我後腹腔裡有大量液體,
但不知道是甚麼液體、哪裡來的,
於是只好再進一步安排做電腦斷層,
做完斷層後終於確認我後腹腔內的液體是血,
而血的來源是我的腎臟,
左腎正嚴重出血中。
於是我被安排做了動脈栓塞術,
就是從大腿鼠蹊部的動脈血管穿入一根管子,
使其到達正在出血的部位,
再打入栓塞物質阻斷血管出血,
這個治療很痛苦,
痛苦的不是肉體,
而是要連續48小時躺平、完全不能起身,
大腿關節也不能彎曲,
吃喝拉撒睡都得在床上,
對一個可以正常活動的人來說,
被困在一張病床上超過2天是會讓人崩潰的,
最後確認腎臟沒有再出血後,
醫院就讓我出院了,
H醫師說留在體內的血會被人體吸收,
請我不用太擔心,
兩星期後再回來複診就可以了。

2024年7月電腦斷層,左腎出血形成血塊,直徑約8公分
--------------------------------------------------------------------------
《第3話》
2024年7月16日,
今天回F醫院泌尿科門診複診,
由於我沒有指定主治醫師,
所以F醫院指派了H醫師當我的主治醫師,
回診當下H醫師便使用超音波檢查腎臟的狀況,
並發現後腹腔的積血完全沒有消退,
H醫師表示可能是我的體質吸收積血的效率較差,
便再請我休養兩星期;
2024年7月30日再回診做超音波後,
H醫師說後腹腔的積血還是沒有消退,
他自己也覺得很納悶,
於是H醫師安排了2024年8月9日做電腦斷層確認,
不做還不知道,
電腦斷層的影像報告竟然顯示積血的範圍還在擴大。
可是我的左腎已經確認沒有在出血,
抽血驗血紅素也沒有下降,
可見身體裡面並沒有在「漏血」,
那為何積血範圍還在變大?
這時H醫師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他決定要將後腹腔排不掉積血做引流,
至於為何是錯誤的決定,
容我後續慢慢交代。

2024年8月電腦斷層,後腹腔出血範圍仍然在持續擴大,直徑約10公分
--------------------------------------------------------------------------
《第4話》
2024年8月16日二度住院做引流處置,
引流完成的當天確有流出約350ml的積血,
為了徹底將內部積血完全排出,
H醫師請我出院後仍保留引流管,
前前後後共兩個星期,
我每天都小心翼翼帶著引流管和穢血袋上班,
每一天都大約有10到15ml的積血被排出,
我想兩個星期應該足夠把積血排乾了吧,
2024年8月29日依約回診拔除引流管,
H醫師幫我拆除引流管後未再做其他檢查,
直接請我1個月後再回診即可,
其實自7月份左腎出血並完成止血後,
我身體並沒有任何不適,
除了每次回診都發現積血沒退之外,
我真的還是覺得我很健康。
2024年9月26日回診,
又聽到H醫師說一樣的話,
「積血範圍又更大了」;
H醫師是3年前剛升上主治的年輕醫師,
自F醫院將我轉給泌尿外科H醫師診治後,
我一直相信H醫師說的每句話,
並且遵從醫囑,
雖然H醫師一直不知道我後腹腔積血不退的原因,
但我相信他一直有在努力的幫我找答案,
期間雖然太太一直勸我換醫師或換醫院,
但我相信H醫師的專業,
畢竟H醫師已經治療我3個月了,
所以我決定再繼續給H醫師看診。
當我聽到H醫師又說「積血範圍又更大了」,
實在是有點無奈的感覺,
分不清楚H醫師已經是第幾次說這句話了,
我身體內部的狀況似乎和我的感受完全背道而馳,
H醫師說他會再和其他醫師研究我的病況,
下次回診應該會有個答案,
我想我只能相信你了。

2024年8月H醫師決定引流後腹腔的積血,不過這個處置後面看來是錯誤的
--------------------------------------------------------------------------
《第5話》
2024年11月21日,
回診先去照了超音波,
還是不好的消息,
H醫師說我後腹腔的積血還是沒有退,
他也和影像醫學科的醫師討論過,
說這可能是「不好的東西」,
但具體是甚麼東西沒有說,
所以H醫師決定再安排一次電腦斷層確認,
2024年12月5日回診看報告,
我傻了,
我的後腹腔已經是塞得滿滿的「積血」,
左腎也已經被壓到貼在背上了,
仔細摸我的左側腹,
是可以摸到肚子裡面有一個硬物,
我一直以為積血會是軟的?
H醫師說這「有可能」是腫瘤,
但為了精準確認,
H醫師請我再做更精細的影像「磁振造影」;
說到健保的「磁振造影」是要排隊的,
在F醫院的安排下足足要等2個月,
我不禁開始擔心,
因為這積血膨脹的速度實在有點快,
雖然目前還沒有症狀,
但想也知道不可能再空等兩個月,
於是我馬上透過所有能動用的人脈協助,
很快的,
F醫院就通知我2024年12月12日去檢查。

2024年12月電腦斷層,左後腹腔的積血直徑約12公分,左側腹按壓可以摸到硬塊
--------------------------------------------------------------------------
《第6話》
2024年12月19日回診,
H醫師看完放射科磁振造影的影像報告後,
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後腹腔這不是積血、是「腫瘤」,
並且馬上把我轉到「泌尿腫瘤」的Y醫師門診,
從7月一開始只有8公分大的積血,
到現在12月變成13公分大的腫瘤,
歷經半年的摸索「終於」確認病情。
2024年12月21日轉到F醫院泌尿腫瘤掛Y醫師的診,
只能說不愧是泌尿腫瘤的專科醫師,
看完2024年11月的電腦斷層影像後,
他就跟我確定後腹腔長的是腫瘤了,
但我第一個想到的是,
為何H醫師當時竟然看不出來?
還拖了1個多月,
我再詢問Y醫師有辦法用穿刺或其他方式確認良惡嗎?
Y醫師說現在穿刺風險太大了,
萬一是惡性不就等於是將腫瘤裡面的癌細胞放出來,
我忽然又想到H醫師當初一定沒想到這件事,
所以還幫我引流「腫瘤」的血,
聽到這裡,
我實在是非常後悔沒聽太太的話,
當初竟一直堅持給H醫師看診,
這半年來不知道延誤了多少時間?
做了多少錯誤的診斷?
Y醫師非常專業,
他說我的左腎已經完全被腫瘤包覆了,
可能沒辦法部分切除,
只能整個跟腫瘤一起切除,
我知道腎臟整個切除會比部分切除簡單,
預後也較好,
但想到會少一個腎臟,
天啊,
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結局,
不過即使無法接受,
必須還是得要說服自己接受。
Y醫師考量術後恢復及減少出血,
建議我使用腹腔鏡手術,
費用約9萬元,
並解釋需要在腹部多切開一條14公分的開口,
好「完整無缺」取出這個直徑12公分的腫瘤,
最快的手術時間可以安排2025年12月31日。

手術示意圖,左腎必須和腫瘤一併根除,且須另開14公分傷口取出腫瘤
--------------------------------------------------------------------------
《第7話》
2024年12月21日,
太太找遍網上的資料後,
認為切除整顆腎臟茲事體大,
堅持要我到擁有「腎臟部分切除」技術的專科醫院徵詢意見,
不要只聽Y醫師單方面的說法就決定手術,
我同意了,
畢竟之前太太就要我把H醫師換掉,
但我卻堅持要給H醫師繼續看診,
導致延誤到自己治療的時間;
在太太多方查詢之後,
我們決定到V醫院掛泌尿科權威C醫師的門診,
因為是初診有優先看診權,
在C醫師所以門診完全掛滿的情況下,
還是可以掛到12月25日的初診。
2024年12月25日,
V醫院C醫師是台灣首屈一指的泌尿科權威,
門診等候區都是滿滿的人潮,
掛號數超過3位數,
我很懷疑我有多少時間可以向C醫師討論我的病情及後續處理的方式,
3分鐘?還是5分鐘?
我先說答案,
是30分鐘以上,
我原本很擔心沒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詳細說完這半年來的治療,
所以硬是湊了一個3分鐘的精要版本向C醫師簡單說完來由,
但沒想到C醫師卻花了半小時從2024年7月我病發後一直問到最近狀況,
並詳細看了我在F醫院拍的每張檢查影像,
不知是不是事後諸葛,
C醫師看我2024年8月9日的電腦斷層片後,
就篤定的跟我說這是腫瘤,
還跟我說要怎麼分辨是積血和腫瘤,
「可是F醫院的醫師跟我說這只是積血」,
「唉,F醫院…」我只聽到C醫師嘆氣,
「你說F醫院醫師還給你的腫瘤做引流?」C醫師再問,
「對,引流了兩個星期」我說,
「如果這個腫瘤是惡性的,引流可能會把癌細胞擴散出去你知道嗎?」C醫師說,
「我不知道,F醫院只告訴我這是積血」我答,
看來H醫師給我做的引流真的是錯誤的處置。
經C醫師詳細端倪各項資料後,
也表示我的左腎狀況不適合做「部分切除」,
所以結論還是跟F醫院一樣必須把左腎和腫瘤一起拿掉,
不過不同的是,
C醫師要求使用傳統刀手術,
他說我的腫瘤範圍太大、可能有嚴重沾黏,
若使用腹腔鏡手術沒辦法保證切的乾淨,
萬一病理報告出來是惡性腫瘤,
切的乾淨絕對是最好的治療起跑點,
因C醫師說話有一種莫名的權威自信感,
似乎所有的問題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這給我和太太很大的信任及期待感,
為了要留在V醫院開刀,
我們馬上同意以傳統刀手術。
本來手術依照C醫師的排程可能要等候一個月,
結果在C醫師檢視手術時間的同時,
赫然發現隔天他竟然有病人臨時取消手術,
空下的手術時間也和我相當,
C醫師說每週星期四是他的手術日,
如果我確定要給他開,
明天就可以遞補做手術,
我的運氣真是爆棚,
「沒問題,就安排明天」我和太太齊聲說。

2024年12月磁振造影,左腎只剩上方三分之一露出,其餘部分都被血塊(或腫瘤)完全包覆
--------------------------------------------------------------------------
《第8話》
2024年12月26日,
早上不到9點就被推進入手術室,
原本預計動刀6小時,
結果推出來時已經是下午4點半,
大約開了7個多小時,
後來聽C醫師的說法是因為後腹腔出血沾黏嚴重,
為了「完整無缺」將腫瘤取出,
不僅花了比預估更長的時間開刀,
腹部的傷口長度也從18公分臨時增加到22公分,
不過重點是,
切下來的組織周邊都沒有癌細胞(Margins are free of tumor),
表示罹癌組織有被完整的取出,
算是一台非常成功的手術,
接下來就等病理報告確認良性或惡性。
我清醒被送回病房後已經是傍晚,
手術的麻藥效果似乎已漸漸失效,
雖然沒有剖腹生過孩子,
但肚皮上被割開22公分的傷口,
這跨越下胸腔及上腹腔的痛,
請相信我,
這絕對是絕對是撕心裂肺的痛,
我只記得我一句話也沒辦法說,
只能閉著眼睛蜷縮的仰躺,
專心對抗著胸口呼吸起伏牽引著肚皮的劇痛,
我知道現在是最痛苦的時刻,
但我一定要撐過去,
牆上時鐘秒針跳動的每一下,
我都聽得清清楚楚,
我暗自數著,
我要撐過一秒,
我要再撐過一秒,
我要再撐過下一秒…
雖然我有自費1萬多元的自控式止痛注射,
但完全沒有效果,
我就這樣捲曲著聽著秒針的跳動讀秒,
整晚沒動也沒睡,
期待無盡的黑夜能快快結束。

2024年12月26日手術將直徑13公分的腫瘤取出,左腎被包覆在裡面已完全看不到,手是C醫師的手
--------------------------------------------------------------------------
《第9話》
2024年12月27日,
一早住院醫師就來幫我的傷口換藥,
並要求我今天要「下床走路」,
我以為我聽錯了,
我再問了一次,
他真的要我下床走路耶,
理由是一直躺著會影響呼吸和傷口沾黏癒合甚麼的,
我沒有仔細在聽,
因為我還在想這件事的合理性,
不過我是非常遵從醫囑的病人,
如果今天站起來可以對我的術後狀況更好,
我願意試著做做看。
好不容易,
真的好不容易,
我成功了,
我在腹部22公分傷口縫合結束後的第16小時就成功下床走路,
靠的是太太的幫忙和自控式止痛注射,
但我後來發現其實走路並不困難,
困難的是起身下床和準備上床的時候。
由於這次手術插管時間長達7個多小時,
肺部裡面殘留的積水可能會造成感染發燒,
另考量手術範圍也有動到部分下胸腔,
再加上我呼吸會牽引腹部造成疼痛,
所以會不自覺縮小呼吸量,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我日後的肺功能,
所以住院醫師拿了一個有點像小朋友在玩吹氣的哨子,
裡面裝了一小瓶蒸餾水,
再加上氧氣驅動,
居然會冒煙,
他要我每天照三餐咬著哨子持續練習深呼吸,
直到把蒸餾水吹乾,
往後的幾天,
我每天就拼命的走、吹哨子,
復原的狀況一直都在預定進度內,
2024年12月30日凌晨我終於排氣了,
也已經可以自己獨立上下床了,
隔天C醫師來巡房看到我的狀況後,
便開玩笑說可以回家了,
不要等到明年才出院。

手術結束剛縫合好的前48小時,腹肌會不時的抽筋,每次抽筋都會讓我痛不欲生
--------------------------------------------------------------------------
《第10話》
2025年1月10日,
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
因為要回C醫師門診看病理報告,
不過這次沒有初診的優惠加持,
即便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在最後報到時限前報到,
還是等了好幾個小時。
最後病理報告初判結果是惡性軟組織肉瘤中的「惡性滑膜肉瘤」,
我一開始聽到這個名詞,
還不知道「肉瘤」是甚麼,
只覺得幸好不是癌症,
C醫師先解釋了癌症來自外胚層、肉瘤來自中胚層,
但我當下真的完全聽不懂,
C醫師說他執醫到現在40多年,
第2次看到腎臟長出滑膜肉瘤,
也說到病理科醫師認為腎臟長出滑膜肉瘤實在太少見,
不敢百分百肯定就是「惡性滑膜肉瘤」,
建議我們自費做基因定序,
以避免病理誤判造成後續治療錯誤,
最後C醫師開始幫我開立重大傷病證明,
我才開始覺得真的有點不對勁,
最後診斷書判定為「後腹腔惡性腫瘤,第3期」,
我和太太都呆了,
為了祈求一絲絲翻盤的機會,
我們決定自費4萬多元做基因定序,
來確定我是否真的是天選之人。
2025年2月7日再回診,
基因定序報告出爐,
果然,
C醫師說我就是那個萬中選一的人,
他說軟組織肉瘤最有效的治癒方式就是開刀切除,
他也跟我說這次手術非常成功,
開的非常乾淨,
短時間再復發機率不大,
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就好;
最後離開前,
我問了C醫師一個問題,
「滑膜肉瘤的5年存活率是多少」,
C醫師說5年存活率對患者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5年後如果你沒活下來,
你的存活率就是0%,
如果5年後你順利活下來了,
你的存活率就是100%,
你只有一條命,
不是0%就是100%,
不要用很多人命統計出來的數字來預測自己的未來,
好好生活、珍惜每一天。
回家後我和太太抱頭痛哭,
雖然還不至於到嚎啕大哭,
但事情的發展似乎已經沒有轉折的餘地了,
我們不但要馬上承受前幾天不敢面對的事實,
還讓原本已經計劃好的生涯規劃增加很多的不確定性,
心中頓時千頭萬緒,
覺得人生好像完全被搗碎了。

當我花了3天Google所有的「惡性滑膜肉瘤」資料後,發現這張診斷書變得好沉重
--------------------------------------------------------------------------
《第11話》
2025年2月12日,
真的很感謝我的太太,
我們的情緒只花不到72小時就完全宣洩並收拾完成,
在了解軟組織肉瘤的特性後,
我們決定不聽從C醫師的建議僅在泌尿腫瘤科被動追蹤,
我們要主動出擊;
上網發現V醫院及N醫院均有設置「軟組織肉瘤」的專治醫師,
評價也都相當不錯,
最後決定留在熟悉的V醫院繼續治療,
即便身上的腫瘤已經完整切除掉,
V醫院腫瘤內科主治I醫師看了我的病歷後,
還是建議我做預防性化療,
原因竟然是「我曾經被F醫院引流過腫瘤」。
我的療程訂製如下:
預計做4到6次化療,
每次間隔3至4星期,
每做2次會安排1次電腦斷層追蹤成效,
主要藥物是使用「泛艾黴素」及「好剋癌」輪流注射,
「泛艾黴素」就是大家熟知的小紅莓,
由於我只剩一顆腎臟,
每次化療藥物注射時間I醫師幫我下修至70小時,
因為要連續不間斷施打,
所以注射期間必須全程住院,
預計2025年3月開始化療。
為了能專心治療及休養,
我從2025年3月1日開始向公司請了8個月的長假,
不要問我公司怎會同意讓我請這麼長的假,
因為即使公司不同意我也是會辭職,
我最近經歷過的事情已經讓我認清健康才是人生的根本,
沒有健康全部都是假的;
於是我3月初開始休假做化療前的準備工作,
包括理髮、購買麩醯胺酸等營養補充品,
然後還要再做一項門診手術,
就是在左肩的頭靜脈裝置「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是一個藏在皮膚底下的受注器,化療時只要把針穿過皮膚卡上去就好
--------------------------------------------------------------------------
《第12話》
2025年3月16日,
第1次化療,
上網爬文看了很多化療的副作用,
同事的太太也因乳癌化療,
聽說結束後吐到離不開馬桶,
其實心裡有點擔心,
畢竟要連續打70小時不中斷,
我的身體會有怎樣的反應是完全無法預知的。
我化療前量測體重是78公斤,
護理師說化療通常會因為吃不下變瘦,
請我無論如何都要儘量吃,
體重不可低於74公斤才算及格;
我知道化療會口腔黏膜潰瘍導致吃不下,
所以我也買了2罐280公克的麩醯胺酸,
準備好好保養我的黏膜,
就在萬全準備下我開始了化療,
我一直很仔細的觀察我的身體變化,
沒想到打到第48個小時,
仍然完全沒感覺,
只感覺胃有點脹吃不下,
由於化療會讓腸胃蠕動會變慢,
所以一直到70小時結束後都沒上大號。
化療結束後略感疲累,
不知道是在醫院沒睡好還是化療疲,
有點虛弱、無力感,
不過大約48小時後,
就可以恢復正常。
另外化療結束後半個月內白血球數值會很低,
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感染,
I醫師也開給我3支「小白針」,
就是促進白血球生成的藥,
要我出院後每24小時打一針,
但這針的副作用是骨痛,
前2針打完沒感覺,
第3針打完後約12小時後,
下背部脊髓及骨盆附近會有很重的刺痛感,
伴隨著心跳痛一下痛一下的,
非常不舒服,
大約會持續12到24小時才舒緩。
最後是掉髮,
化療結束後10天左右,
全身的毛囊大約8成左右會全數壞死,
即使頭髮起來似乎還「插在」頭皮裡,
但只要輕輕一拉,
頭髮就會整撮的被「拿」下來,
一點感覺都沒有,
而且拿下來的頭髮分不出頭尾,
因為完全看不到毛囊。
第1次化療結束後主要副作用:
掉髮、胃脹氣、便秘、疲憊;大約48小時後恢復正常。

這是發現開始掉髮的第1天,我在右側頭皮上「拿」下幾處頭髮,就變成鬼剃頭的樣子了
--------------------------------------------------------------------------
《第13話》
2025年4月13日,
第2次化療,
我的2種化療藥有很多副作用,
副作用發生率超過50%的有:
掉髮、噁心、嘔吐、白血球減少、貧血、血尿,
其中除了掉髮可以不用預防外,
其他副作用在化療期間都會定時施打「解毒劑」,
例如對抗噁心、嘔吐就打止吐劑,
對抗血尿就打鹼化劑等,
原則上化療藥的副作用都有相對應的藥可以得到紓解,
不過,
這些「對抗化療藥副作用」的藥,
本身也有副作用,
例如失眠、血壓異常、水腫、潰瘍、骨鬆、頭痛、疲倦、便祕、頭暈、過敏、嗜睡等,
族繁不及備載,
因此我認為化療病人受的苦不是化療藥物帶來的,
而是這些二線藥物。
由於這段期間飲食完全沒有節制,
化療前體重量測為79公斤,
在接上人工血管時有點不順,
被扎了2次才開始注射化療藥物,
這次感覺來得比較早,
大約36小時左右胃就開始脹氣,
這次胃脹得比較厲害,
完全沒胃口,
必須每餐多吃消脹氣的藥舒緩,
但我個人完全沒覺得吃藥有改善,
還是很脹、脹到反胃,
不過我還是強迫自己每天吃下2次各10公克麩醯胺酸,
希望能加強消化系統黏膜的修復。
施打化療藥的第32小時,
忽然覺得人工血管下方的胸口濕濕的,
感覺好像漏針,
但我看不到,
趕緊請護理師來看,
此時人工血管周圍已經都腫起來了,
因為化療藥物是使用幫浦注射機連續不間斷的定時定量給藥,
可能是我的注射管和人工血管沒有密合,
在幫浦注射機持續加壓注射下,
藥物無法進入血管,
便滲進皮下組織內造成腫脹,
事後得知化療藥物漏針是很嚴重的一件事,
因為有些化療藥物接觸到皮膚可能會發生紅腫及水泡,
甚至造成組織壞死時,
嚴重時可能需要接受清創手術;
所以漏針當下一共來了3、4個護理師幫我處理善後,
因為不是上班時間,
住院醫師還以電話聯絡I醫師,
最後決定中止化療,
並留院觀察人工血管周邊的漏針狀況,
確定沒問題才讓我出院。
這次雖然實際化療時間較短,
但化療結束後的不舒服感卻明顯增加,
尤其是消脹氣藥的最大副作用是心悸,
在醫院連續照三餐吃真的心臟很不舒服,
一回家我就自己停藥了,
雖然脹氣會延後進食的時間,
但嚴重脹氣跟心悸我寧願選擇脹氣也不要心悸;
另外這次化療結束後疲累感明顯增加,
住院期間還是都沒上大號。
第2次化療結束後主要副作用:
掉髮、胃脹氣(中上)、便秘、疲憊(中上)、心悸、頭痛(連續2天)、噁心、嗜睡;大約72小時後恢復正常。

發現漏針後,護理師除了按照SOP做好相關補救外,也用奇異筆幫我圈畫腫脹的範圍,說要持續觀察傷口的變化
--------------------------------------------------------------------------
《第14話》
2025年5月26日,
第3次化療,
(待續)